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适应城市发展,解决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昆明市西山区西苑街道通过不断提升组织化程度,用“居民区党建”模式给出答案。
党支部延伸进小区
在西苑街道,党组织不断向居民小区、院坝楼道延伸,推动老旧居民小区由“小区管理”向“小区治理”转变,激活城市基层党建的“神经末梢”。
通过“独立组建”方式,西苑街道在凯苑小区、梁源一期等小区成立4个小区党支部;采取“物业联建”方式,在梁源三期、千禧龙庭等小区成立4个物业联建党支部;采取“单位共建”方式,在已成立独立党支部的西武小区、省公安厅高支队宿舍2个小区建立共建共驻联络站,以社区大党委联席会议制度为基础,实施党建工作覆盖。目前,基本搭建起“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的组织体系,居民区党建“4+4+2”模式初具成效。
“通过这样的模式,社区居民主人翁意识提高了,矛盾纠纷都能通过小区党支部来解决,真正做到小事不出小区,更不会走到社区。下一步,我们会把好的经验做法总结提炼后,争取在辖区范围内成立更多小区党支部,更好地提升基层治理和基层党建的水平。”西苑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李静雅说。
支部书记带头干
如何让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带头人”作用不可忽视。
西苑街道通过“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促进小区党支部书记当好居民代言人,当好服务监管者,当好小区协调员,更好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梁源三期小区党支部书记郭光正是云南城建物业集团有限公司派驻西山区梁源西区项目部负责人,从参与小区建设,到留驻小区为居民提供物业服务,郭光正在梁源三期小区坚守了25年。
在“创文”工作中,大家发现小区里有两只宠物狗没有栓狗绳,在街上游荡,有人将这个问题反映给郭光正。郭光正上街一看,判断出这是谁家的狗。很快,社区通过电话联系到狗的主人,解决了这一问题。
郭光正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以来,提出党支部“听、说、议”三字工作法:听群众说需求、建议;为群众跑跑腿、说说话;与社区党总支讨论小区治理方法,根据群众需求带群众干,做出的成绩让群众享。他带领团队积极发挥物业管理服务居民的主体责任,促进物业服务企业参与社区治理。
党群关系“零距离”
凯苑小区党支部以“党群服务亭”为支部平台,发挥“新媒体听书馆”作用,把党的声音“读”给党员群众听,把党的温暖“送”到居民身边。通过小区党支部把小区内区域化党建资源和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报告”集中到小区,搭建小区服务“会客厅”,推动小区物业公司及居民参与到小区治理中,共商共议共治,为居民解决实际需求。
凯苑社区居民赵光荣今年71岁。每周三、周五9时,他和他的17名老朋友会准时出现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风雨无阻。这里是他们“晚晴文艺队”固定排练的地方,遮风避雨的排练场所不仅丰富了社区老年人的退休生活,还让他们有了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
凯苑社区党总支书记刘春燕说:“我们社区7个院落都有热心居民和党员担任院坝长,并建立院坝长群,了解群众需求,及时解决群众生活问题并给于反馈,让党群关系真正实现‘零距离’。”(云南法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