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过了春的浪漫,收获过了秋的成熟,顶过了夏的火热,饱受了冬的冷竣,在四季轮回中,送走了少女的羞涩,走出了青春的靓丽,渡过了警营生涯中的35个春秋,转眼已身处迟暮,不经意间接过了退休的“接力棒”,脑海里却依然闪现许许多多曾经的片段,感慨万千。
1984年12月,我接到了德宏州公安局招警录取通知书,我和全家人分享了这个令人喜悦的消息。兴奋之余,简单收拾行囊后,父亲步行护送我到梁河县公安局报到。一路上,父亲语重心长地叮嘱我:从现在起,你已经是一名国家干部,去到新的岗位,务必谦虚谨慎,凡事从大局着眼,要有奉献精神…… 对父亲的教诲,我点头称是。身份的转变,让我意识到自己将要承担的责任以及迎接的挑战:我深知警察是一个使命感和责任感极强的职业,从事这一职业,既能锤炼自己的忠诚、意志和品质,又可以充分地运用法律赋予的职责进行惩恶扬善,为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不懈拼搏奋斗。
在德宏州训练基地通过半年时间的集训后,我正式分配到梁河县公安局曩宋派出所工作。基层派出所,是绝大部分警察从警生涯的起点,我也是其中之一。在派出所我从事内勤工作,内勤工作琐碎而繁杂,工作强度大,需要责任心极强才能胜任。于是我虚心向老民警们请教,学习户籍业务的办理、档案的管理、各类台帐的建制、治安纠纷的调解、接受群众报警求助、为群众提供服务等知识,很快就进入了“角色”。
我每天在户籍窗口上微笑地服务,面对行色匆匆的群众、不厌其烦地回答他(她)们的咨询;认真地整理各类户籍档案、处理公文收发、上传下达、各类报表资料报送等事务。在我看来,户籍的办理是公安派出所开展各项警务工作的前沿基础,是公安机关体现职能、服务群众、树立形象,赢得群众满意的重要“窗口”。那小小的户口薄足以缩短人与人、心与心之间的距离,亲切的问候足以贴近警民之间的关系。因此,我时刻秉承“民有所需、我有所为”的工作信条和服务理念,从小事着手,推行“贴心暖民”,真情为辖区群众服务,赢得了所领导、同事及群众的一致好评。
还记得与同事到偏远的弄行村(现改为龙营村)、弄别村等山区村寨,开展户口簿的更换发放工作。80年代交通还很不发达,交通工具也十分欠缺,山区村寨尤为突出,无奈我和同事只有把户口簿放在竹箩筐里,人工背到要发放的村寨,然后挨门逐户的发放。每到一个村开展工作,往返就得八、九天。遇到雨天,一路的崎岖山径,更加泥泞路滑,巷子里的泥水溅了满身满腿,虽然这一路艰辛、苦楚,但是心里却是欢快的。因为这是群众所需,是为民服务,我们不过是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让百姓少跑腿,民警多办事;我们不过是把基层派出所里平凡、微小而又动容的日常具体化,让群众更加安心、放心、舒心。
曩宋派出所管辖范围广,有些村民从家里到派出办事,单程就得四、五个小时。有时候,一直到了下班时间,还会有群众风尘仆仆地赶来办事,为了最大限度服务群众,我都会随叫随到,“只要群众到了,能办的事都要办。”记得有一次,因家里有事,下班后我就回河西乡邦读老家了,在县城工作的瞿某某夫妇急需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将户口迁到芒市。都找到我的老家来了,听完他们的诉求后,我立马跟他们一起返回到所上办理手续,完毕后,瞿某某夫妇连声向我致谢。这一声声“谢谢”,是群众看到和真切感受到了派出所民警为他们付出的耐心、热心与真心,是一种认可。而此时的我,心里是暖暖的、甜甜的。
在派出所七年多的摸爬沉淀,那个初出茅庐的我,俨然已经是同事眼中的业务“标兵”。期间,我多次被梁河县公安局评为先进个人、嘉奖。1991年11月,我调到了县公安局工作,先后在指挥中心、禁毒大队、警察协会等部门工作。而身上的那一抹藏青蓝日渐成熟,也愈加担当。无论身在哪个岗位,我都兢兢业业、认真负责、任劳任怨,把平凡琐碎的工作做得井井有条,并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1991年11月至2004年1月,我在县公安局指挥中心从事打字工作。当时的办公条件很差,用的是一台陈旧的铅字打字机及加油墨滚动的油印机。这种铅字打字机用起来非常复杂,一般分两种字盘,常用字与生僻字。常用字的排列位置需要清晰地印在脑中,生僻字规律地附在旁边备用。每个字就像印章一样都是反面体,操作一次就只能把一个字粒的印记打在蜡纸上,稍有偏差就得从头再来。当时,全局有20多个部门,各部门文件、汇报材料、法律文书等文稿很多,都需要我用这台铅字打字机上传下达。这个工作,我之前在派出所从未接触过,加之各类文稿录入的题材、格式不一,各个方面都不能出差错,真是一个繁锁的细活,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艰辛的努力、巨大的心力才能胜任。虽然有压力,但亦是动力,我始终相信有辛苦,更有收获。我开始琢磨文稿、文字,熟知字盘,每天在奔波辗转的劳碌中,在字里行间,付出持续不断的努力,并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义无反顾地坚守了12年。12年的坚守中,工作上我不敢有任何的懈怠,均按时按质完成了领导及各部门交办的工作任务,共打印各类文稿11.52万份;12年的坚守中,这些文稿、文字陪伴着我,也滋养着我,让我学会了在字里行间寻找乐趣,学会了把奋斗的过程当成学思践悟,学会无悔付出的警察本色。
2004年2月,我被调整到县公安局禁毒大队工作,当时大队有12名民警、辅警,这是一支年轻的禁毒队伍。禁毒直面的是穷凶极恶的毒贩。是啊!禁毒警察这个职业,在毒贩、毒枭的心里,是被狠狠地画上红钩的。这深深的红钩,既画出了毒贩对禁毒警察的咬牙切齿,也画出了禁毒警察这份职业,真正是刀尖上的舞者。然而使命使然,我和队友一个个以一名勇士的姿态,掀开了惊险的禁毒警察生涯。日常除我以外的其他队友,长期在边境一线和交通主干道沿途与凶残狡猾的毒贩较量,直到破获案件、查获毒品、抓获毒贩。待凯旋回到队里时,为快速完成后续的工作,加班已成为我的工作常态,案件录入、台帐建制,涉案物品拍照、归档、移交,毒品的称量入库、后勤保障、宣传报道,以及每月20多种报表填报等工作。若案件遇有女性犯罪嫌疑人时,工作量就会更大,我就要配合完成对她的人身安全检查、笔录、体检、看守等工作。大家每天都在紧张地忙碌着,在这场没有山崩地裂的喧嚣、没有炮弹硝烟弥漫的禁毒人民战争中忙碌着。我和队员日复一日的这样忘我工作,心中秉承的信念就是:我们在边境多缴一克毒,毗邻地区就会减少十分害。因为我们不愿意看到一拨拨青少年被毒品摧残,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倒在如花的季节,一个个家庭陷入破碎的困境,这也是我从事9年多禁毒工作的源动力。
九年间,我录入毒品刑事案件2000余件,撰写工作简报1000余篇,撰写汇报材料、调研文章200余份。这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我和队友历经艰辛、挥洒无数汗水后,收获的丰硕成果。从破获案件、缴获毒品、抓获毒犯,再到犯罪分子得到法律制裁,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可以用“感慨万千”四个字来形容和概括。同时,也为自己能在禁毒战场上鏖战,为守护梁河这片净土尽一份力,而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同样,值得我骄傲的,还有在梁河警察协会工作的时光。
2013年1月至今,在梁河警察协会的8年多时间里,我始终如钉如楔,扎根平凡,直到青丝霜染。哪怕身处幕后,依然热情似火,初心如磐。期间,我收集、审定警学理论文章362篇;本人撰写25篇,获省级警察协会论文奖5篇(二等奖1篇、优秀奖4篇)。获州级警察协会论文奖6篇(一等奖1篇、三等奖3篇、优秀奖2篇)。撰写信息简报110期,工作总结70余篇;收集整理公安大事记3491篇;参与校对《梁河公安志》工作,于2013年3月付梓出版。为传播警察文化、弘扬警察精神,自2013年县局决定创刊以来,我参与创办了《梁河公安》杂志,任责任编辑、执行主编;期间,通过民警自然来稿、编辑主动约稿2244篇,选稿、改稿911篇,完成刊物出版14期。编辑工作中,我时常驻足于字里行间,在编辑中锤炼“笔力”,并借助“笔力”传递力量。
有幸的是,我在临近退休之年,还能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自身的微薄力量。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吹响了脱贫攻坚的冲锋号,作为梁河县公安局的一名民警能参与其中,是一种幸运,更是一种责任。帮扶的日子里,我感受颇深。警协民警挂钩帮扶的是杞木寨村一村二组的一户人家,他家4口人。听力严重残疾的全劳力丈夫、智力残疾的妻子和两个青年儿子。挂钩帮扶以来,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攻坚总目标,我用心、用力、用情帮助找准贫困“病根”、厘清“病因”,制定发展计划。同时,大力宣传灌输感恩教育,激发内生动力;培育其依靠自力更生实现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从2017年至2019年,3年时间,1000多个日日夜夜聚指成拳,合力攻坚,走出了一条造血式扶贫新路,脱贫攻坚工作亮点纷呈。他家两个青年儿子实现了劳务输出;通过积极协调当地政府,拨付了扶贫资金4000元用于发展种、养殖业。种植甘蔗由原来的7亩至现在的10.4亩;养殖的乳猪每年繁殖2窝;黄牛由原来的2头发展至目前的7头;协调帮助申请了全家4人C类最低保障;与县残联、芒东镇政府沟通联系办理了残疾证及每月困难补助费,家庭收入持续稳定增加。如今旧貌换新颜,人居环境卫生的提升,室内装修、用品置换及有序摆设,真是漂亮、美观、舒适。是的,他一家有了满满的获得感,看到了希望,露出了笑脸,之前的旧屋及苦难的日子已成为了记忆。
光阴荏苒,35年从警生涯中光阴掠过之处,不免小有遗憾和良多的感悟。经历了从窗口服务的基层派出所到指挥中心、从禁毒斗争第一线,到定格为为民警服务的警察协会,岗位在变,但不变的是入警时的初心,无论在哪个岗位,很乐意“台前不露面,台后做文章”,甘做警营里的“绿叶”和“小草”,并扎根于此,挥洒青春与热情,把人生的黄金季节奉献于公安事业,为新时代公安民警“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雄浑乐章增添悦耳音韵。
回忆从警的日子里,只是犹如在人行道上迈开的一瞬间。而逝去的过往,如雪花般纷纷扬扬,散落在我记忆里的每一个角落。每一段都晶莹剔透,可爱至极,那也是我逝去青春的碎片和成长的痕迹,它总在某个静谧的清晨拟或是夜晚,不经意间唤醒了我的感动。35年的辛苦付出和默默耕耘,我以细腻的心思、温和的性格、甜美的微笑,在内勤民警繁琐和平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虽然没有巡特警冲锋陷阵的英姿飒爽,也没有荡气回肠的豪言壮语,于我,亦是一种无尽的享受,因为经历过的苦,留在心中的却是乐。
这一路走来,披星戴月,风雨兼程,感激领导对我的关怀、关爱,感谢各位战友、同事对我的关心和工作上的支持,感谢自己无数个日夜的坚守。此生无悔披战甲,我永远为自己是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而骄傲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