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大建设 > 平安建设 > 正文
“枫桥经验”扎根 “和谐之花”绽放——昭通市大关平安建设取得成效
发布时间:2019-07-23  责任编辑:符晓

  近年来,昭通市大关县紧紧围绕县、乡、村综治中心建设,以综治中心为平台,以“为了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为主题,坚持“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基本理念,结合大关县实际,不断丰富和发展了“枫桥经验”,多元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地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努力实现了纠纷早发现、矛盾早化解,为平安大关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完善“两个中心”建设,构建纠纷化解大平台

  昭通市大关县将综治中心建设和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建设共同推进,积极构建社会治理综合平台。2018年,昭通市大关县将玉碗镇和寿山镇分别作为省级和县级综治中心示范点进行了重点打造,严格按照国标及上级综治中心建设相关工作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建成了昭通市大关县综治中心的两个示范点。9月29日,大关县召开全县综治中心建设现场推进会议,组织9个乡镇的分管领导和综治办工作人员到玉碗和寿山镇学习。随后各乡镇严格落实推进会议精神,及时整合资金和人员,深入推进镇、村综治中心建设。截止目前,昭通市大关县共建设县级综治中心1个、乡镇综治中心9个、村级综治中心84个。县、镇综治中心已全部完成中心挂牌、制度建设、系统运用、纠纷分流交办等工作,其中玉碗镇、寿山镇已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并已连通综治中心,村级综治中心也正在逐步完善。

  为深入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与综治中心建设工作有机结合,2018年昭通市大关县重新调整网格划分,将原来一个行政村为一个网格进行重新调整,细化为每一村的一个片区为一个网格,调整后全县共有网格596个,网格覆盖率达100%,每一个网格均配备了网格管理员、网格信息员、网格长、网格监督员和网格指导员。网格管理员每天通过综治通手机报送辖区内纠纷情况,综治中心工作人员通过综治信息平台将纠纷收集汇总,流转交办到职能部门,督促具体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完成纠纷化解任务,部门办理完毕后将办理情况反馈综治中心,形成了纠纷从排查到化解到反馈的一个闭环式工作流程。通过综治中心、网格服务管理、综治信息系统充分融合,构建了矛盾纠纷化解的大平台,做到了矛盾实时掌控、责任落实到人、纠纷限时办结。截止目前,各村向综治中心报送每天辖区情况信息120524条,其中紧急信息4030条,报送纠纷8206件,以化解完毕8189件,正在化解纠纷17件。

  加强纠纷排查,注重源头预防化

  昭通市大关县制定下发了“村级每周一例会、镇级每月一汇总、县级每季一研判”的综治维稳工作制度,县、乡、村三级综治组织牵头抓落实,负责把纸上的制度细化成工作任务分解到人。昭通市大关县共有9个乡镇、84个村(社区),在全县财政资金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仍然尽力整合资金,为全县84个村(社区)分别聘请了平安建设管理员,专职负责综治维稳工作。每周各村(社区)平安建设管理员组织召开综治例会一次以上,就本村矛盾纠纷、治安问题、安全隐患等方面内容进行分析梳理,将具体任务细化给村三委人员包案化解,严格落实“小事不出村”的工作任务。各乡镇每月召开一次综治例会,乡镇综治维稳相关领导、各村平安建设管理员、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相关站所等人员参加会议,分析研究各乡镇重大矛盾纠纷,制定化解方案,落实责任领导、责任部门,明确化解时限,以“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为目标,把纠纷最大限度化解在本镇。全县每季度组织县综治办、县司法局、各乡镇、综治成员单位等人员召开一次矛盾纠纷分析研判会,对各乡镇提出的化解难度大、涉及部门多、纠纷群体大、具体情况复杂等重大矛盾纠纷,进行统一安排部署,充分发动专业调解、人民调解、治安调解等力量,全力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除了县、乡、村三级纵向纠纷排查外,县直各部门、行业各系统每月在本单位、本行业开展一次以上排查,按时报送“三个滚动”排查表,整改落实排查出的具体问题,加强单位、系统内部治安防控、矛盾纠纷化解。通过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构建了纠纷排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大排查大化解工作格局,将工作重心前移,注重纠纷源头预防化解,做到防微杜渐。

  分级分类处理,构建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为深入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深化“平安大关”建设,昭通市大关县在县、乡、村三级分别设立了人民调解组织,分级处理各类矛盾纠纷,确保纠纷得到及时有效化解。同时,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等多种调解方式无缝对接,普通矛盾纠纷由司法部门进行调解,涉及到治安问题的公安机关主动介入组织进行治安调解,已进入诉讼程序的,由昭通市大关县法院组织开展庭前调解。昭通市大关县全县矛盾纠纷总数从2015年1533件下降到2018年985件,调解成功率从96%上升到98%,有效化解了各类纠纷,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昭通市大关县全县2015年至今司法调解结案数从299件上升到388件,调解结案率从42%上升到63%。多种调解方式的充分结合,真正做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同时,针对各行业内矛盾比较突出、专业性要求较高的纠纷,昭通市大关县专门成立了劳动争议纠纷、医疗纠纷等8个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通过利用专业知识和专业力量,为推进行业矛盾纠纷化解提供了一个新平台和新途径,进一步提高了人民调解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对推进昭通市大关县全县社会治理创新、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自调委会成立以来,共计调解纠纷131件。其中成功调处劳动争议纠纷48件、医疗纠纷45件、道路交通事故纠纷8件、物业管理纠纷2件、妇女儿童权益纠纷7件、环境资源纠纷21件。

  夯实基层基础,推动行业平安创建

  昭通市大关县把行业平安细胞建设作为“平安大关”建设的主要抓手,在昭通市大关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平安行业创建活动25项。其中将覆盖面最广的“平安家庭”和“平安单位”创建为重点,以“六无六好”为标准,努力构建“家庭成员更加充满活力,家庭关系更加和睦美满,邻里之间更加文明融洽,社会环境更加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全县参与平安创建家庭数79569户,达标73774户,创建率92.7%,命名挂牌县级“平安家庭”先进协调组织1个,“平安家庭”示范村5个,“平安家庭示范户”45户。命名69个县直单位为平安单位,9个乡镇为平安乡镇。2017年,昭通市大关县平安家庭创建工作得到上级肯定,荣获全市“行业平安先进单位”称号。

  继承和发展好“枫桥经验”,努力把纠纷化解在一线,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是近年来大关县在社会治理过程中一直坚持的工作思路。通过全县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枫桥经验”已在大关这片土地上深深扎根,并不断开出鲜艳的花,结满丰硕的果:全县矛盾纠纷总量从2015年1533件下降到2018年985件,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6年排名全省前40名,是昭通市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县,2013年、2014年和2017年均被评为“省级先进平安县”,2017年大关县综治维稳(平安建设)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位列全市第一,政法委书记考核全市第二、铁路护路联防责任制考核为优秀,玉碗镇综治中心被评为省级示范点。下一步,昭通市大关县将继续努力,传承发扬好“枫桥经验”,最大努力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全县社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大关县政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