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文山州未成年人占总人口的26.69%,仅在校学生就达76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近年来,全州上下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把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作为全州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件大事来抓,迅速破解瓶颈难题,全州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加强源头预防,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坚持学校、家庭、社会和司法“四位一体”预防机制,全面加强未成年人发展。加强学校教育管理。对7至15周岁户籍人口中不在学籍的学生、学籍管理系统中疑似辍学学生的去向进行全面摸排劝返,坚决不让未成年人“两眼一抹黑”走向社会。全面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去年我州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2.05%,其中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7.65%,比上年增长26.5%,大大减少了因辍学引发的社会问题。加强学校人防、物防、技防建设,严格人员和车辆登记准入制度、值班巡查制度、学生请销假制度,实行学校食品统一配送、学生宿舍“封闭式”管理,严肃校规校纪,做到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序、严而有恒、严而有情。加强德育教育、法治教育、自护教育,配优配强学校法治副校长,把法治教育纳入课程安排,畅通在校学生违法犯罪和合法权益受侵害的发现、举报、查处机制,增强青少年对社会不良现象的免疫力。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力度,清除黄赌毒等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因素,净化学校周边环境。加强家庭教育管理。建立家校联动机制,成立家长委员会,设立教学开放日,建立家访制度,推广亲职教育,着重为单亲家庭、留守家庭、流动人口家庭、问题学生家庭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实现家校互动。探索开办家长学校,积极创办家庭教育培训班,推广“红领巾集结号”等微信公众号,开展“最美家庭”“文明家庭”“平安家庭”“书香家庭”“好家风好家训”等评选活动,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强化未成年人的监护责任,对存在遗弃、虐待、家暴和不送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子女就学的家长,鼓励社会举报,对其违法行为由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加强社区教育管理。以村(社区)为基本单位组织开展“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创建工作,综合运用教育、服务、管理、帮教和优化环境等多种手段,逐步实现社区未成年人犯罪逐年减少。把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融入基层社区治理,对接纳未成年人的网吧和电子游戏厅、向未成年人出售“散装烟”、不健康图书或“托管”手机的店铺,设立举报热线,重拳整治校园及周边社会治安问题。扎实开展“整治网吧集中行动”“整治电子游戏经营场所集中行动”“净化荧屏声频集中行动”,有效净化了网络、手机、荧屏、声像、书刊生态,未成年人成长环境持续优化。加强司法预防。推行“捕、诉、监、防”一体化办案模式,在执法办案中探索犯罪记录封存、社会调查报告、附条件不起诉等未成年人特别程序。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一号检察建议书”,严厉查处网吧、电子游戏室和歌舞娱乐场所违法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的经营行为,严厉打击针对未成年人的一切犯罪行为。在全州中小学校配备法制副校长(辅导员),配备率达100%。创造性做好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创办少年法庭2个、未成年人观护教育基地1个、青少年犯罪警示教育基地3个等,全州刑事案件作案成员中未成年人的比例从2014年的28.13%下降到2018年的18.4%。
二是加强特殊预防,对未成年人重点群体进行管控。抓住“六种”重点人群,采取不同的预防手段,实现有效管控。对闲散未成年人,纳入社区统一管理,采取“一人一策”措施,属于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的,坚决劝其返回课堂,继续求学;已经完成义务教育的,引导其就读职业学校或组织参加技能培训,帮助其解决出路问题;闲散在家且有不良行为的,采取“一对一”帮扶措施,坚决防止失学、失业又失管,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对“双差生”(思想品行差、学习成绩差),树立转化一个“双差生”与培养一个优等生同样重要的理念,任何学校不开除、歧视和放弃教育,加强思想教育转化,帮助纠正不良行为。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积极引导社会各界更多关注关爱他们,加强生活救助和心理干预,特别是无人监护的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落实国家监护责任,及时送孤儿院、福利院集中供养。对流浪未成年人、孤残儿童,加大民政救助工作力度,帮助其返乡、复学、就业,坚决不让其浪迹街头。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落实流动儿童“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政策,坚决取消歧视性规定,解决其进城后就近入学问题。对农村留守儿童,建立教育、服务、管理机制,采取托管监护、开通亲情电话、走读留守学生家访、心理健康辅导等多种措施,给予特殊关爱。
三是加强教育挽救,建成全省唯一一所未成年人专门学校。针对过去我州未成年人涉案率在25%左右高位运行的实际,在文山市投资1.18亿元建成市第十二中学的基础上,州委、州政府依托该校舍建设文山州未成年人专门学校,突破了办学法律依据、编制局限等重重困难,于2019年建成文山州未成年人专门学校(州第五中学),从4月1日起正式将招生范围从文山市扩大到全州8县(市),专门学校办学从试点转向全面推开阶段,截止7月25日,该校招收违法犯罪未成年人达324名(其中,学习期满离校123人,在校201人),该校成为云南省唯一一所未成年人专门学校,标志着我州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取得重大进步,办学模式得到中国工读教育学会肯定。(李永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