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请把车窗摇下来,请问您是哪里来的……”在麻栗坡边境管理大队董占边境检查站执勤现场,见习民警王媛正在对过往车辆和人员进行安全检查。
2014年9月这名山西女孩,来到了祖国南疆。一别故乡是他乡,一晃她已在工作岗位2013天。
一个执勤大棚、四条分流车道,每天对过往的车辆及人员进行检查,每名过往人员要进行身份信息核查,每一辆车从驾驶室到后备箱要进行检查,就是她的战场。这样的工作每天至少重复上千次,动作看似简单,但每天二十四小时的勤务却丝毫不能大意。
曾有人问她:“面对枯燥单一的工作,每天全副武装在“桑拿”大棚里遭受汽车尾气的侵袭,每当遇到服务对象的不理解和不配合,会不会觉得挺委屈呢,有没有想过离开”。她斩钉截铁的说:“没有,虽然委屈的时候觉得委屈,可是暖心的时候也是真的暖心,会有很可爱的小朋友,在我手心放了一颗糖,对我说,姐姐,吃糖。尽管每天总是站得腰酸背痛,晚上休息只想“葛优躺”,但每一个真诚的微笑,每一次温暖的关怀,想起这些暖心瞬间带来的感动,我觉得一切值得。”
2020年春节,遇上了新冠肺炎疫情,给原本繁忙的检查卡点,带来新的挑战。原本打算春节过后回家看看父母的她,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毅然递交了请战书,继续留在边疆尽职尽责守护一方百姓。像当年毅然决然踏上从军入伍时一样,无怨无悔,用这份执着的坚守表达对文山的热爱。
二十四小时全天候勤务,在岗位上通宵达旦、默默坚守,或许很平凡,没有惊心动魄,没有轰轰烈烈,但她的一天似乎要比普通人要更长一些。
于丹丹:绽放在边境的“木棉花”
“您好,请问你们从哪里来?”“疫情期间要尽量减少外出,带好口罩,做好防护!”2月4日,在富宁县田蓬镇金竹坪执勤点,田蓬边境派出所木棉花行动队队长于丹丹带领队员配合田蓬卫生院医护人员采集旅客信息,检测体温,宣传防疫知识。
2019年12月,为充分整合警力资源,切实发挥女警建设“平安田蓬”半边天作用,富宁边境管理大队田蓬边境派出所组建了“木棉花”行动队。各项能力素质过硬的于丹丹被大家一致推选为队长,带领女警们深入辖区走访群众,开展法治宣传、巡逻执勤、暖心帮助孤寡老人等等一系列的为民工作,使得女警队工作得到辖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在抗击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于丹丹带领木棉花行动队“逆行”而上,冲锋在前、坚守一线,广泛参与田蓬辖区疫情监测卡点执勤和街面巡逻劝返群众等工作。在防疫工作中,田蓬所“木棉花女警队”被文山边境管理支队表彰为抗疫“先进集体”。
肖凤菊:派出所的“小管家”
在派出所里有一种岗位叫内勤,这里没有特别惊心动魄的案件侦破情景,也没有家常里短的社区故事,甚至连几张像样的工作照都没有,她一直在忙着服务大家,用文字诉说着他们的“英勇事迹”,用镜头记录身边战友的“精彩瞬间”,每天面对各种各样的数据报表、汇报材料和繁杂的事务……
“小肖,大队刚打电话说有个紧急通知,需要赶紧处理。”一看时间已经是晚上十一点,“小肖,镇政府有份文件去取一下”、“小肖,把这个工作开展情况写一下”……有时候,仁和边境派出所叶扬飞教导员总爱开玩笑说, 就是一只打不死的女小强。她坚信只要自己“手勤、腿勤、嘴勤、脑勤”,做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个数据都认真负责、精益求精,就可以当好这个“小管家”。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她与新闻宣传骨干一道积极协调收集、报道一线民警辅警抗击疫情的先进事迹和经验做法,被云南网、云南法治网、文山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刊发。
当过兵的肖凤菊在军营日晒雨淋、勤学苦练的生活里,练就了不娇气、讲纪律、果敢坚毅的作风。在派出所工作的日子里,她更是充满了干劲,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白天跟着办案民警办案,晚上跟着社区民警到宾馆、KTV开展检查,加班熬夜、看守嫌疑人,她乐此不疲,辗转到内勤岗位更是殚精竭虑,全力当好这个“小管家”。
都说男人堆里的“小女人”会受到特别的照顾,偏偏她是一个看似柔弱的“女汉子”,在她娇小的身躯里,似乎藏着一个核反应堆,总是有源源不断的能量,“干就对了”是她的人生格言,不折不扣是一名用忠贞信念铸就的铿锵警花。
青春无问西东,岁月自成芳华。还有许多像奉献在边境一线的女警,她们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她们也是国门卫士,无论是战“疫”期间,还是往常岁月,365天坚守在工作岗位。她们用行动诠释了忠诚,用巾帼不让须眉的拼搏,展现了新时代移民管理女警的飒爽英姿。(肖凤菊 李朝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