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风采 > 那些人 那些事 > 正文
我的祖国我的警队
发布时间:2019-10-08  责任编辑:符晓

  我是一名生长在祖国改革开放浪潮中的“60”后,从警40余年,见证祖国从摸索改革开放新思路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时代的光荣,历经公安警队从橄榄绿的特派队到藏青蓝的正规军的发展历程。 

  

 

  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60”后的人,在这样特殊的历史时期,总觉得思如泉涌,对祖国进步憧憬的,对警队发展感慨的,胸腔有无数念头,但当形成文字时,却觉得所有的赞扬之词都是浅显而苍白的,所有的华丽辞藻都不足以表达我对祖国发展的赞叹。深夜思虑,化繁而简...讲述我40年平淡却不平凡的漫漫从警路,用我真实的所见所闻,向祖国70华诞致敬,用基层民警最质朴的文字,表达我对公安工作的忠诚和热爱。 

  1981年11月,我从部队退伍,后被分配到楚雄县公安局工作。在动员会上,领导讲了一些注意事项、纪律等,记忆犹新的,“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没有豪言壮语,自豪感却油然而生。当时的县公安局没有一幢楼房,全院子只有四、五幢平房,领导住的还是土基房。全局100多人,只有3辆车,局长的专座就是一辆“翻毛皮鞋”北京吉普车2020,用句时髦语,能坐上车,那就是十分酷炫啊。 

  

 

  1981年春节过后,我就分到了东瓜派出所上班。派出所在东瓜镇大街上,一个和政府一起办公的小平房。没有交通工具,出警下乡都是两条腿。我从警的第一任老师许春才,教导我不要懒,要勤脚快手,与人民群众拉家常,要有同吃同住同劳动的精神,不要有老爷作风,这样才能与老百姓打成一片,公安的路才会越走越宽。 

  1983年4月,为其3个月的全州公安刑侦培训班在州委党校开班,我也参加了。现在回想起来,说是培训,其实更像是侦查尖子动员会。回所后不久,州局刑侦民警刘刚同志骑着一辆边三轮摩托车拉着我到局里面开了一个紧急的秘密会议,传达了中央严打整治的方案、政策、对象等,开始了“83严打”。严打轰轰烈烈,会议却高度机密,凡是挂上严打“黑名单”的,我们马上到保卫科、到领导群众中收集资料。那时全市统一行动,各战区派了武警配合,每名民警带着两名武警拿着棕绳,全副武装,到事先落实好了的抓人处一一将人拿下,绳之以法。“严打时期”,作为一名警察的荣誉感、自豪感、使命感没有说的,一个字“拽”。 

  1984年7月,因工作需要,我被调到了刑侦大队,每天的工作就是找人、抓人、审讯、看现场、调查、做材料。办案多是骑自行车,偶尔跟老民警坐着一次边三轮摩托车都是很幸福的事情。在街上遇到同学、朋友时那个羡慕的眼光自己是很自豪的。刑侦大队期间我跑遍了楚雄市所有山、坝区派出所,最远到过西舍路安乐甸。 

  1986年10月我到了彝州第一所——鹿城所。有一个记忆尤新“插曲”,那是1987年前后,省厅刘选略厅长到我所调研时的事情。会上,刘厅长问起装备,所长羞愧的说连个摩托车都没有,全是自行车。厅长很惊讶,马上拍板做主让州公安局局长代学钦划拨一辆边三轮警用摩托车给派出所。代局长当时答应,厅长调侃道说了就要做到,不要我走了以后你们就不兑现了。两天后警用边三轮摩托车就骑到派出所,全所上下一片激动,这是当时在全州独一无二的“唯一”。 

  摩托车来到以后,就成了全所的“宝”,但除了所长有执照外,其他谁也没有。为加快驾驶技能的学习,所长分批安排培训,每个民警都希望被分到第一批,都想近距离接触“这个宝贝”。我运气不错,第三批就轮到了,第一次摸到摩托车,那心情,倍儿爽。 

  历史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楚雄市公安局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当时的320国道是从鹿城西路钟楼横穿而过,城区最高的房子就是人民商场、龙江旅社。城区东到东门街,南到现在州医院(鲁班阁斜对面),西面到三角地(韩家坟村),北面顺龙江河为界,河的对岸(现在的开发区)全是一片田地和蚕桑地,全市城区人口约8万余人。 

  

 

  如今楚雄市的发展及楚雄市公安局取得的成绩大家有目共睹,过去无的士、无公交车、无夜市、无各种娱乐场所等等,过去有的只是街上的有线广播,熙熙攘攘的人群,如果有人需要去昆明办事都要到派出所开单位证明,坐飞机只有处级干部才能享受。 

  到至今法治改革,取消了公审公判大会、上街游行、劳教、收容审查等,不提什么专政、对立面等等。虽然有时在执法过程中会遇到“艰难险阻”,但我知道祖国在日益强盛,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公安机关是国家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社会、人民心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是任何部门都无法取代的! 

  最后,祝已经退休的和还在奋斗的公安民警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国庆快乐,对您们说一声辛苦了!敬礼!(苟朝坤 何 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