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风采 > 政法人 政法情 > 正文
不负韶华 不愧于心
发布时间:2020-09-10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是李清照的如梦令,一连两个“争渡 ”,表达了一种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选择人生第一份职业的心情也如李清照一般“沉醉不知归路”,借这心境,写下我的逐梦之行。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一句话足以概括我求学十九载的初心:首先是“明志”,而后“致远”。其实学生生涯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迷茫中渡过的,更谈不上“明志”。真正让我渐渐找到方向的,一是人,二是书。

  人。我乐于向所有人学习,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不仅是老师,陌生人的一句话也许都能给我启发。把整个人生化作一本画册,最浓墨重彩的那一笔一定是“无论你走了多远,都不要忘记当初为何出发”。这句话是无数人教会我的,不一定是原话,但是人生中遇到很多优秀的人都从各个角度向我传达了这个层面的意思,让我学会了不仅要低头干活,还要抬头看路。

  书。高中时,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张千帆老师写的《宪法学导论》。虽然名为宪法学导论,其实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法律启蒙书籍。张千帆老师阐释一些概念深入浅出,让我这个毫无专业基础的人也能感受到一种对法律的信仰,心生敬畏。从那时起,我就萌生了今后要从事法律职业的想法。高考填报志愿我几乎把所有学校的专业志愿都填了法学,但因为提前批次第一志愿没有填报法学,与法律失之交臂。但我没有放弃对法律的热爱,抽出时间自学法律知识,最后跨专业考到了四川大学法学院学习法律。本科虽然没有能在法律专业学习,但是从本科专业开设的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课程中,让我对于社会运行原理、人类发展和人类心理活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对于我研究生阶段理解法律原理大有裨益,也让我的自我认知水平得到提高。基于对自己的了解和定位,我更为清晰的认识到自己是谁,要到哪里去,冥冥中埋下了我与西法的缘分。

  七年的坚守,这期间虽然拿过国家奖学金、校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等荣誉,但鲜花和掌声带给我的幸福感极为短暂,因为对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大于生命本身,因此我选择了法官这份崇高的职业作为自己的初心,成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一员,为国家法治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带着优秀毕业生的“光环”踏入社会并没有让我有丝毫骄傲,我感到更多的是责任与担当。许多人问我为什么不留北京和成都,为此还放弃很多不错的工作机会。我的回答是:“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我们必须珍视人世间一切最真挚的情感,才能在工作中保持政治正确和法律判断正确。工作毕竟不是生活的全部,懂生活才能懂工作。七年的外出求学是我一个人的“朝圣”,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想和家人、我深爱的她以及那些给予我无私帮助的人一起学习、成长。

  现在如愿以偿进入西山区人民法院工作,为我的求学生涯画上一个暂时的句号。之所以是“暂时”,是因为我深知新的学习才刚刚开始。我与西法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很短暂,刚入职我就去了政法委办公室跟班学习,虽然当初考法院是出于法律人对法律职业的憧憬,没能一开始就投入法律实务的钻研中略显遗憾,但是我把这次跟班学习视为一次丰富自己阅历、扩充自己视野、提升自己能力的机会。刚从学校步入社会,还没有完成身份角色的转变,有些不适应,工作细节处理不够到位,工作方法不够合理,为了尽快适应工作环境,我养成了每天工作结束后反思总结的习惯。例如,一开始总是被工作推着走,掌握信息滞后,我总结反思过后,每天坚持提前到单位,看一看内网有没有重要的通知和文件,和同事交流一下自己掌握的信息,化被动为主动,每天改进一点点,逐渐适应了工作节奏。党委部门虽然日常工作比较严肃,工作节奏也比较快,但是同事之间也都会“苦中作乐”。特别是在“90后”最多的办公室,日常的欢声笑语也少不了,看大家工作太疲惫的时候,我也会时不时活跃一下气氛,来两句冷笑话,让大家轻松一下。有时候加班肚子饿了的时候,也会互相投喂零食,大家更像是战友,一起面对枯燥又繁忙的工作。因为我报考的是法官助理岗位,去跟班学习之后每天工作的内容都和法律不太相关,朋友还吐槽我考了一个假法院。相信大家都有体会,在机关党委部门最头疼的就是写材料,特别羡慕那些拿起笔就能思如泉涌的“笔杆子”。痛定思痛,反思过后,还是得从源头解决问题,所以我开始关注了之前读了会犯困的公众号,拿起了之前避之不及的刊物,从零开始学习,期望不用挠破头、秃掉头才能憋出一篇文章。

  我想用“四个第一次”来总结我的收获:这次跟班学习让我第一次站在全区的角度统筹考虑问题;第一次站在党委部门的角度来研判具体社会矛盾;第一次站在政法委的角度综合考量政法工作;第一次站在综合部门的角度参与协同多部门工作。感谢这份经历,刚参加工作就能有这样的平台和经历,机会难得,收获颇多。

  现在跟班学习结束后回到西法,怀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心情,重新拾起第一次与西法亲密接触时的心境,重装上路,用实际行动书写不负韶华,不愧于心的逐梦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