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风采 > 那些人 那些事 > 正文
王小平:追逐警察梦,我无怨无悔
发布时间:2019-10-24  

  王小平,男,1970年出生,中共党员,1993年参加工作,现为保山市公安局工贸园区分局局长。他先后荣获“严打”集中统一行动先进个人、扑灭森林火灾先进个人、全省公安机关“三项教育”活动组织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现在我们一起来聆听王小平局长为我们讲述那些过去的事儿,一起感受改革开放40年来的巨大变化。 

  一身警服  无悔青春 

  “我在改革开放初期从警,如今已经在公安队伍工作26年,亲身感受到了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基层民警工作、生活的点滴变化。回首这些年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的日子,往昔如昨,历历在目”王小平说。 

  上世纪九十年代,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的王小平来到施甸县公安局保场派出所工作,从此与公安结下不解之缘。从警26年,他从一名山区派出所社区民警成长为公安局长,用青春和热血追逐着警察梦,将警察情深深镌刻在记忆深处。 

  那时的公安物质条件极度匮乏,办公条件与现在不能同日而语。老式砖瓦房,没有电脑,没有汽车,交通工具是一辆春花牌轻便自行车,骑上去“咯吱咯吱”地响,可就是这样的自行车,伴随他走过了人生的最美年华。 

  那时,执法办案、拟写文稿、询问笔录全都要手写,工作量大、任务繁重。但只要有任务,就必须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有时候忙起来,一天只吃一顿饭,工作到深夜更是家常便饭。所有的苦与乐,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正因那些“苦”经历,让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和愉悦,更不后悔当初穿上这身警服。 

  不畏艰难  敢于挑战 

  物质上的匮乏容易克服,但精神上的匮乏才是最大的挑战。从警26年来,他换过许多岗位,而大多数岗位对他而言都是陌生的。现在通讯网络发达了,不懂的问题,只要上个网或打个电话请教都能解决。他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遇到不懂的问题只能自己摸索,自己钻研。 

  记得刚刚调入地区公安局技侦支队任内勤时,省公安厅配发了一台电脑,但如何操作和使用他都一无所知,只能把锁起来。为了尽快将这个“宝”玩转,他天天守在机房里钻研,偶尔有懂的同事过来,就抓紧机会请教。没有人教的时候,就买相关书籍研究,夜以继日地“啃”,废寝忘食的“钻”,渐渐地,他从一个茫然无措的“白丁”成了“行家里手”。如今,有闲暇时间他也不忘学习,每年还在各类报刊杂志刊发署名文章,他还提醒年轻民警们要勤学习、善学习、多学习。 

  时代变迁  信念不变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公安工作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以前需要花费大量人工的信息,现在只要轻点鼠标,就可以呈现在你的面前,科技强警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而各种各样新式武器、装备也使得公安队伍的战斗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但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现在,“人民公安为人民”的信念一直在警队中延续着。一路走来,王小平同志从风华正茂的青春年华走到知天命之年,他用青春奉献警营,始终秉承爱岗敬业、热情为民的良好风尚,他把“人民公安为人民”的真谛理解得更透彻。 

  情到深处,他打开抽屉拿出了一个精致的铁盒,里面珍藏着一些老照片还有一封有些泛黄的感谢信,他便给我讲起了故事。那时的他正在派出所值班,一位步履阑珊的老太太来到派出所向他哭诉:我的两个儿子打起来了,麻烦你帮忙解决。王小平连忙放下手中工作,一路跟随老太太到其家中。老太太的两个儿子,都是年近花甲之人了,因长期的土地纠纷,兄弟俩不相往来,还时常吵闹。为了帮助这兄弟俩解开“疙瘩”,王小平便三天两头往兄弟俩家跑,每次他都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经过半个月的来回奔波,兄弟俩30多年的纠纷终于得以化解。像这样的纠纷他已记不清究竟调解了多少。 

  公安工作是艰苦而光荣的,从警26年,他不像文艺作品中描绘的那样威风凛凛,但王小平道出的话语总是让人震撼:“追逐警察梦,我无怨无悔”。(赵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