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大建设 > 平安建设 > 正文
玉溪市红塔区高仓街道开展群防群治保平安情况调查
发布时间:2019-09-18  

  "3+N"打造高仓平安家园

  ——玉溪市红塔区高仓街道开展群防群治保平安情况调查

  “17年无命案,5年无群体性事件发生,3年无人赴省进京上访,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一直以来,玉溪市公安局红塔分局高仓派出所凝聚“3+N”群防群治力量,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为理念,创新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及时高效解决矛盾纠纷,构建了警民共建共治的格局,有效维护辖区治安稳定,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新路。

  推行“治保+”

  为群众撑起“平安伞”

时任玉溪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明正彬调研高仓街道群防群治工作 

  地处玉溪市红塔区南端城郊接合部的高仓街道面积有64平方公里,共有5个社区,常住人口22225人,辖区重点单位22家,紧邻昆玉高速公路,治安形势复杂。

  面对城郊接合部治安管理的复杂性,高仓派出所坚持党建引领、精准作为,以群众满意为目标,以建设平安高仓为主线,凝聚“3+N”合力,拓展“3+N”外延,扩充“3+N”内涵,以3支力量搭建“伞骨”,多种做法锻造“伞面”,警务信息打通“脉络”,为高仓群众撑起“平安伞”。

  “作为一名党员,在工作中要通过亮明岗位职责,带头承诺践诺,践行党的宗旨,强化服务意识,密切联系群众,做好本职工作。”高仓街道桃源社区治保主任常钒说。

  据高仓派出所所长介绍,为充分发挥治保会功能,高仓派出所积极推行“治保+”。目前,高仓街道5个社区共设置了5名专职治保主任、5名治保副主任,设置了50名兼职治保委员、100名专兼职治保联防队员。治保人员来自各社区、村、组,工作范围实现高仓街道全覆盖。

  近年来,红塔区按照玉溪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治安保卫委员会建设的意见》,在高仓街道召开现场会。该街道随即制定并以文件形式下发《高仓街道加强群防群治力量建设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实施方案》,设立联防联合指挥部,明确派出所行使对治保会、联防队的日常调配及指挥管理等权力,形成“党政领导、公安主导、社会协同、人人参与”的工作格局。

  为使工作落实到位,高仓街道实现所有治保主任专职化,治保主任不再兼任其他工作,并增设一名治保副主任(兼调解主任),每个社区再组建至少5名以上专职治保联防队员,让每个社区专职治保工作的人员达到7名以上。同时,优先选择党员担任治保主任,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能做事、会做事、敢干事的人员选拔到治保主任岗位上来。

  期间,高仓派出所细化保障措施,使治保人员待遇稳定,按照3个层级,每年由社区出资100万元、街道出资20万元,逐一落实人员待遇。

  打造“社区警务+”

  实现警务室“一室多能”

玉溪市委常委、红塔区委书记张小良(左二)出席现场经验交流会 

  2018年4月,高仓街道桃源社区100余名村民对铁路工程施工不满,准备阻碍施工、索取高额赔偿,信息员发现情况后及时上报。高仓派出所通过研判确定参与人,并指导属地治保会及时介入现场,最终将该事件化解在萌芽阶段。 

  “自社区治保会重新改革组建以来,有效充实了社区力量,除了治安形势越来越好外,还有效推动社区其他工作。现在,有了力量保障,社区干部不再像以前一样躲事怕事了,干部精气神十足,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高仓街道梁王坝社区书记陈绍武说,将社区警务室建在人员聚集、治安复杂的重点场所,并将“综治维稳、社区警务、社区服务、社区消防、交通劝导、司法调解、城管秩序”等职能全部整合到警务室,实现“七室合一”,白天由治保主任及成员负责巡逻值守,夜间由派出所和专职治保联防队巡逻值守,形成24小时常态化巡逻防控工作格局。

  随着群防群治队伍组成人员、覆盖面扩大,高仓街道群防群治工作内容从单纯的治安防范向综合性的社会治理转变,有效协助社区民警维护辖区社会治安,缓解派出所警力不足的问题。

  截至目前,治保会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26起,参与处置(案)事件23起,协助稳控重点人员30余人次,提供线索查获吸毒人员14名,提供线索抓获犯罪嫌疑人2名,破获刑事案件6起,查获被盗摩托车、电动车4辆;运用“一标三实”社区警务平台采集标准地址等信息4万余条,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56起,检查出租房屋369户,登记流动人口3000余人次。

  提升“内保+”

  深度融合警企共建

“乡情”警务室

  “一报警,派出所民警就立即上门,有他们在特别安心。”一家宾馆老板高兴地说。

  “物流公司每晚停放多辆大货车,以前经常发生车内柴油、财物被盗案件,建立联勤治安执勤点后,很少发生盗窃案了。”荣达物流公司负责人说。

  据高仓派出所所长介绍,目前,高仓街道辖区有22家重点单位,一直以来安保力量弱化,为充分挖掘单位内保潜力,高仓街道大力推行警企共建,以城南汽车客运站为例,派出所与客运站共耗资300余万元建设联合警务站、联勤指挥室、联动巡逻队,经常召开联席会议和法治培训,警企互通有无,以共建促共治。今年以来,未发生一起刑事案件,站内秩序井然,逐步完善多层面、大联勤巡防格局,使城南客运站成为代表玉溪形象的“平安城市窗口”。

  由于保安员队伍规模大、接触面宽、信息渠道广、具有专业技能等优势,结合213国道横穿集镇过境、外来流窜作案突出的实际情况,高仓派出所实施“警灯闪烁、守护平安”计划,即动员临街企事业单位,通过装修门卫室、保安业务培训建成21个治安执勤点,在强化企业内部安保的同时兼顾街面治安防范,实行门前治安“三包”,达到防范“双赢”的效果。

  “1+1+N+X”模式

  织密社区立体“防控网”

开展日间巡逻

  为管理好群防群治力量,高仓街道采用“1+1+N+X”模式,将辖区精细划分为3大警区、5个大网格、26个小网格,近3000名信息员的网格体系。该网格实行“一格多员”,由街道、社区1名领导任网格长负总责,1名社区民警任常务网格长履行日常具体工作,将街道站所、企事业单位、行业场所、学校负责人及村组干部等编入网格成为N名网格管理员,发动群众争当X名网格信息员,实现网格全覆盖。

  由于高仓街道地处交通咽喉,物流业发达,以高仓为据点中转的安徽籍司机及家属有8000余人,给流动人口管理带来难题。高仓派出所实行专人专管,加强流动人口服务,以建立流动人口长效机制为工作重点,着力拓展“N+1”效能,在外来安徽投资企业所在地特设警务室,聘请安徽籍人员为协勤,在社区民警指导下专门解决太和籍流动人口登记,并聘请安徽人中有威信的人员充当调解员调解纠纷。

  网络化管理  

  打通信息互通“最后一公里”

  几年来,高仓派出所按照公安部“小前端、大后天”的战略思路,提升群防群治信息化效能,创新“互联网+反恐”,研发群防群治手机App,搭建网格指挥部与网格长、网格管理员、网格信息员的工作交流、情况反映、信息反馈的平台,形成了网格管理、一键报警、工作指令、信息报送、巡逻防控、法治宣传、经验交流等工作的网络化管理新流程,打通信息互通“最后一公里”。

  2018年以来,共收集信息1753条,其中社情民意43条,成功预防群体性事件3起。“探头站岗,鼠标巡逻”,科技防范在社会治安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2017年,共投资500余万元建成186路高清探头,引入210路社会监控资源,建成6个治安卡口、4套人脸识别系统,将公安网、互联网、群防群治指挥专网等引入集成,建成高仓派出所勤务指挥室,兼有调动其他联勤单位力量的职能,调警更便捷、反应更快速,理顺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构筑指挥室“软实力”。

  为提升指挥室“硬实力”,高仓派出所及时抽调培训2名民警和4名辅警组成专班,打造“情报信息主导、立体勤务依托、网上视频巡控、标准规范指引”的一体化合成实战防控体系,指挥室兼具“一键报警”功能,可无延迟锁定报警信息、位置等,并辅之“天网”实时掌握现场情况,及时指挥调度现场及应急力量作出反应和处置,实现“情报指挥勤务”一体化指挥调度。

  推广“高仓模式” 

  建立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模式 

倾情服务群众

  多年来,高仓派出所坚持走群众路线、下决心搞警务信息整合,取得显著成果,其经验得到省公安厅、玉溪市公安局,玉溪市委、市政府,红塔区委、区政府的肯定,目前,已在玉溪市进行推广。

  “高仓派出所群防群治模式从管理体制、保障机制、运行模式等方面创新改革,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玉溪市委常委、红塔区委书记张小良说,下一步,红塔区将大力推广该项创新措施。

  近年来,高仓街道立足区域功能,在街道内注入党建引领的高度、服务群众的力度,配合高仓派出所开创了群防群治工作新格局,努力打造了“社会治安大家治、综合治理综合抓”的“高仓模式”。

  2018年,高仓街道共立各类刑事案67起,与上年同比下降38起,下降36.2%;受理行政案件169起,与上年同比下降109起,下降39.2%;社会防控成效明显,辖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高仓派出所坚持走群众路线,学习借鉴‘枫桥经验’,如今走出了一条切实可行,可以复制推广的新路。下一步,争取将‘高仓模式’打造成红塔经验、玉溪经验,积极探索建立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模式。”玉溪市红塔区副区长、玉溪市公安局红塔分局党委书记、局长牛旺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