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并不发达的以前,有一种民警,他们根据目击证人的描述,专业人员用素描勾勒出犯罪嫌疑人的面部轮廓,为刑侦民警抓获犯罪嫌疑人提供支持。
在摄像监控的时代,“图侦民警”诞生,他们利用遍布街头巷尾的探头,通过观察、分析推演出犯罪分子的蛛丝马迹,为破案提供最直接的线索和可靠的依据;利用遍布街头巷尾的探头,帮助群众找回丢失的物品、走失的亲人......
王宇是五华分局大观派出所的一名图侦文职,已经在这个岗位工作5年。他心细如发,擅于在数以百万帧的图像信息中去伪存真,更擅于通过图像信息破解群众之忧。
有人说:“图侦就是看监控。”这话对头,但也不完全对。要把人认出来,有四方面的基础特征,包括面貌、衣着、高矮胖瘦、行为动作,每一方面又涉及到不同的因素和细节。王宇说:“图侦工作最讲究认真细致。”
从零碎视频中寻找嫌疑人和线索,有时候,最关键的信息,可能就藏在那1秒钟的画面里,必须练就一双“火眼金睛”细心地捕捉到那1秒钟的信息。
走进王宇所在的办公室,房间里人不多,大家都在聚精会神地忙自己的事,很安静。王宇紧盯着电脑屏幕,不停地移动鼠标,时而快进,时而回放,努力寻找着案子的蛛丝马迹……这是图侦室王宇和同事们在日常工作中,最常见的一幕。
王宇说:“图侦工作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没有跌宕剧情,没有场景切换,更没有特写镜头,这些枯燥的画面,经常一看就是4、5个小时的时间。“最长的一次连续看了10几个小时,中间无休息。唯一的乐趣是,找到犯罪嫌疑人或帮群众找到走失家人、遗失财物。”
王宇说得很轻松,但是做起来真的很难。不久前,大观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求助称,家里的老人走失了,只知道老人去了昆明的某个公交车场。为了找到走失的老人,他和同事整整看了2天的监控画面,在数百个小时的监控素材里,寻找着老人的身影。
不仅仅是在办公室看,他还跑到老人走失的公交车场,一个监控接着一个监控地追踪,就为了能看清老人上了哪一辆公交车,去了哪里。功夫不负有心人,2天后,老人被找到,并被安全送回家中。这时,王宇才感觉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
一旦发生案情,找不到监控探头资料或监控探头资料不全的时候、遇到难以处理的案件或市民求助的时候,王宇和同事还需要到现场,利用社会资源和民间监控找线索,如果这些都找不到,就需要对事发现场最近的监控探头进行反复梳理和比对,根据经验筛选出有用线索。
王宇说:“和以前相比,图侦工作也发生了很多变化。”随着公安机关“三网建设”的推进,辖区内新增了很多高清探头,在开展工作的时候,监控画面更清晰了,连续性也更强了,这为案件后期的诉讼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以前,遇到没有监控的地方,只能花费更多的时间到现场走访寻找蛛丝马迹。而现在,王宇和同事们也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去为群众解小忧、帮小忙、办小事,今年以来,大观派出所图侦室共帮助群众找回走失家人27人,找回丢失财物59件,共挽回群众损失19万元。图侦室的工作也得到了群众的认可,收到群众感谢信2封,锦旗4面。
上大学时,王宇学习的是会计专业,毕业后,也曾做了两年会计方面的工作。2015年,五华分局招聘文职,王宇在众多岗位中一眼就看中了“现场勘查”这个岗位。“对这个岗位很感兴趣,感觉会接触到各类不同的现场。”王宇说,2015年11月,他正式成为五华分局刑侦大队的一名现场勘查文职。2016年3月,因工作调动,王宇到大观派出所报道,开始负责图侦工作。
从会计到现场勘查再到图侦,坚持不懈的努力下,王宇从“无思路、难下手”的新手成长为“观察细致、思路清晰”的骨干。
回顾这5年的工作经历,王宇说:“每当我们通过努力帮助人民群众挽回损失,每当看到人民群众传来信任的目光,我就会有一种无以言表的满足感,这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才是真真正正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