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州市动态 > 正文
打造法治宣传新模式 建设法治普洱新起点
发布时间:2020-08-06  

  今年5月初,普洱市委政法委牵头,组织政法系统开展“法治进乡村”大宣传活动仪式启动后,全市各政法单位和九县一区政法系统积极响应,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指导方针,结合系统和当地实际,及时安排部署,创新宣传方式,送法进村到家到户到人,努力提升全市居民法治素养,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之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全市居民共享法治“盛宴”,使法治大宣传在全市各乡镇村庄掀起一波又一波热潮。

  据介绍,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要求,根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普洱政法系统启动为期3个月的“法治进乡村”大宣传活动,坚持以自治增活力、法治强保障、德治扬正气,促进法治与自治、德治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坚持法治乡村建设以人民为中心,过程群众参与、效果群众评判、成果群众共享,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深化平安普洱、法治普洱建设;充分发挥全市政法系统在推动“法治普洱”建设中的主力军和行动表率作用,在组织发动全市广大政法干警和乡(镇)政法综治力量,在全市农村地区,全覆盖深入开展法治大宣传活动,着力提升全市居民特别是农村群众的法治素养,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习惯,培养一批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法治文化宣传阵地。

  法治培训班培养法律明白人 

  “普法要有地域针对性,法律宣传要接地气,要用典型案例做教育宣传,把法律法规相关知识融入村规民约,最大限度发挥法治教育熏陶作用。”为了让法治宣传实现区域全覆盖,让老百姓真正将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铭记于心,普洱市委政法委发挥法治护航工作职能,分组深入澜沧县糯福、东回、竹塘、拉巴、惠民、勐朗等乡镇下辖的10个行政村,根据乡村经济状况、人口结构、风土人情、矛盾纠纷、命案发案等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全覆盖宣传,围绕群众需求,提供精准化、精细化的公共法律服务,为各县区进一步开展法治宣传工作指明方向。

  为了确保宣传工作取得实效,普洱市委政法委宣传队与澜沧县相关部门就做好法治宣传工作进行座谈交流,并结合实际作法治宣传专题培训,发动政法干警及乡(镇)综治力量,与县(区)、乡镇(街道)一道开展广泛深入的法治宣传活动,联合澜沧县政法委、县政法部门、乡(镇)党委政法委等部门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重点培养一批以村“两委”班子成员、人民调解员、网格员、村民小组长等为重点的“法治带头人”,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开办“法律明白人”培训班,为澜沧县群众进行脱贫攻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边境管理、命案防控、预防毒品犯罪、婚姻家庭、土地、林地权属纠纷、外出务工自我保护、疫情防控等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增强群众懂法守法意识,积极营造脱贫攻坚良好法治环境,达到法治乡村建设人民群众参与共建共评共治共享的目的。

  加强乡村法治教育是建设法治农村的重要环节,普洱市委政法委紧紧围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任务,建立“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加大以案普法、以案释法和案例指导力度,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为农村基层组织和人民群众处理涉法事务提供专业优质便捷的法律服务。

  澜沧县拉巴乡新芒村是重点脱贫村,由于村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法律意识较为淡薄,在全面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前,村中常有吸毒偷盗人员,邻里关系较为紧张。为了改变新芒村的落后状态,释放农业农村经济活力,营造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澜沧县人民法院与拉巴乡政法委普法队伍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诉源治理,以“法治进乡村”大宣传活动为契机,通过实地走访了解每户村民的基本情况,采取漫画、文字、墙画等多种形式,把法律法规融入村规民约,并将典型案例融入其中,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最大限度发挥法治教育熏陶作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依靠法治助推乡村振兴,着力打造“民主法治示范村”,引领带动法治乡村建设。

  此外,为切实提高妇女学法用法意识,善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工作队联合芒景镇党委政法委为新芒村妇女群众开展了“妇女维权培训班”,针对妇女在婚姻、家庭、工作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婚姻纠纷、财产分割、家庭暴力、法律援助等相关法律问题,从多个维权领域作了细致的解读,联合广大妇女群体共同打击收买外籍妇女为妻、非法收养儿童、“黄赌毒”违法犯罪活动。

  据悉,为了让“法治进乡村”大宣传活动能深入人心,营造全民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普洱市委政法委印发了《普洱市城乡居民守法提醒告知书》等宣传资料,整合组建法治宣讲团深入基层,带动基层普法人员,充分发挥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提供公共法律服务、促进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围绕“到村、到户、到人”目标,通过小组会、群众会等多种形式,集中宣传政策法规,为农村基层组织和人民群众处理涉法事务提供专业优质便捷的法律服务,积极营造脱贫攻坚良好法治环境,全面摸排各村重点人员,强化法治扶贫工作的宣传和引导,集中开展法治扶贫思想教育。

  法治大讲坛打造和谐村寨 

  “法治进乡村要让村民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贴近百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真正把法律知识和法律服务送到百姓家,送到群众身边。”为践行普洱市政法系统“法治进乡村”大宣传工作,普洱市公安局组织市局机关法制支队、技侦、特警、禁毒支队、思茅机场分局共33名民警及辅警,分别与县(区)、乡镇(街道)的干部一起组成7个小组,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法治讲坛”的形式,为景谷县正兴镇勐乃村小黑江、茶园、大寨、那昔、那畔、大扣右二组和半路村等11个村小组的村民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法律知识宣传课。

  普法民警转变思维方式,推陈出新,用“课堂”的形式,为村民们讲解了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脱贫攻坚、土地承包、婚姻家庭、赡养继承、生态保护、道路交通安全、劳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民间纠纷调解、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如何预防电信诈骗、土地和林地使用权纠纷等法律知识,并通过互动的形式,为村民们发放宣传资料,解疑答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此外,普法民警将《普洱市城乡居民守法提醒告知书》张贴到每一户村民家中较为显眼的位置,时刻提醒村民遵法守法。

  此次法治宣传活动,普法工作人员共走访农户409户,宣传登记222户,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000余份、禁毒宣传手提袋300余个,并通过电话联系的方式,为常年在外务工的187户村民进行法治宣传。

  法治教育基地守护边境安全 

  边境地区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一环,确保提升边境地区群众的法治意识是全面构建法治社会的重要因素,为了营造“村村是堡垒、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良好氛围,推进边境法治建设,普洱边境管理支队严格落实普法责任制,通过“法治进乡村”大宣传活动,进一步深化边境法治宣传工作,坚持用民族干部宣讲法治、用民族语言传播法治、用民族文字诠释法治、用民族节庆展示法治、用民族文化体现法治的“五用”工作法,着力打造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深入机关、企业、社区、乡镇、学校、部队、宗教活动场所,通过以案释法等形式,开展“法治宣传固边防”巡回宣讲授课,为辖区居民送去丰富的“法律知识大餐”,教育引导农村干部群众办事找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努力提升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不断推进边境地区法治建设,全力打击整治边境违法犯罪活动,逐步实现边境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全覆盖,推进边境治理体系能力现代化,实现口岸边境绝对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