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基础牢,出事少,治安好,党和人民满意”的工作目标,曲靖罗平县公安局板桥派出所紧扣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要求,积极争创“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工作中,通过“党建引领、一套矛调法、六张防控网、六项硬举措”的“党建引领+166”工作模式,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取得“三升三降一零”工作成效,即刑事破案数、治安案件查处数及打击处理数三项主要指标大幅上升;刑事案件立案数、交通事故及矛盾纠纷数三项数据明显下降,三年命案“零发案”。
坚持党建引领,筑牢支部战斗堡垒。以党建知识每周一讲、学习记录每月一查、党员积分每月一评“三项措施”抓实党建工作。并通过建立“党建联盟”,开展支部连支部活动,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推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交心谈心常态化,筑牢队伍思想政治根基,实现党员干部受教育、社会治理出成效、人民群众得实惠。
一套矛调法,实现“矛盾不上交”。建立“党政统领、齐抓共管、分色管理、分类流转、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推动社会治理从“被动应对”向“多元共治”有效转变,形成了“1+2+3”矛调工作法,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设立“一个中心”,负责牵头抓总:由镇党委政府设立联排联调中心,成立领导小组,以“一个中心”统筹协调矛调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规范“两个机制”,推动联排联调:规范矛盾纠纷联合排查调处机制,每月由村(居)委会、各职能部门对本行政村和管辖行业、领域开展一次全覆盖排查调处。每半年回访纠纷当事人,防止反弹或矛盾升级。今年以来,共摸排掌握各类矛盾纠纷339起,调解成功326起,回访矛盾纠纷340余次。规范矛盾纠纷流转化解机制。制定“三色三级”矛盾纠纷流转化解机制,按“重大—复杂—一般”分级对应“红—黄—蓝”三色,推送至联调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员组织调处。今年以来,联排联调中心共推送重大纠纷3起、复杂纠纷12起、一般纠纷31件。组建“三支队伍”,助推矛盾调处:组建乡村法宣小分队,深入村寨(社区)通过院坝会、群众座谈会等形式开展法治宣传。今年以来,小分队开展宣传活动60余场次,累计受教育群众5000余人次。同时,调解力量在矛盾纠纷初发阶段第一时间介入开展调处工作,组建矛盾纠纷联调小分队和乡村老党员调解小分队,集中优势收集分析研判。今年以来,共联合化解重大、复杂矛盾纠纷12件,收集分析研判情报信息30余条。
六张防控网,助力“平安不出事”。织密警务防控“六张网”,不断提升社会治安防控能力。织密警企联防网。建立行业单位防控会商制度,指导行业单位加强自我防范、排查治安乱点,适时组织整治,实现共商共治。针对辖区小黄姜、大牲畜交易量大、盗窃案多发、纠纷多的特点,组建“护姜队”“市场巡防队”、调解组等自治组织,开展网点巡防、市场整治、纠纷调处,规范行业秩序。三年来,调处涉姜纠纷32件,涉姜案件下降63%。织密警校联动网。结合“平安校园135工程”,加强警校合作,深入开展“护校安园”,建立“护校队”,落实“护学岗”,预防和减少涉校案(事)件的发生。织密群防群治网。将行政村内相邻约十户组建为一个联防小组,确定一户为治安中心户,组织开展邻里守望防范工作。调整优化网格设置,实行村(居)委会“两委”人员分片联系兼任网格长制度,整合分散在8大员身上的职责、待遇,钱随事转、减员增效,促使网格员或网格辅助力量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由治保会牵头,在全镇组建18支136人治安巡防队,通过“红袖标”飘起来,实现社会治安好起来,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升起来。织密技防监控网。以“雪亮工程”建设为契机,在重点部位布建监控探头153个、卡口系统1套、WIFI管控设备22套,督促指导重点单位、村寨在出入口安装监控探头1040路,形成严密的技防监控防范网络。织密区域警务协作网。积极与接边派出所共同开展以“警情联动、问题联治、人员联控、犯罪联打、纠纷联调”为主要内容的区域警务协作,打造基层社会治理区域共同体,有力维护边界平安和治安大局平稳。近三年共协作办理案件83件,处理警情24起,稳控重点人员2名,调处矛盾纠纷40余件。织密巡防打击网。把辖区13个村(居)委会按相邻、就近原则划分为四个巡控区,确定重点防控时段,合理配置现有警力,采取步巡、车巡等方式,最大限度的把警力布置在社会面上。树立“以打开路、以打促防、以打减防”的工作理念,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今年以来,共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88人,在巡逻防控中救助人员20余人,制止现行案件、矛盾纠纷30余起。
六项硬举措,做到“服务不缺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立“三项机制”,践行“三种警务”,主动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努力做到“服务不缺位”。建立“访谈回访”机制。坚持每周“三访”(每周电话访谈、警情回访、矛调回访)和每月“一访”(每月社区民警入户访查),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打通警民关系“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共收集社情民意206条,开展入户访查1800余人次。建立“一村一警”联系机制。按照一名民警挂钩包保一个村(居)委会、一名辅警包保一个村寨的联系制度,每月与“治安中心户”联络一次,深入辖区组织开展群防群治工作,进村入户开展防范宣传及线索摸排,让群众积极投身到基层治安治理中来。建立“关爱互助”机制。针对留守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实际困难,联合镇妇联在每个村(居)委会成立“关爱互助队”,开展帮扶、救助、维权、看护、上门服务等工作,共有队员43名,今年以来开展关爱帮扶20余人次。践行便民警务。推行一次办、异地办、就近办、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等举措,把警务工作推向前沿,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派出所”。今年以来,共预约服务200余人次、受理异地户籍人口身份证业务45人次、送证上门100余人次。践行智慧警务。依托“互联网+”推行各项业务网上办、掌上办,建立管理、服务类微信群52个,办理微信预约、报警求助、业务咨询等业务,实现“微警务、大效果”。今年以来,通过微信群发布安全提示1000余条,提供咨询、服务600余人次。践行全时警务。规范24小时报警求助,推行“四点”服务理念,即接警处警及时点、服务群众热情点、执法执勤规范点、解答咨询耐心点;建立审查解答快、录入核对快、传递交接快、审批取证快“四快”服务承诺,落实错时服务、延时服务等措施,对群众急需办理的事项24小时受理,最大限度方便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