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州瑞丽市姐相乡的中缅边境线,以篱笆、田埂、村道为界,将中国银井和缅甸芒秀村寨一分为二,形成了 “一寨两国”“一井两国”“一户两国”的独特现象。
驻守在这里的瑞丽出入境边防检查站银井分站始终秉承“爱民、服务、敬业”理念,团结关爱各族群众,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为中缅胞波情谊发挥了积极作用。
因工作成绩突出,该站曾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
“跨国学堂”破解教育难题
过去的瑞丽市银井村和境外村寨中,困难家庭多,学龄儿童失学、辍学现象十分突出。为解决境内外边民子女上学难问题,2008年12月,该分站联合驻地党委政府联手打造了中国第一所边防小学——银井边防小学,成为“设施完善、管理规范、富有特色”的胞波情谊学堂。
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多、缅籍学生多、教学环境差等问题,该分站积极争取资金为学校新建了教学楼、展览室、荣誉室,改建了篮球场、围墙等硬件设施;设立“阳光工程”基金,帮助14名中缅困难儿童重返校园;协调将缅籍就读学生纳入中国“两免一补”和“免费营养早餐”范畴;制发“出入境优先候检卡”,为缅甸籍学生开辟入境“绿色通道”。
“边境法庭”,化解国际纠纷
中国村民的瓜蔓爬到缅甸村民家的竹篱笆上结瓜、缅甸村民家的母鸡跑到中国村民家的鸡窝里下蛋……这些跨国的邻里故事,在银井村经常发生。
针对这一情况,该分站联合司法所、边境派出所和村委会,由干部、民警、村寨老人担任中方调解员,邀请缅甸芒秀村寨头人、族长、爱国华侨担任缅方调解员,共同成立银井涉外矛盾纠纷联合调处中心,先后调解边民矛盾纠纷300余起,成功率达97%。
2017年8月9日,岩某家(缅方)的牛蹿到银井村喊某家(中方)田里毁了秧苗,双方在边境线上争执起来。通过涉外矛盾纠纷联合调处中心调解后,岩某赔偿喊某经济损失1200元,二人握手言和,一场“跨国纠纷”案结事了。这个“边境法庭”让两国边民赞不绝口。
该分站还通过开设流动课堂、举办“法制夜校”等方式,开展法律知识、农科技术等教育培训,把平安创建、文明新风融入群众生产生活。
“一寨两国” 旅游共同致富
“一座秋千荡两国”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体验;“一寨两国水井”甘甜可口,沁人心脾……
该分站突出银井村的民族资源优势,帮助村寨确立了“旅游兴村、特色种植富民”的发展思路,利用特色村落、歌舞、美食、风景、习俗等资源打造旅游特色,拓展旅游项目,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2015年底,该分站成功引进海外旅游有限公司注资2000万余元,开发“一寨两国”景区。村民通过工艺品加工销售、特色农家乐等旅游附属产业,人均增收2000余元。
该分站还积极协调市新农办、民族宗教局等部门,扶持30户农民改造特色民居。截至目前,累计协调资金269.65万元,硬化道路1116平方米,修建排水沟210米,种植草皮500平方米、绿化果木1000株,为群众发展特色旅游产业创造了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