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弥渡县委政法委副书记王灵芝一大早便买好了蛋糕、小零食、书画、衣服等,驱车一个多小时,沿着蜿蜒的山路,来到苴力镇白邑村委会阿孔黑李再红家中,原来,今天是李再红的小孙子李皓然的生日,每年这个时候,王灵芝总会来探望。李皓然今年8岁,马上要上二年级了,有一个3岁的妹妹,父母亲外出打工了,家里就只剩爷爷奶奶。李再红户2014年因缺技术、女儿上学致贫,建档后,特别是2016年王灵芝开始作为他家的帮扶责任人开始,通过政策宣传,积极和村委会协调,为他家申请了6000元的助学贷款,2018、2019年又享受了4500元的“雨露计划”补助,解决了二女儿上学的问题;申请了50000元的扶贫小额贷款发展种植和养殖。近60岁的李再红夫妇,平常除了照顾两个孩子,还靠自己的双手辛勤劳作着,家里养了4头牛,种植重楼0.5亩,这些年重楼市场价格一直稳中有升,每年收入都不错,2019年二女儿毕业后到新疆工作,每月有了8000元的收入,加上大女儿李雪梅夫妻俩外出务工,一家人生活逐渐摆脱困顿,走上了勤劳致富的日子,成了村里的“光荣脱贫户”。
“小王经常会到家里来看望,我和老伴年纪大了,文化水平也不高,小孙孙做好的作业,经常是她帮检查帮辅导,生日还送来蛋糕,知道兄妹俩喜欢画画,还经常买来一些画册、彩笔之类的学习用具,两个孩子也特别喜欢她。”谈起王灵芝对他们家的帮扶,李再红激动地说。“两个孩子的父母都外出打工了,留守儿童最担心的就是教育问题,我来陪他们过过生日,每次来用手机让他们和父母视频一下,也能多少让他们感受到远方父母的爱。”帮扶工作中她总是这样考虑得很多很深远。
“可以说没有她这么尽心尽力帮扶的话,我都不会有今天这样的生活。”白邑村一组村民徐武感叹道。徐武上有75岁的老母亲需要赡养,下有8个月的孙子需要照顾,儿子儿媳因家里欠下外债外出打工。原本居住的老房子因地处滑坡地带,享受了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住进了安全稳固的新房。“我们家给王灵芝增加了很多负担了,当时兄弟被人打死,判决呢赔偿也拿不到,王灵芝就帮我们申请了10000元的司法救助,因为我要照顾孙子,她就帮我去法院领表、四处盖章,所有手续都是她在帮我办,一直帮到必须本人亲自去的时候,可以说,她对得起共产党,更对得起百姓。”徐武回忆着王灵芝曾经给予的帮助,眼里泪花在打转。“他家情况很特殊,徐武家孩子还未成年媳妇就因意外去世了,母亲本来和弟弟生活,2008年弟弟被村里的两兄弟打死了,老人也跟他生活了,真的是上有老下有小,而家里就他一个劳动力,全家挤在三间又小又矮的房子里,还是滑坡地带,儿子成年后就出去这打两天工那做两天活,工作不稳定,钱也苦不到,一年都不回家几次,家里的生活一直过得死气沉沉的。后来,成了建档立卡户后,2017年享受了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终于有了三间安全稳固的住房,可是没有厨房,没有任何生活用的家俱,加之畜厩也在老家,为了方便他们还是一直住在老房子里,村里做了多次工作都没有搬下来。第一次来他家走访时,看着堆满包谷、麦杆和杂物的院子、黑漆漆的厨房、又脏又乱的堂屋,我就想着怎么也要让他家搬到新房子里去。前后不知做了多少次工作,村里也积极想办法帮他解决了厨房问题,他参加了养殖培训后,又用赚的钱在新房旁盖了几间畜厩,一家人的生活也慢慢的好起来;去年儿子也结婚了,可也因结婚又欠下了一大笔债,只能把6个月大的孩子丢下出去打工;弟弟被人打死后,法院判决给母亲的民事赔偿金一直没有执行到,法院执行局的也想了很多办法,可是被执行人,一个因病保外就医前几年就去世了,一个去年刑满释放了,可已经60多岁,也是建档户,服刑十多年回来几乎没有什么收入。今年徐武母亲又大病了一场,我们虽然更多的做不了,但希望能凭借自己的力量,更多地帮助到他们,政策方面我们比他们了解得更多,就多给他们指指路,在县城上班办事方便,就多为他们跑跑腿,毕竟像他们在这么远的山区,出去一趟也不容易。”说起挂钩户的情况,王灵芝如数家珍,但是谈起对他们的帮扶她总是这样轻描淡写。
“儿子工作一稳定了领了工资了,多少都要让他寄回来给你一点,抚养孩子是他们的义务”“缺什么你就打电话告诉我,我帮你买上来”“上来弥渡街就给我打电话,来家里吃顿饭”……这样耐心的嘱托不知重复了多少次,这样细心的温暖也不知传递了多少回。
除了政策上的帮扶,王灵芝还给予他们生活上的关心,买来扫帚拖把,帮助收拾屋子,打扫卫生,帮助调解矛盾,化解纠纷。黄力树村李文应,智力障碍,妻子也是精神障碍,与他们一起生活的,还有两位近80岁的老人,加上两个儿子,一个还在读初中,一共6个人,2015年虽然享受31500元的危房改造政策,建了三间平房,可6口人怎么都还是无法解决住房、厨房和生活的问题。两位老人就选择住在老房子,可老房子又是危房,且跟李文应哥哥在分家方面还有争议,房子在改造和使用上一直达不成协议,王灵芝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便针对老人的赡养问题和分家问题,与工作队、村两委一起一次次的将两兄弟找在一起进行调解,达成赡养协议与分家协议,积极协调对其住房进行修缮加固,动员其申请小额信贷用于发展养殖业,加入正大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每年还有3000元分红,村里也为他家申请了低保补助,还将李文应聘为保洁员,每月有了500元收入,现在大儿子外出务工能够养活自己,偶尔还能寄钱回来,一家人的生活逐渐好转。“小儿子马上中考了,一定要让他继续读书,读书是农村孩子最好的出路。”王灵芝一遍一遍对李文应说道。
即将离开李文应家时,其父亲李发和他的老伴追了出来,两位老人拉着王灵芝,开始往手里塞牛奶。
“这是你给大妈买的,山区路远,买着不方便,留着吃吧,不用给我们了。”
“每次有困难你都来帮我,房子帮我弄,低保帮我申请,我们也给不了你什么。”
“不用给我什么的,你们两个健健康康的,生活得好就行了,牛奶留着自己喝吧,真的不要。”
“明天我就能领到这个月的低保了,到时候我再去给她买,你一定要拿着……”
实在拗不过老人家,王灵芝收下了,顺手给老人家包里放了一百块钱,老人家反复强调:等核桃成熟了,一定要来家里面,山区别的不多,就有核桃,要来坐坐。
老人家一直给我们送到了门口,看着我们离开才转身回去。佝偻的背影,脚步那么沉重,眼眶湿湿的,心里却是暖暖的。
这样动人的画面不知出现了多少次,王灵芝在大家眼中,就是一个温柔细心的人,亲和力十足,没有任何一点儿领导的架子。
走访完贫困户已经是傍晚,“鲁学财家贷款的问题因为政策的原因还没有解决,回去要再去扶贫办帮他问问;李文应这个儿子听着初中毕业怕是不想读书了,下次来一定要好好劝劝他;罗世中家为了解决进户路的问题,投资了3万多,一直和我说帮他家看看有没有什么项目可以补助一点……这些贫困户都很自强自立,我们其实没有做多少,可是他们对党和政府一直都很感恩,每次来,就算只是坐坐他们也总是左一声谢谢右一声谢谢的,比起他们回馈给我们的,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沿着白邑蜿蜒的山路一边前行,王灵芝一边慢慢的说着。
这条路,很长很长,但是这份情,很深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