当前位置:首页 > “八五”普法 > 正文
他们把法厚植在群众心中
发布时间:2021-12-17  责任编辑:汪雨春

云南西双版纳边境管理支队打洛边境派出所民警深入勐景来普法教育基地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宣传宪法知识,弘扬法治文化,营造人人学法、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该所按照“治国先治边、治国必治边”的战略部署,依托勐景来普法教育基地有效整合各方力量,扎实开展“法治宣传固边防”活动,构建起了普法融入法治实践、融入基层治理、融入日常生活的社会化“大普法”格局。

联合普法 增强意识

走进“中缅第一寨”勐景来村,塔林、佛寺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干净整洁的青砖小道蜿蜒曲折。在村寨内,“勐景来村普法教育基地”和“警企村党支部联合工作站”的标牌交相辉映,成为勐景来村独特的景观。

“我们与勐景来景区、勐景来村建立日常学法、跟班学习、网上考试、轮值轮训、岗前培训五位一体的法治力量培训机制,突出宣传民法典、治安管理处罚法、禁毒法、出境入境管理法,让法律规范走到群众身边、走入群众心间。”打洛边境派出所陈辉教导员说。

2021年7月9日,该所联合驻地执法单位深入边境一线村寨开展法治宣传,结合案例向辖区群众宣传讲解涉边违法犯罪的法律后果和社会危害,并鼓励群众积极举报、提供跨境违法犯罪人员线索,合力维护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形势。

以弘扬法治文化作为普法教育的突破口,该所建立完善由镇政府、边境派出所、司法所、村委会、景区企业为主体的普法领导小组,突出“法治”主题,将普法内容与地域特色、法治宣传与旅游品牌、教育发动与民族风俗相结合,以点带面,促进边境地区建立普法机制体系,弘扬宪法精神,确保依宪治国、依法治边、依法行政落实落地。

三年来,勐景来村普法教育基地举办各类执法培训12期213人,村民参加地方公安机关执法培训和跟班学习16人,组织并通过执法资格认证考试共35人,通过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1人;边境派出所为企业员工、基层干部开展法律培训47场,走访7000余户,受教育群众达2万余人。

送法上门 促进和谐

在普法教育基地的电子普法区,大型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播放着打击跨境违法犯罪等多类型法治作品、法治口号和法律法规常识,营造着浓厚的法治氛围。

勐景来景区有限公司投资230余万元,将“西双版纳边境管理支队普法教育实践基地”阵地建设纳入景区整体规划,建成党群活动中心、云岭先锋党建书屋、爱国主义教育中心、“警企村”党支部联建荣誉室、普法教育培训中心等5大活动场所,为普法教育创造必要的硬件条件。

该所邀请法官、检察官、律师组建法律志愿者服务队,安排执法骨干、社区民警和村干部组成普法爱民小分队,常态开展法律上门、法律援助、法律服务,整合护边员、联防员、信息员、调解员普法力量,共同开展边界巡逻踏查、整治赌博、帮教吸毒人员、矛盾纠纷调处、边境巡逻防控等工作,真正做到普法入户、服务到人、工作到位,实现普法宣传“零距离”,打击各类违法犯罪“零包容”,有力维护边境社会治安长期稳定。

2021年以来,该所辖区多个行政村实现了行政、刑事案件“零发案”,确保了“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矛盾纠纷不上交”,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观念深入民心、保障民生,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边境治理中焕发出新的强大生命力。

用法护边 深入人心

夜幕降临,一辆“法治号”巡逻车闪烁着警灯沿着边境线缓慢行驶在边境巡逻道上,晚归的村民时不时与车上的民警打招呼,互致寒暖,这已成为打洛镇习以为常的“夜色”。

该所将法治文化融入到边境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围绕驻地傣族群众信奉“小乘佛教”、尊重长辈的民俗特点,建立“边境派出所+司法所+村寨”和“老波涛”(老人)、“猫哆哩”(年轻人)、“大佛爷”(僧人)“佛爷”同参与普法,形成全民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用法律护村固边。

2021年9月22日,警企村联合党支部党员代表组织村寨青少年开展“爱祖国、迎国庆”主题教育活动,沿着边境巡逻道,陈辉教导员边走边讲解国家、国土、国防、国界、国法、国民“六国”知识,带领青少年参观抵边警务室,介绍当前国家对疫情防控、边境管控做出的积极努力和有力措施,进一步增强青少年对国(边)界认识,激发青少年对祖国的热爱。

如今,中缅36.5公里的边境巡逻道已然成为普法教育路,驻地群众和游客参观见学后,普遍感受到提升了党性意识和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