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强边固防 > 正文
严守边境“生死门”筑牢西南边陲禁毒第一防线
发布时间:2020-08-06  

  7月,炎热的山风呼啸而过,由国家禁毒委和公安部举办的“红蓝对抗禁毒大比武”序幕同时在地处滇西南的普洱墨江县公安局公安检查站拉开,来自云南普洱、江西、山东、四川、福建的五支队伍同台竞技,以必胜的决心,坚决遏制境外毒品渗透,坚决切断毒品入境内流通道。自2002年起,墨江县公安局警务站以昆曼国际大通道为主战场,多层布网、多线设卡、多点查缉,克敌制胜、力断毒链,成为令毒贩闻风丧胆的“生死门”。

  如今,各方精英汇聚于此,开展亮剑2020“红蓝对抗”毒品查缉大比武,不负使命担当,筑牢西南边陲禁毒第一道防线。

  7月10日至13日,记者怀着好奇心,走进由国家禁毒委组织的“红蓝对抗”毒品查缉技能大比武主战场之一的普洱市墨江县公安局高速公路检查站,跟随5支代表队的参战队员一起,以昆磨高速公路墨江段为主线,沿墨江收费站、323国道,开展24小时“五班三运转”无缝查缉。

  公安部禁毒局干部高健表示,近年来,国家对毒品的打击力度越来越大,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尤其是对制毒和贩毒方面的打击,使国内的形势逐渐好转。此次将“红蓝对抗”大比武放在云南,是为促进各省和云南之间的交流学习和整体配合,将全国力量放在一盘棋上,整体联动;通过实战练兵的机会,比技能、比纪律、比作风、比战果,提升民辅警工作能力和水平;以公开查缉的形式,让各省进一步了解云南的毒情形势,学习有关查缉技术,规范、提升自身查缉技能,有力遏制金三角地区毒品走私路径,打击国内易制毒化学品走私出境。

  “刀尖上的舞者”为信仰而战 

  普洱市墨江县特殊的地理区位,决定了长期处于堵截“金三角”毒品渗透内流的第一线、禁毒斗争的主战场。墨江警务站自成立以来,共查获毒品案件1896起,抓获嫌犯1940人,缴获各种毒品3.3吨。其中,查获体内藏毒120起,缴毒59公斤。共查获各类枪支13支,其中军用手枪10支,子弹100发,射钉枪762支,炸药5筒,雷管30枚等。缴毒数连续多年在全省12个固定警务站中排名第一。其中“2017.08.19”运输毒品案缴毒93公斤,“2018.10.21”特大运输毒品案缴获冰毒210.2公斤,分别创造我县公开查缉、情报导侦一案缴毒数之最。

  毒贩被毒品高额的利润吸引铤而走险贩毒,贩毒人员穷凶极恶,他们大多吸食毒品,以贩养吸。如果把毒贩比作狡猾的“狐狸”,缉毒民警就是惩奸除恶的“猎人”。缉毒民警每天面对着真枪实弹且穷凶极恶的毒贩,毒贩被捕后将面临严厉的刑罚,因此,他们都是豁出命的人,而缉毒民警要制伏这些毒枭,是“刀尖上的舞者。”

  作为一名天天与贩毒分子斗智斗勇的禁毒先锋,普洱市墨江县公安局警务站站长何肖对这份工作有着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他说:“从事缉毒工作这么多年,让我真正体会到,毒品使千百个曾经的幸福家庭陷入了家破人亡的痛苦深渊,毒品把多少个朝气蓬勃的有志青年变成人性泯灭的‘瘾君子’,毒品让盗抢猖獗、道德丧失、祸国殃民、猛如虎狼,毒品一日不绝,禁毒一日不止。让毒贩怕我们警察不是目的,而是让他们不敢再吸毒贩毒,所以我们经常组织民警进行禁毒宣传,让更多的群众认识和了解毒品的危害,还老百姓一方净土,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据了解,2020年1至6月,普洱全市共破获毒品刑事案件242起,缴获毒品1478.38公斤,抓获犯罪嫌疑人205人;破获制毒物品案件16起,缴获制毒物品251.5吨。缴获制毒物品数居全省第二,缴获毒品数居全省第六。收集上报禁毒情报信息164条,信息上报数、省厅采用数居全省第一。查获吸毒人员652人,收戒吸毒人员606人,破获零星贩毒案件36起。拔钉子1人,在境外抓捕毒贩18人。

  毒品不绝 战斗不止 

  7月11日上午11时30分,记者跟随云南代表队到墨江县老国道忠爱桥段对过往车辆做例行检查。36度的高温下,一名来自普洱市宁洱县禁毒大队的女民警正在路中间开展查缉工作,身着10余公斤单警装备,她的额头不时滚落豆大的汗珠,警服衣领上已经泛出白霜。

  据其介绍,因为‘天下无毒’的信念,她穿上警服,与队友并肩作战。“我们曾经抓捕过一名吸毒的女性,她当时情绪十分激动,出现一些自残行为。参加工作后我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看到那名女性的模样,我的内心深受震撼。身处于一个封闭的环境,我们无法预料一名吸毒人员会对自己、对他人做出什么疯狂的举动。那时候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缉毒警察。”

  “‘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十二个字,把毒品的危害概括得很全面。身为一名警察,尤其是作为一名缉毒警,虽然工作中充满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但我一直很热爱这份工作,也喜欢这样的工作氛围,即使再苦再累,我也不会放弃自己喜爱的事业。虽然我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但从未想过放弃,也在一直努力学习,一切只因为我喜欢。”

  谈到查缉的亲身经历时,坐在一旁的墨江警务站民警马东强感触颇深,“我们曾经遇到过一家三口和同行的一男一女,刚结束在云南的旅行。他们开了一辆红色的小轿车,母亲坐在驾驶位,父亲则抱着已经睡着的女儿坐在后排,车上装满了水果和地方特产,一切看起来都毫无异常。但就在这时,父亲点燃打火机吸烟的动作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在正常情况下,一位抱着孩子的父亲不可能做出这样的行为,而当我准备对他进行搜身时,他的身子不经意的往后缩了缩,我立马警觉,双手快速探向他的腰腹,从他身上搜出了毒品,同时,队友也从同行的另一名男子身上搜出毒品。就是这样一个微小的细节,让毒贩原形毕露、无处可藏。”

  “直到现在我都还很清楚的记得,那位母亲是一位人民教师,女儿身患小儿麻痹症。对两名嫌犯实施抓捕时,母亲抱着孩子,痛哭流涕地跪在我们面前,那一刻,我的心中百感交集......”而画面之外,那些无数位牺牲在禁毒战线上的民警,他们家庭破裂的伤痛又该向谁诉说呢?

  “集合!”一声急促的哨声,打断了我们的谈话,几位缉毒警迅速整理着装,奔赴岗位。天公不作美,队伍集合时下起了微微细雨,看着缉毒队员远去的背影,我忽然明白,在缉毒警察的眼中,不论在白天还是黑夜,唯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加快查缉进度,查获毒品、阻断毒品运输渠道。

  13时35分,墨江警务站民警张浩、陈程谈起曾经破获的一起69.9公斤毒品大案,“当时,我们正在老公路上开展查缉工作,这时来了一辆警车,车辆被拦截下来后,查缉民警看到副驾驶位坐着一个穿白寸衫的高级警察,驾驶是一个两扛两星的警察,查缉民警要求他们出示证件,高级警察出示了一本过期的证件,并向查缉民警声明是到云南公干,但具体做什么又说不清楚,由于看到是长官级别的领导,查缉警察比较慎重,于是耐心的进行询问,当知道他们是从忠爱桥出高速走老路时,引起了查缉民警的注意,因为按照正常人的思维,既然是公干,车辆又装有ECT,为什么不走高速,而要绕道要走老路?查缉警及时把怀疑汇报给带班领导,决定对车辆进行检查,结果打开后备箱一看,里面全是没有任何伪装的毒品。

  “这个案件告诉我们任何案件都不能只看表面,缉工作要不畏强权,敢于斗争。”此案虽联系当地警方,证实了两人系假警察,但也给查缉民警很好的上了一课。

  “打击毒品犯罪是我们的义务,更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作为有着20多年警龄的老警察,张浩说,为了更多家庭不再受毒害,他愿意一直干下去。

  看着眼前缓缓发动的警车,耳边响起何肖的那段话:“哪怕一粒毒品,只要有人吸食,就是一个人或一个家庭毁灭的开始。再简单的案件,只要涉及毒品,造成的社会危害都是巨大的。很多涉毒案件的犯罪嫌疑人都穷凶极恶,面对禁毒民警,他们常常选择以命相搏。面对职业暴露风险,禁毒民警们唯有提前做好保护措施。”

  采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禁毒民警们说得最多的话就是:“作为缉毒警察,哪里有毒品犯罪,就要出现在哪里。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永不后悔!”

  自认拼命的“战场”却是滇警常态工作 

  7月11日上午8时,又是一轮新的换岗。结束了一夜查缉工作的福建代表队匆匆离去。一声令下,20名江西代表队队员开始分散于各个查缉岗位,货车道、小车道、行李安检、尿检、毛发检测......在固定查缉点上,他们需要8小时不停歇排查。

  上午10时许,高速路上车流量逐渐增加,发动机的轰鸣声充斥着这个半露天式查缉站。恰逢周六,小轿车、满载乘客网约车的客车也排起长队等候检查。

  “您好,请出示您的证件。”

  “请问您从哪里来?目的地是哪里?”

  “请您下车接受检查。”

  “您好......”

  这样的对话,缉毒队员们每天都要重复成百上千次。他们需要在与旅客的对话时观察微表情、分析语言逻辑,核实身份信息,因为毒品查缉唯细不破,每一个微小的细节都有可能成为查缉关键线索。

  来自江西省赣州市公安局特警支队的张屹、王忠表示,“工作不到两年就有机会参与这次行动,内心深感荣幸。通过与云南战友的交流,与过往人员对话,我们总结出三点经验:一是参加缉毒工作一定要形成自己独有研判的方法;二是要培养自己的“第六感”,通过自己初步的观察结合掌握的各种信息综合判断盘查对象的是否有涉毒的嫌疑;三是要保持强大的意志力,尤其在边境一线,更需要意志力来适应高强度、高难度、高风险的缉毒工作,不负党和人民的嘱托。”

  12时15分,三辆需要二次检查的轿车驶入检查站。

  “您好,请带好您的全部行李下车。”

  配合检查的旅客让民警心中有些欣慰,他们加快动作,争取让旅客尽早返程。

  遇到开盖检验的车辆,队员们就需要费一番功夫。

  从哪儿开始查?如何查?怎样才算细致入微?一个个问题都是找到毒品藏匿线索的关键。在普通人看来,此时的查缉队员就像汽车修理工,双眼扫视、双手探寻,他们在一颗颗汽车零件中寻觅真相。

  下午3时15分,对快递车的检查还在继续。四名队员坐在充斥各类水果气味的车厢里,有条不紊地对快递包裹进行分类、拆包、核查、封存,并将可疑包裹统一装车,运送到安检站。

  “一定要确认包裹里没有违禁物品,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疑点。”

  “抓紧时间,完成任务再换岗!”

  8小时固定查缉后又是8小时流动查缉,有时,每个代表队的队员们甚至需要连续工作32个小时。如此高强度高负荷的工作,让年轻力壮的江西代表队的队员有些吃不消。很多队员都感慨道:“我们从警多年,执行过各种抓捕任务,也开展过很多设岗盘查的工作,自认为体能一直很好,但这次来到云南参加“红蓝对抗”毒品查缉技能大比武活动,接连不断的查缉班次和巨大的对抗压力,让大家产生了强烈的疲惫感。而我们拼尽全力的工作了,却是云南缉毒民警的日常工作,这让我们打从心底里佩服。在无数个漫漫长夜里,他们用自己的身躯扛起重担,用流血和牺牲才换来如今的安宁。”

  守住禁毒防线 站好每一班岗 

  “禁毒,山东是认真的!我们不想出名,只想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7月11日下午4时,山东代表队上岗。在过路群众的好奇打量中,他们分散队伍,顶着烈日走上满载包裹的快递车,开始逐一对发往全国各地的快递进行查验,一待就是一下午。

  而另一边,其他队员也在合力搬运需要二次安检的行李,反复观看扫描仪,直至确认行李中没有可疑物品。

  下午5点到晚上9点是另一波车辆高峰期,来不及休息整顿的队员们还在查缉点来回走动,逐一检查旅客身份,确保不漏一车、不漏一人。

  “前面来两个人指挥车辆通行!”

  “麻烦您帮我看住他们,我马上就回来!”话音刚落,那名队员又跑回路旁检查过路的车辆。

  由于人手不足,记者只能临担重任,看住三名身份存疑的旅客。

  在一边等候检查的旅客见了,连连感叹:“他们挺不容易的。”

  21时40分,一名有着两次查缉大比武经验的山东缉毒警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了采访。

  “我们山东就是来向云南‘老大哥’学习的!云南作为全国禁毒战线的主战场,作为堵源截流的第一道防线,在全国禁毒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云南的“口子”开了,全国的禁毒秩序将会被打乱,而“口子”堵住了,对内陆省份开展工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天下禁毒是一家,像这样全天候开展查缉,是最好的实战练兵,在这种真刀真枪的实战环境下,每一个参战的缉毒队员都得到了锻炼,比出了作风、比出了纪律,更比出了技能。”

  22时40分,一墙之隔的检查站内,坐着山东队刚刚抓获的两名吸毒人员,正在等候墨江警方返回盘查。

  “这一次来到云南,我才意识到大学课堂上所学到的禁毒知识与实际情况差别很大。”一名从警校毕业不久的山东小伙坦言,在云南第一次,他体验到了终身难忘的边境查缉生活,“能够近距离与吸毒、贩毒人员打交道,盲查毒品,我一直处于很激动的状态,上岗期间没有查到毒品时,心里还会有点遗憾。”

  23时10分,为了确认一名女子两次尿检呈阳性是否为服用感冒药、止咳药所导致,民警对其进行了毛发检测,并再次核查其所携带的行李、乘坐的车辆是否有违物品。

  “您别着急,等毛发检测结果出来就能核实您的情况了。我们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更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为了安抚该名女子的情绪,山东省领队分派了一名女警对其进行疏导。

  23时50分,该名女性毛发检测正常。

  随后,山东队部分缉毒队员先行赶往老国道流动查缉点,他们将在那里再战8小时。

  携手滇警筑牢禁毒第二道防线 

  “整理着装!”7月11日晚23时56分,四川代表队队员在深沉的夜色中整队,4分钟后,他们将从山东代表队手中接过武器装备,开启通宵之战。

  0时22分,车流量减少,忙碌一天的四川代表队队员终于有机会休息进食。

  性格豪爽,英姿飒爽。这是在餐厅里,被镜头记录下的一名来自四川的缉毒女警给人的第一印象。

  “我来自四川,今年是我参加禁毒工作的第五年,通过这几日的查缉行动,我才切身体会到云南禁毒战线上的民辅警的艰辛和不易,身处一线,冒着生命危险近距离与毒贩打交道的情形,常人根本无法想象。看到各支代表队在查缉现场顶烈日,对我产生了很大的触动,我希望能通过这次难得机会,在禁毒最前沿充分展示一名四川缉毒警的优良作风,并将云南警方的先进禁毒经验带回四川,全力以赴,守好禁毒第二道防线。”不甚明亮的灯光下,这名不善言辞的缉毒警神色肃穆地说出自己所见所感,而后,他又重返被夜色,坚守在查缉现场。

  凌晨1时24分,气温不再闷热,但身背重装的缉毒队员们脸上还有汗水滴落。在没有车辆的短暂空隙内,他们终于能喝上一口水。

  化阻力为动力 力争查缉新突破 

  踏月而去,迎日而归。7月12日上午9时,福建代表队的队员们早已开始了新一轮的工作。

  中午12时正处于返车辆通行的高峰期,队员们只能分批次用餐。气温逐渐升高,刚结束查缉的两名队员走下执勤点,汗水早已浸湿了他们的后背。

  来自福州市禁毒支队的一名缉毒警表示,虽然自己的查缉经验较为丰富,但当下也面临着新的苦恼。“因为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边境管控力度持续加大,今年开展查缉工作要比去年更艰难。我们在查缉过程中,不仅要保证严查毒品运输和吸毒贩毒人员的管控,还要注意做好自身的防护工作。我希望能借此机会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在预防、研判、管控方面的查缉技能和查缉战术。”

  “您在境外做什么工作?”

  “我是做美容美发的,这次要回乡探亲。”

  “请将您的行李打开,我们需要进行检查。”

  中午2时34分,一名身材瘦小的男子前言不搭后语的回答引起了民警的注意。在等候尿检结果的同时,一旁的队员也在核实这名旅客的身份信息。

  “我们在开展工作时,还需要云南警方的协助。在与他们交流的时候,我才认识到‘敏感性’对于查缉的重要性,尤其在边境一线,在一切未知的情况下,要及时分析、预判、核查所接收到的信息是否真实有效,才能正确进入下一个阶段。也借着这次机会,我从后勤到一线,看到了另一个角度的缉毒警。”

  从警3年,这名来自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分局禁毒大队的张晨瑞远离办公桌,开始在临时住所与查缉站中穿梭。

  7月13日晚23时55分,山雨欲来风满楼。云南代表队的队员踏着夜色回到检查站。

  12时整,云南代表队与江西代表队进行简单交接,没有过多的交流,远处逐渐驶来的车辆吸引了队员们的注意力。

  缺少充足的光线,他们用牙齿咬住手电筒,双手在车头、车尾的隐蔽角落探寻。

  轿车车身偏低,一名队员便单脚跪地,凑近查看暗处;货车体积庞大,两名队员手脚并用,爬上车顶一探究竟。雨势逐渐变大,载满了鱼产品的货车开始散发出腥臭,但他们恍若未觉,认真仔细地筛查每一提箱子,确保万无一失。

  凌晨2时43分,一辆卧铺车停在检查站。两名民警在脚上套上塑料袋,在反复确认手电筒的灯光不会刺激到乘客后,才上车开始排查。

  “师傅,您这瓶饮料是在哪儿买的?”

  “上车前在车站买的,怎么了?有什么问题吗?”

  “没事,例行检查。”

  另一边,其他队员也在对货车零件进行“望、闻、问、切”。

  “有点刺鼻,你们以前闻过这个气味吗?”

  “不太熟悉,需要找司机问一下具体情况。”

  “来,咱们再把电筒的光聚一下,仔细看看是否有问题。”

  说着,4名队员围成半圆,再次凑近查验。

  这时,前日接受过采访的宁洱禁毒大队女民警迎面走来。

  “你们辛苦啦!”

  她笑了笑:“工作需要嘛,已经习惯了。有时候检查快递车都得耗去十几个小时。”

  4时15分,墨江检查站前竖起的红旗迎风飘扬。

  这样一群人,他们昼夜颠倒,一个囫囵觉都极其奢侈。他们在风华正茂的年纪里,选择心怀大爱,放弃安逸生活;他们在青春大好的岁月里,划清黑白界限,守护万家灯火。哪怕有生命永远定格的风险,他们依然只身犯险、义无反顾。因为工作特殊,他们的名字和事迹很少被公开,但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缉毒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