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水市片马镇地处滇西边陲,边境线长64.44公里,水陆交错,情况复杂,边境辖区管控任务繁重艰巨。
“怎么更好地发动人民群众,做到分地段、定专人、定责任、定任务,实施封闭式边境网格化管理,扎紧边境这个‘铁篱笆’?”这是片马边境派出所为进一步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下边境管控工作,组织全体民辅警召开边境管控研讨会上所长汪映红提出的问题。
“首先要教育我们的边民遵纪守法,加强疫情防控观念。现在边境疫情防控常态化,部分边民思想麻痹,防范意识不是很强。”
“我在‘三查四告知’工作中发现,由于辖区两国通婚、易地搬迁等原因,很多村民户籍身份复杂,按照过去村组户模式,村组长作用发挥有限,特别是在当前边境疫情防输入严峻形势下,更加需要快捷高效的措施开展边境管控工作。”
“依托边境技防管控手段,充分发挥网格管理优势,将边民队伍充实到边境管理工作体系当中,利用网格员熟悉村情乡情及特殊地理位置的资源优势,对重点地段、重点时段、重点人员进行摸排登记,并对重点人员去向进行报备登记,做到辖区内情况清、底数明,及时跟踪、及时掌控,增强边境管控能力。”
参加会议的民警积极建言献策,对边境管控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开始着眼对网格划分、机制建设、人员构成及长远规划进行研讨,根据人员、地域分布情况拟定网格区域,务求做到网格划分切合实际、起到实效。这就是“十户联防”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由来。
“网格管理要往细里钻,在原有基础网格上进一步细化,在各村寨全面实行以10户左右居民为基础的联防联控机制。”
片马边境派出所作为怒江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示范军(警)营单位”,面对境外疫情的严峻形势,在防疫第一线,团结片马镇各族人民群众强化边境管控,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把防疫工作作为检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成效的试金石和磨刀石,与片马镇党委政府一同广泛动员各族群众、组织各族群众、团结各族群众,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构筑起严密防线。确定了“不留一个死角、不留一片空白”的目标,对边境辖区“撒网式” 布控,“网格化”管理,多个疫情防控卡点结合边境立体化技防设施,确保疫情防控无盲区。
“在网格管理基础上,切实发挥网格大效用,在边境筑起一道全方位的‘铁篱笆’,对各类边境违法犯罪活动严查严打。”
2020年10月31日,片马边境派出所接到片马镇景朗社区“十户联防”网格员举报:“今天早上6时左右,有一男一女两名陌生人员带着三个小孩,拿着行李物品,从片马镇三岔路口向飞机场方向走了。”接到举报后,片马边境派出所第一时间向片马镇疫情防控指挥部汇报,同时启动预案,调集人员沿跃片公路和片四河公路沿路搜索。并于11时18分,将非法入境人员抓获。2020年11月1日,接网格信息员报告称:“发现三级电站附近有亮光。”接报后,该所下片马三级电站疫情防控执勤点民警迅速出动搜查,发现并抓获一名企图偷渡出境的中国籍人员。像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这只是该所辖区“十户”联防联控机制建立以来成绩的一个缩影,在疫情防控、治安管控、化解矛盾纠纷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迄今,该所已完成辖区67个基础网格的建立,涵盖辖区常驻、暂住人口,基本实现网格辖区全覆盖。同时,建立“十户联防”微信群67个,结合点长、段长、片长责任制,指定专人负责管理,打造微警务框架。“十户联防”联控机制建立以来,网格信息员共上报线索20余条,协助化解矛盾纠纷4起,协助查获6名中国籍偷越国(边)境人员。
下一步,该所将继续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将“十户联防”网格化管理融入到各项工作当中,让网格化管理真正成为边境管控、辖区管控的一把利剑,为边境地区长治久安、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