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派出所辖区共有学校14所,其中幼儿园7所、中小学3所、高校4所。
为进一步强化公安机关维护校园安全职能,加强警校联动,雨花派出所7名民警组成最强“校园平安守护者联盟”。他们各显神通,从校园安全的各个方面入手,用铮铮铁骨,守护辖区校园平安,用真情浇灌“祖国未来的花朵”,为辖区每所学校尽心尽力织密“安全防护网”,让“祖国的花朵”在更加阳光的地方健康成长。
联盟排头兵——冯晓东
他是雨花派出所副所长,自参加公安工作以来,一直在基层派出所从事社区警务工作,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为进一步扎实校园安保工作,他充分发挥领导带头作用,牢固树立“校园安全无小事”理念,凡事亲力亲为。他管辖的4所高校7万多师生,为提升高校安全防范能力,他针对高校特点,创新提出了“2213”工作法(第一个“2”,是以“雨花派出所”微信公众号、高校辅导员微信群两个阵地为宣传载体;第二个“2”,是指社区民警进课堂、进宿舍面对面讲授防骗常识的“两进”工作;“1”是学生必须参加1次防骗知识考试;“3”是教师进行“课前三分钟”防骗宣传)。
同时,他还与高校积极沟通协调,在高校中积极联合学校组建治安志愿者大队,在昆明医科大学试行,成立共计350人的高校治安志愿者大队,该大队成立以来协助抓获违法犯罪人员8名,提供线索50余条,该模式已得到辖区其余三所高校响应,已成立相应的治安志愿者队伍。
联盟小太阳——杨正勇
他是雨花派出所内勤民警,是同事、群众、学生眼中的小太阳,他日常最多的就是“宅”在办公室整理各种材料,收集各种典型案例,把收集到的案例分门别类地加在他精心制作的PPT中,然后利用休息时间去为师生们讲解各类安全知识。
学生们为他取了个特别的称呼——杨教授,因为他的安全知识小课堂风趣幽默又干货满满,每一次为师生们带去的课题和内容都不一样,只要听到他要去讲课,学生都积极参加,每次讲座结束后,都有一群学生意犹未尽地向他请教更多的安全知识和防范技巧,他就像太阳一样,温暖着身边每一个人,他把阳光,撒向辖区学校的每一个角落。
联盟智多星——丁极倡
他是雨花派出所社区民警,为真正贴近师生,及时准确掌握辖区学校、师生动态,从警十余年的他在校园安全监管工作上探索出“极倡八法”即:关注招呼法、关注宣传法、关注活动法、关注回访法、关注学生法、关注上门法、关注警情法、关注沟通法,深入辖区学校用实际行动架起警校共建的桥梁。十年寒耕暑耘,他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贴得紧企业职工,入得了学生群体活动,下得到工地工棚,走得进万家商铺,爱岗敬业、秉公执法,忠实履行人民警察的神圣职责。
联盟守梦人——汪斌
他是雨花派出所社区民警,从警多年,他一直坚持立足本职,尽职尽责,始终扎根社区,在建设“平安校园”的路上,他用忠诚护平安,用担当守望成长,确保辖区校园重大安全事件“零发生”,他说:校园事无小事,我必须要把校园安全监管工作认真来抓,绝不能掉以轻心。
幼儿园是孩子梦想开始的地点,我不仅要做好校园安全监管工作,还要做好孩子们的榜样,让孩子们在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下学习、成长,守护孩子们的梦想,也是我的初心所在。
联盟女警花——唐彦、刘卫萍
花开有季,警花无期。在便民利民的窗口里,她们满怀爱心、优质高效、倾情为民服务,不管哪个季节,她们的笑容四季常开,用微笑和真诚面对群众。
每当遇上开学季的时候,她们总会提前做好准备,开通“绿色通道”、延时服务、入户走访宣传等便民服务渠道,最大程度满足辖区师生、家长办证用证需求,为师生、家长解忧愁,她们用实际行动,守护着辖区师生们,展现了雨花派出所窗口新形象。
联盟多面手——梅涛
2020年6月因工作调整,他从办案民警转成了社区民警。这一转变,不仅仅是其工作职责上的变化,在工作性质上也从专业性的案件侦破转换到注重服务的社区警务工作。他深知校园安全工作的重要性,隔三差五就会到辖区幼儿园、小学开展安全检查,为小学生、幼儿园小朋友绘声绘色地讲安全小常识,短短一个月,他已经成为学生们熟悉的“大朋友”。他说:从警多年,服务意识早已深深刻在我心里,我把服务理念灌输在工作中,才能够更好地做到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在与这些学生接触中,他们的童心让我更加深刻体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我更加用心、更充满力量投入到工作中。
目前,高考已经结束,但是护校安园从未结束。雨花派出所和“校园平安守护者联盟”一直在行动,用忠诚、担当践行初心和使命,为辖区校园、师生筑起坚实的平安铁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