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大建设 > 平安建设 > 正文
探索建立“一村一警务助理”模式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发布时间:2019-07-29  

  2018年以来,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格朗和乡坚持问题导向,从基层基础工作短板和薄弱环节入手,在全县率先推行“一村一警务助理”模式,在全乡78个村民小组设置了警务助理,协助派出所承担社会管理、人口管理、维护治安管理、服务群众等职能,有效缓解了警力不足与基础性、事务性工作大量增加的矛盾,延伸了警务工作触角,服务群众更加快捷,治安防控更加严密,治安局势明显好转,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 

  

 

  抓好“组织+选聘”两个关键 迅速推行铺开 

  积极争取党政支持。多次向格朗和乡党委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专题汇报推行“一村一警务助理”在格朗和辖区的实用性和可行性,得到乡党委政府和县公安局的大力支持,成立了格朗和乡“一村一警务助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了警务人员选聘标准、工作职责、工作制度、管理体制、奖惩机制、经费保障等系列关键问题,为在全乡推行“一村一警务助理”提供了支持和保障。严格选聘条件。按照“政治品行好、群众基础好、身体素质好、常住本地”和“人员本土化、工作专业化、管理规范化、保障标准化、运行多元化”的要求,将警务助理队伍建设纳入公安基层基础建设规划,统一招聘、管理、使用。2018年1月,第一名“村警务助理”在距离格朗和乡政府最近的苏胡村产生,半个月之内,全乡78名“村警务助理”全部选录到位,并统一发放了服装和装备。 

  

 

  盯好“职责+培训+管理”三个环节 引领规范建设 

  明确职责任务。制定《格朗和哈尼族乡警务助理工作手册》,明确警务助理负责协助公安机关掌握社情民意、采集基础信息、化解矛盾纠纷、协管实有人口、协控治安要素、组织群防群治、举报违法线索、服务人民群众“八大责”,要求警务助理当好治安防范组织员、信息收集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法律政策宣传员、交通安全协管员、消防监督协查员、警务下沉联络员、便民利民服务员“八大员”,实现基层警务工作由被动型向主动型、打击型向防范型、管理型向服务型的明显转变。教育培训常态化。通过组织集中培训、以会代训、驻所培训、跟班作业、案例点评等方式,对警务基本技能、常用法律知识宣讲、反恐反邪教知识、人口管理工作、消防安全知识等在村寨比较实用的技能进行培训,不断提高警务助理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严格管理考核。严格落实工作考评办法,严明各项工作纪律,通过“奖勤罚懒、保优汰劣”激发警务助理工作积极性,始终保持警务助理队伍的活力和战斗力。 

  

 

  做好“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推进落地见效 

  做“加法”,提升警务综合效能。充分发挥警务助理“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强化警务助理微信公众号和警务助理手机APP的实战应用,以在警务助理工作微信群下达常规工作任务和临时指令的方式,安排和指导警务助理开展调解纠纷、采集信息、巡逻防范、走访宣传等工作,解放出的警力得以更好地开展接处警、打击破案等工作,大大提升了警务综合效能。做“减法”,强化源头预防管控。警务助理协助做好维稳社会稳定工作,从源头减少不稳定因素,筑牢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第一时间了解社情动态,第一现场化解矛盾纠纷,逐步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2018年以来,村级辅警共收集各类情报信息50余条,化解矛盾纠纷50余起,未发生“民转刑”案件和群体性上访事件,实现了矛盾化解零非访、零事故、零事件目标。做“乘法”,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村级辅警和群众谈得上话、交得了心的特点,组织组织警务助理走村串户宣传法律法规,倾听群众意见,积极开展代办户籍业务、送证上门等便民服务工作,真正落实了“最多跑一次”的便民利民工作措施。做“除法”,缓解警力不足难题。通过推行“一村一警务助理”模式,警务助理已逐渐成为民警的“千里眼”和“好帮手”,承担了大量的基础工作任务,大大减轻了派出所民警工作负担,极大缓解了警力不足难题。2018年以来,警务助理已协助开展了泼水节、茶王节等重要节点安全保卫共工作15次,缴获枪支180余支,查获了各类走私案件13起、案值100余万元,查获运输毒品案件9起、缴获毒品80余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