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港台剧,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警察对嫌疑人说:你有权保持沉默,但你所说的每句话都将成为呈堂供证。最深刻的记忆就是披着法袍,戴着假发的威严法官和法庭上侃侃而谈的代理律师。也许,这就是我儿时最早的法律启蒙课。八十年代末,我高考的时候,法学专业正是最热门的专业,听老师说,法官和律师是将来我们国家发展最需要的职业。当然法学不仅难读而且难考,法律职业资格证是含金量极高的资格证书,当年要是听说谁过了司考,那简直是不得了的事,周围迎来的都是一片艳羡的目光。工作以后,我工作单位就在区人民法院隔壁,每天上下班都要从区人民法院门前庄严的国旗和国徽下走过,每每都是心怀敬意,感觉法院是个神秘却不可亲近的地方。
2014年我有幸成为一名人民陪审员。从那以后,我才真正走进法院,走近法官,读懂法庭的威严,感受法律法规的严肃,也了解到法律工作者的辛劳工作、以及当事人的是非恩怨和曲折案情。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陪审员,也成了我必须要学习的一门新课程。几年的人民陪审员工作让我产生了很多的感悟,这份工作是神圣而庄严的,司法为民、公正司法,这不仅仅是法官的办案原则,同样也是对人民陪审员的要求。
作为一名陪审员,我感到自身最欠缺的就是没有系统专业的法律知识,每次庭审我们更多的是在学习法律知识,通过法官的引导,厘清控辩双方的诉辩理由,归纳出争议焦点,再运用司法规则、法律规定分析判断,从而得出结论。我来自基层,在单位从事财务工作,主要参与的是民庭的审判工作。近年来,东川铜矿企业受国际环境影响,铜价一路下跌,金融借贷和民间借贷等经济纠纷类案件增多。每次庭审,我都会认真记录案情,对案件中涉及的一些财务术语,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评判,在案件评议中提出建议,帮助法官还原事实真相。刚参加陪审时,我会自觉不自觉地用个人感受来评判原、被告的对错,但是随着接触案件的增多,我发现其实个人的主观感受是靠不住的,法律需要的是用证据和事实说话。作为人民陪审员,同样必须保持中立和公正,不能掺杂个人主观因素,要对双方当事人一视同仁,保持中立才能正确地判断是非。
自从做了人民陪审员,我就成了一名普法宣传员,经常将自己学习到的法律知识讲给周围的亲戚朋友听,提醒他们生活中要掌握的法律常识和防范要素。特别是用我的亲身感受向周围的人宣传法院工作,让身边的人对法官工作有更详尽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周围有些小小纷争,我也会用自己掌握的法律知识,耐心说服当事人,化解矛盾,避免事态扩大。我妈妈常打趣地说:“我们家有个爱管闲事的女判官。”
作为人民陪审员,我能够全程参与案件审理,了解案件的过程。每次庭审,法官们都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庭审前要了解案情,送达诉讼材料。不但要熟悉晦涩难懂的法律条文,还要弄懂工程鉴定书、医疗鉴定报告等专业文件。庭审中要耐心听取双方诉辩意见,最后依照相关法律作出判断。遇到复杂的案件还要外出调查取证,实地勘验。每次庭审,法官们完成的都是一次次抽丝剥茧,还原事实真相的过程。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缜密的思维,很可能会分不清那些错综复杂的案情。所以用“绞尽脑汁”、“殚精力竭”等形容词来形容法官的工作来说是很贴切的。
因为做了陪审员,我便和法院405、408办公室的各位法官、书记员们成了朋友。微信圈里随时看到的都是他们晚上加班、周末加班、下班出了办公楼就能看见星星月亮的图片。因为时常加班,他们甚至连谈恋爱、交朋友的时间都没有。印象最深的就是人称“龙哥”的梁龙娇法官微信里一张法槌的照片和她所配的一段话:“到今天,工作刚好五年!这份工作,并没有外人看的那么光鲜,大多数时间都是鸡毛蒜皮和持续的加班状态!然而,我也坚持了五年!我想我是爱它的,能够把爱好做成职业,也很好!”就是这样一个“女汉子”的小美女,因为生病穿着睡衣就被送进医院输液,病到喉咙完全不能发声,可心里牵挂没做完的工作,下定决心也只敢休息一早上,又硬撑着病体赶回办公室写判决,简直就是拼命三郎。她还调侃自己说:“我的时间都用来加班了,原来工作才是我的真爱啊!”还有施乃方法官,一个人审结一百多个案子,有了身孕也没时间休息,结果造成意外流产。老公不放心,晚上只好经常陪她一起到办公室加班。于是便有了同事们“撒狗粮”的调侃。还有那些刚出校门的小书记员们,为了迅速上手,院领导亲自带着他们周一至周五晚上加班干活,熟悉案件。我终于明白,一个法官的成长需要的不仅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司考,还有十八般武艺等着他们去修炼和承受。看着那些满篇术语的工程鉴定报告、医疗鉴定书、厚厚的法律条款红宝书和堆成小山的卷宗,我和龙哥开玩笑说:“你们简直是十项全能选手,样样都要会,不会也得会!”
几年的人民陪审员工作,让我走近法官,了解法官,以前总以为法官们的工作不仅威严神秘还光鲜亮丽,现在才知道,法官工作真是超级辛苦。每个案件都要付出大量的心血和精力,有时还要承受很大的压力和委屈。遇到蛮不讲理的当事人,面对对方的种种不逊言语和态度还要和颜悦色甚至忍辱负重,其中的委屈和辛酸只有了解法官工作的人才能体会。我作为会计,每到年底做决算,我也要经常连续加班,但和法官们一年365天经常没有节假日,随时都要加班加点干活的状态相比,我那些加班都只是毛毛雨。没有对比就没有差距,一对比,我那些因为加班所产生的不快和抱怨立马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再遇到加班我会变得心平气和了。
法院是解决矛盾、冲突的地方,也是司法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东川区法院民事团队是一个优秀的团队,他们中有办案经验丰富的何东山、杨芮、林海、李江、余立川、张英等老将,也有精力充沛的梁龙娇、施乃方等年轻法官,有潘金龙、苏国平、王征文、张艳、吕永忆、刘坤等年轻的法官助理和书记员,还有其他团队认识或不认识的法官朋友们,作为最接地气的基层法律工作者,他们每天都有新的工作内容,每天都要和不同的当事人打交道,每天都在为调处纠纷而默默付出。因为常年战斗在第一线,他们深知办好每一起案件的不易,需要付出更多的是法官的细心、耐心和爱心。正是有了他们这些法官的无私奉献、辛勤工作,法律的光芒才不断闪耀,公平和正义才不断传递。
“失误不在这里发生,形象不在这里受损,群众不在这里失望,工作不在这里落后。”每次走进法院大楼,走廊里悬挂的警示语总在提醒我所做工作的重要性,也警醒我这句话背后的分量和含义有多深刻。只要我们始终以责任心对待这份工作,就一定不辜负期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我骄傲,我是一名光荣的人民陪审员!(李科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