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风采 > 政法人 政法情 > 正文
一位戍边宣传民警的采访手记
发布时间:2020-06-17  

  沿着中缅边境线行走,有壮美山河、多彩人文、丰富物产、口岸经贸,更有一个个动人的守边故事,一张张边境守护者的鲜活面孔。

  作者肖林(德宏边境管理支队政治处民警)走到一线,感悟边境防控一线守边民警的艰辛,用笔和镜头记录着身边最可爱的人,一路走来,一路被感动、激励。

  第一站瑞丽

  美丽的边城瑞丽,西北、西南、东南三面与中国友好邻邦缅甸山水相连,村寨相望,国境线长169.8公里,无天然屏障,毗邻缅甸国家级口岸城市木姐。瑞丽是中国唯一按照"境内关外"模式实行特殊管理的边境贸易区,是中国西南最大的内陆口岸,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也是中缅油气管道进入中国的第一站。

  瑞丽交通便捷,贸易兴隆,风光如画,景色迷人,旋律优美的歌《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就在瑞丽创作而成。

  当日上午,刚到瑞丽我们就直奔一个物流快递中心,采访刚刚荣立个人二等功的转改民警葛晨晨,今年刚满24岁,他跟我一样,身体瘦小,却十分精干。

  听了他和战友李典的介绍,他们的战绩令我叹服。短短数月,5个人竟从物流快递中查获毒品247公斤,识破拖鞋、腌菜、洋丝瓜、玉石、茶叶、家具等各种藏毒伎俩。

  我问他有什么感想?他说:“改革换装后,时刻有本领恐慌,意味着更多的挑战和机遇,意味着更重的责任和使命,只有不断学习提高,才能履行好职责,建功边疆!”

  我曾采访过许多转改民警,他们从公安边防战士到移民管理警察,都十分珍惜岗位职责,都有着强烈的学习愿望,他们在边关风采依旧、初心不改、接续奋斗。

  下午,我们前往勐卯边境派出所,教导员陈亚松仔细对照着地图,详细给我们介绍了辖区管控、疫情防控工作等经验做法及成效。

  作为城区派出所,维护辖区稳定、打击跨境违法犯罪的任务十分繁重。他用三个三分之一,给我们形象描述了辖区人口结构的复杂,勐卯所辖区面积17.13平方公里,边境线长4.98公里,却十分复杂,密度大、往来频繁,非法通道、小路较多,防范境外疫情输入和打击跨境违法犯罪难度大、责任重、风险高。

  为更深入了解了辖区边境管控实情,我们又来到位于瑞丽江畔的金坎执勤点,火辣辣的太阳直刺脸颊,气温35度,我们和坚守在这里的民辅警一样,个个汗流浃背。

  金坎执勤点系勐卯边境派出所6个抵边封控点之一,离边境线仅500米,民警、辅警、民兵在这里24小时值守,采取一天一轮岗的工作模式,执勤人员一日三餐吃订餐盒饭,每日对过往群众进行信息采集、登记,不漏一人一车,织密织牢境外疫情输入第一道防线。

  为激发队伍战斗力,勐卯边境派出所对警力进行了科学调配,采取联勤联动、轮巡轮防、轮守轮换机制,线上巡、点上堵、面上控的警力每天定期轮换,机动小组、巡逻小组、值守人员互相联动配合,有效防止民辅警产生疲劳厌战情绪和麻痹松懈思想。

  5月9日,我们前往管辖“一寨两国”景区的姐相边境派出所。原计划直奔一线防疫卡点,不料赶上群众报警,一家木材加工厂堆放在外的木料发生火灾,我们决定跟随民警去火灾现场。

  到达现场,熊熊燃烧的大火,哪里敢靠近?一股股热浪向我们扑来,只见所长张万兵、教导员胡文武现场组织,忙上忙下,救火民警和群众齐心协力同大火搏斗,我紧急抬出相机,瞄准、对焦、按下快门……冒着浓烟、热浪,第一时间记录下了战友们和人民群众冲锋战斗、勇斗火魔的场景。

  遇到人民群众危难时“冲在前”是警察天职,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逆行而上,这些让我更加深刻体会到了人民警察的忠诚担当。

  救火结束后,姐相边境派出所教导员胡文武带我们来到小等喊防疫执勤点,执勤点距离边境线不足5米,100米外的地埂上,巍然耸立着65号界桩。

  这条非法便道已被封堵,便道上国旗和守边卫士交相辉映,成为边境线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国旗旁,阳光帅气的转改民警王子豪正在活动板房前值守,他已经在执勤点坚守了近一个月。通交谈了解到,王子豪的父亲也曾是一名边防军人,已转业回四川当警察,而他原来是一名边防战士,现在转改成移民管理警察。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父子俩穿着相同的藏青蓝,在不同城市、相同的岗位,正在履行着共同的使命。

  “把界碑放在心里,我们支持你的选择!”王子豪在面对改革去与留选择时,父亲的话让他毅然选择坚守在祖国的西南边陲。

  第二站 陇川

  离开瑞丽,我们驱车来到了有着“目瑙纵歌之乡”美誉的边陲县城――陇川。傣语称陇川“勐宛”,意思是太阳照耀的地方。从名字就能看出,陇川山美水美,是一块充满希望的热土。

  陇川与缅甸山水相连,阡陌相连,国境线长50.899公里,无天然屏障。

  5月11日,我们沿着国防路来到章凤边境派出所广宋抵边警务室。国防路不仅方便边境巡逻管控,还为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促进了沿边村寨经济社会发展。国防路两旁,农作物生机盎然。整段国防路,设了多个执勤点或警务室,广宋抵边警务室就设在国防路旁,离边境线不到100米。

  为了提高疫情防控、边境管控效能,警务室成立了“红袖标防疫队”,由民警、辅警、民兵及护边员、群众组成,开展巡逻防控和“村寨守护”行动,每天在点上全天候值守、线上不定时巡逻、面上定期走访宣传,实施24小时网格化管理。

  我们走进拉勐村,寨子路口都设立了防疫检查点,民警在拉勐村推行“十户联防”举措,每10户边民推选一名小组长,及时发现并报告外来人员、社会治安等情况,群防群控措施扎实有效。

  章凤边境派出所副所长罗祥志对拉勐村特别熟悉,他出生在这里,从小生活、成长在这里,如今又成为这里的守护者,他还通过网络募捐等形式,帮助一批困难儿童读书,令人动容。

  他高兴地给我们介绍了边境村寨发生的变化、防疫举措,他说国家强大富裕了,边境村寨的道路、房屋、村民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

  采访中,我们还特意邀请到罗祥志的小学老师万兰摆,听她讲述罗祥志小时候的故事,这位30年教龄的大姐,一直在腊宛小学任教,令人钦佩。

  民警杨晋华担任拉勐村社区民警,我们刚好赶上他带领“红袖标防疫队”在边境一线开展巡逻、执勤点检查,说起来,他还是我的大师兄,2004年毕业于云南警官学院禁毒系,坚守边关16年,曾经是一名优秀的侦查员,参与破获了多起毒品案件。如今,他成了拉勐村的“辖区通”“活地图”,对工作从来不挑三拣四,每周都要到村寨三、四趟,帮助群众解决落户、纠纷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难事。

  11日下午,我们又来到陇把镇龙安民族小学,当天刚好全校学生复课。

  陇把边境派出所社区民警谢飞到学校维持秩序,协助老师对出入校园的孩子检测体温。谢飞兼任龙安民族小学的法制副校长,开学第一课,他给孩子们讲解出入境管理、禁毒及防疫常识,讲述医生、警察在这场举国战“疫”中发生的英雄故事,勉励小学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成为保卫祖国、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

  随后,谢飞带我们来到龙安抵边警务室,新建的警务室很大,工作、生活设施齐全。疫情防控以来,民辅警在简易帐篷里24小时坚守,弹石土路,尘土飞扬,值守人员对过往车辆、人员进行检查、体温检测,一刻也不放松。

  “小谢很棒!”提起谢飞,龙安村老主任尹糯崩给他竖起大拇指,他说边境一线管理非常好,社会治安也比过去好多了,我们感到很安全。

  谢飞是一个务实肯干的年轻民警,担任社区民警2年多,为了帮助边民群众解决户口问题,他每年下乡入户走访100多次,反复调查核实户籍材料、深入村寨做笔录,依法依规帮助107名边民解决了落户难题,深受战友和群众的喜爱。

  5月12日,采访小分队来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户撒刀及美味可口的过手米线的户撒乡,采访户撒边境派出所转改民警曹傲。

  这场战“疫”,曹傲的经历可谓不凡,作为一名“95后”移民管理警察,他在不同的地点,用不同的身份,守着同一个目标,同样的使命,同一份责任,甘当“逆行者”,诠释着青春最靓丽的底色。今年,他被共青团德宏州委、德宏州青年联合会授予“德宏青年五四奖章”。

  今年春节,2年未回家的曹傲在湖北老家探亲,争当疫情防控志愿者,40多天守护着村子。他回到单位后,立即投入战疫第一线,开展街面巡逻、卡点值守、走访宣传等常态化疫情防控,默默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在战友眼里,曹傲是一个性格腼腆、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年轻民警,回到所里一个月,他轮流去户撒坪山抵边执勤点守了10多次。

  坪山抵边执勤点位于山口处,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蚊虫较多。“即便夏天来了,夜晚还很冷,通常我们负责晚上值守,还要穿大衣、烤火。”户撒所所长黄忠前说,民辅警“五加二”“白加黑”值守在一线卡点,曹傲主动要求把值班时间安排在晚上,从不叫苦喊累,彰显出青年民警的“抗疫”使命与担当。

  第三站 盈江 梁河

  离开陇川,我们驱车抵达了美丽的盈江。

  盈江是一个山川秀美、资源丰富,区位独特,开发潜力巨大、后发优势突出的边疆少数民族口岸县,被誉为“中华翡翠毛料城”和“中国坚果之乡”。全县总面积4429平方公里,为德宏最大的县。

  盈江与缅甸山水相通,阡陌相连,国境线长214.6公里,是中国内地连接南亚、东南亚和印巴次大陆的黄金口岸通道。

  盈江边境一线,大多地处山区,路程较远,条件更艰苦。在这里工作多年,我最为熟悉,90%以上的地方都去过。

  这一次,我坚持让“国门战疫”宣传小分队到最艰苦的地方去采访。5月13日,我们随盈江边境管理大队“政工服务小分队”赶往最艰苦、最偏远、最炎热的洪崩河。一路上山路蜿蜒崎岖,原始森林葱郁,还未到目的地,我和战友朱浩东已晕车,52公里的路用了近两小时。刚下车,一股热浪袭来,让人喘不过气来。

  洪崩河,一条中缅边境的界河,位于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太平镇雪梨村。百年前这里是中缅边境一个重要隘口,也是通往缅甸八莫的马帮要道。

  我曾经在几年前的冬天到过一次洪崩河,那是最舒适的季节。这里海拔280米,是德宏州除那邦之外的第二低点,常年气温较高,这一带被誉为“中国犀鸟谷”。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芒允边境派出所与畹町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芒线分站以“站所合一”模式组建的抵边执勤点就驻扎与此,“山路十八弯”是这里的真实写照。白天烈日蒸烤,夜晚蚊虫叮咬,是坚守执勤点的民辅警最大的“敌人”。

  13时许,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执勤点气温达40摄氏度。执勤民警的护目镜每隔十多分钟就得擦拭一次,警服不到半小时就被汗水浸透,民警笑称“天天免费蒸桑拿”。

  我拿着相机不停拍照,几分钟满头大汗,难以喘气,汗水流进眼里,夹杂着泪水挂在脸颊,不知道是汗水还是泪水了。

  “两小时换一次勤,换勤后冲个凉水澡,喝口冰水,那感觉最爽!”民警笑着说,一天要冲三、四次澡。芒允边境派出所教导员杨洪介绍,洪崩河抵边执勤点谷深、坡陡、弯急,人烟虽少,但防控境外疫情输入、打击跨境违法犯罪任务不轻,大家在这里同甘共苦,一直坚守不退缩。

  执勤点除了24小时值守,还兼顾石梯村的防疫任务。石梯在德宏的名气很大,但很远,我和一路同行的战友都没去过,这一次我们决定去看一看。

  “百世古道传古今中外,千年丝路通南北西东。”从洪崩河到美丽的石梯,有一条9公里的林间小路蜿蜒而上,道路比较狭窄,驱车需20分钟,与洪崩河街子的酷热相比,石梯海拔一千多米,风景秀丽,气候温润,这里被称为“南方丝绸之路国内终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江相汇享太平,幸福石梯沐党恩!”一句句振奋人心的刻字,一户户整齐漂亮的景颇族特色民居,反映出石梯的巨大变化。

  疫情发生以来,来石梯游玩、观鸟的游客很少了,执勤点民警分批进村开展疫情防控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守护着群众健康安全和幸福生活。

  5月14日,我们又风尘仆仆到铜壁关金竹寨执勤点采访。

  铜壁关,是古边防八关之一。据史料记载,明朝万历年间,为巩固边防,在今盈江、陇川、瑞丽边境要塞设八关驻兵防守。八关分上四关和下四关。上四关是神户关、万仞关、巨石关、铜壁关;下四关是铁壁关、虎踞关、汉龙关、天马关。八关据险而立,易守难攻。

  为严防境外疫情输入,盈江边境管理大队抽调警力在铜壁关金竹寨设立执勤点,24小时驻点执勤,扼守边境一线及那邦口岸通往县城的“咽喉”要道,筑牢疫情输入的“防护墙”。

  由于人流车流大,过往人员情况复杂,执勤点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打击跨境违法犯罪两手抓,守点有责、守边担责,民辅警们铆在执勤点就是数月。

  当天,盈江边境管理大队“政工服务小分队”组织了送奖、文化、心理服务、宣传鼓劲到一线活动,给值守在这里的民辅警送去关爱,带去了水果、书籍等慰问品,现场组织了“抢凳子”“击鼓传花”等心理游戏及文艺表演,让民辅警们舒心释压。

  “一线民辅警坚守不易,十分辛苦,我们尽最大努力做好服务保障。”盈江边境管理大队教导员赵旭说,我们组织送温暖、送文化、送心理服务到一线,把组织的关心送到他们的心坎上,为他们加油鼓劲。

  守一个点,护一座城。自疫情发生以来,金竹寨执勤点充分发挥了二线“过滤网”作用,共查验过往车辆1.6万余辆,人员3.2万余人,查获跨境违法犯罪40余起,筑牢了一道疫情防控的防护墙。

  5月15日,我们采访了平原边境派出所,了解了城区疫情防控、辖区管控、服务群众等工作经验及感人故事。

  社区民警李云山是本次采访的对象之一,我们同他聊了两小时,他是一个踏实肯干、工作细致的民警。他说,社区民警是派出所与群众之间的信息员、牵线人,我们要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考虑工作,互换角色思考着去做好社区警务,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认可。

  有一个细节引起我们的注意,他手机中有十多个与地方群众交流的工作群,有小区户主群、宾馆酒店行业群、出租房业主群、社区工作群、村社干工作群等,都与自身职责息息相关。工作中,他把疫情防控与社区治安管控、法治宣传结合起来,适时在群里发布温馨提醒,内容大多是疫情防控政策、常识及“六防”工作、派出所办证流程、服务承诺等等,及时解答群众咨询,提升法治宣传的覆盖面、知晓率。

  5月17日,在结束了盈江的采访后,返回芒市的途中,我们来到了梁河边境检查站。

  梁河边境检查站驻守于556国道,是德宏的“北大门”,守好门、站好岗,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在疫情防控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中,梁河边境检查站构建了完备的组织指挥和协调联动机制,24小时实施双向查缉,充分发挥了二线“过滤网”作用。

  在执勤场上,车流量大,过往人员多,民辅警们戴着口罩、护目镜,依法有序对过往的车辆、旅客进行查验,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同时,该站利用勤务指挥室大数据平台对过往旅客进行分析排查,对周边小路便道实施全方位、立体化管控,精准防控境外疫情输入。

  越是艰险越向前,坚守站位不松懈。疫情发生以来,民辅警们坚守岗位,全力战疫情、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持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维护边境地区安全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后记

  10天4地,行程千余里,有许多动人的故事值得书写,有许多可爱的面孔值得铭记,有许多美好的经历值得珍藏。

  疫情是一场大考,检验着每一名民辅警的初心使命。守边是一张永恒的考卷,战友们用忠诚、担当、奉献书写着优秀答卷。

  行走在大国边境,体验守边艰辛,感受边关之美,美在哪里?美就美在党旗在边境一线熠熠生辉,美就美在五星红旗在边关高高飘扬,美就美在警徽时刻在国门边境闪耀,美就美在那一道道由移民管理警察铸起的巍峨长城。

  云岭雄关,国门似铁。边境线上,无论山高路远,无论酷暑“烤”验,无论有无疫情,德宏边境管理支队广大民辅警始终把人民举过头顶、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使命铆在站位,矢志不渝,挺身向前,日夜坚守,忠诚奉献,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在祖国西南边境,还有许多这样的英雄,他们的忠诚和执着、他们的无私和大爱,是我这一生都需要去记录的永恒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