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作为一名社区民警,他是平凡的,但又是不平凡的,他虽然没有辉煌的成绩、闪亮的光环,但他的工作饱含着多姿多彩的故事。他和所有的警察一样,在走街串巷间守护着群众的安危和辖区的祥和,他就是老百姓身边的“110”,老百姓身边的“警务站”,他会随身带着豆腐干大的笔记本,记录着居民的烦事锁事,谁家有需要,他一定第一个到,他用那铮铮铁骨守护着辖区的安宁。
“我守护的社区只有0.4平方公里,而要守护好这0.4平方公里我不能有半点松懈。”这是52岁的临沧市公安局临翔分局凤翔派出所中平社区民警王云波常挂在嘴上的话。
临沧市临翔区中平社区,面积0.4平方公里,流动人口接近占总人口数三分之一,这里是临沧市主城区人流极度密集的地方。自王云波来到这里,便以真诚的笑容敲开了辖区群众的心门,靠扎实的脚步走遍了社区的条条巷巷,用扎根基层的坚定信念走过每一个春夏秋冬。身为社区民警,他精于调解,用微笑化解一起起无形的风波;他常于思考,用智慧守卫一方土地的和谐;他乐于奉献,用真情编织千家万户的幸福。多年的从警生涯,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无时无刻地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特别是在社区民警工作岗位上,他坚持扎根社区 ,潜心学习提素质,真情服务尽绵薄,开拓创新谋发展,以热情高效的服务和突出的工作业绩赢得了群众赞扬和信任。
从“门外汉”成长为“老司机”
“王大哥,我家有些户口上的问题想请教您。”“王大哥,我们家的特种行业许可证要怎么办理?”“王警官,我家人的信息您上门采集时候没采集到,我把身份证给您送来了。”……中平社区警务室的面积不大,却总坐满前来办事的人。刚刚接触社区工作时的他完全是社区工作的“门外汉”,王云波不畏困难,骨子里透着一股犟劲,暗下决心一定解决目前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为了能够尽快地进入角色,王云波经常加班加点,一有时间就深入社区了解社区的区域特点,治安状况,摸清辖区内场所行业、流动人员、房屋出租户、重点人员的底数和状况,在走访社区的过程中,王云波遇到需要服务的群众都会主动上前帮助,自己熟悉的业务认真为群众解答,对自己不熟悉的业务他一一记录并回家查阅资料帮助群众解答。经过不断摸索学习和扎实实践,他对社区工作逐渐从陌生到熟悉,群众也慢慢地熟悉了这位社区民警,每次下社区主动向其说事反映情况的人也变多了,辖区内的各类矛盾纠纷也少了,治安状况得到明显好转。
从“老同志”到与时俱进的“创新者”
新形势下的社区警务工作,讲究的是“传承+科技”,总结前辈的经验的同时需要熟练操作信息化设备,这对社区民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2岁的王云波在运用电脑和现代设备上是存在很大困难的,但他坚持不懈的学习和钻研,熟练的掌握了电脑和摄录一体机等技防、物防设备的安装使用。针对社区的小旅馆的实际情况,王云波摸索着尝试不同的办法更好的规范和管理旅社村,现在,旅馆业主都能严格落实实名登记制度了。“群众看公安,关键在平安”。自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开展以来,王云波在其所在的中平社区狠下了一番功夫。为此,他多次向领导汇报,积极与社区取得联系,多次与社区代表进行座谈,收集社区治安防控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大家安装摄录一体机、防盗栏等技防、物防设施。通过王云波的努力社区治安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加。
从 “不受欢迎的陌生人”到群众的“贴心人”
王云波刚开展接手这份工作的时候,开展工作是比较艰难的,群众的不理解使他举步维艰,但自从他成为社区民警后,王云波就常说:“社区就是我的家,我的岗位就在社区,社区里的千户家庭万余居民,是我服务的对象,时时刻刻得替他们着想”。工作中遇到老人或者身体不便到派出所办理业务的群众,他便成为了他们的“跑腿人”,来回往返为他们办理业务并送回其手中。“天那么冷,王大哥大晚上的来家里真是辛苦了,我们两口子白天打工都不在家,老人也说不清数,真是麻烦您了。”“大家都是工作嘛,应该的,我们要确保采集到的信息真实有效,来我们核对一下家里的居住的人口信息。”这是自2017年社区开展“一标三实”信息采集工作以来,王云波与群众对话的日常。他的社区工作经验使他更加能体会到“一标三实”工作对夯实社区警务工作的重要性,他带领同事和信息采集员一起挨家挨户,不分白天黑夜,不论工作日还是周末,配合辖区群众的时间开展工作,做到对需要采集的地方不留死角,对需要采集的对象一个不落。
随着时间的推移,坚守在一线,服务在一线的王云波被群众逐渐熟悉,在邻里交流时群众经常提起他,在遇到困难时常常想到他,王云波从此成为中平社区的“贴心人”,这一方热土的“守护者”形象也更加深入民心。(何姜静 沈正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