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风采 > 那些人 那些事 > 正文
温暖的“扒师”
发布时间:2019-09-30  责任编辑:符晓

 

  这里是交警三大队一间最普通的办公室,但它却是交警三大队的“神经中枢”:内勤中队。这也是交警三大队内勤中队长杨艳华每天工作的地方。

  初见杨艳华的第一印象就是爽快:干练的短发,健步如飞、语速很快,语言精炼,但这些特质却不会让人对杨艳华产生距离感,反而在和她聊天后很容易就会被她的细致、体恤而打动。

  或许在别人看来,内勤和交警其他岗位比起来总显得有点“享清福”,风吹不到,雨淋不着,但怎样能把纷杂的工作有条不紊的推进,这里面就有着大学问。

  一天的工作开始之前,杨艳华总是喜欢和中队的同事们先聊聊天,可能是家长里短,也可能是明星八卦,调动一下大家的情绪,也算是为内勤繁忙的一天先打个底。

  工作中的她,就像是一台高速运转的电脑。哪天该报什么材料?几点有什么会议安排?哪个中队有特殊勤务?在她这里都不会有丝毫的差池。庞杂的事务中,没有听过她的牢骚,取而代之的是她越迈越大、越走越急的步伐。

  中队人员到齐后,杨艳华整理了当天需要上报的材料和素材,分别交到了中队负责相关事务的同事手上,内勤办公室除了偶尔的几声交谈,更多听见的是敲击键盘和打印机发出的“呲呲”声。

  随后,杨艳华来到了大队指挥室,了解上级部门及支队对当天大队勤务的安排,以便内勤中队及时对各中队的工作情况和出勤安排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大队门卫室是一个大队的脸面,最近要迎接70周年大庆,各种工作检查组都会对大队进行例行或是突击的检查,杨艳华免不了要到这里来看看还有什么不妥当、不符合规定的地方,和门卫值守的辅警交代上几句。

  刚说了没几句,天下起了小雨,大队去往办事大厅的台阶是瓷砖铺的,一下雨就会特别的湿滑,杨艳华又赶紧交代同事把地面拖干,铺上防滑垫,防止办事群众滑倒。

  转眼就快要到中午,杨艳华例行来到了大队食堂。这是整个大队后勤保障重要的一块工作。

 

 

 

  和大厨聊聊每周的菜谱,看看有什么可以改进的,怎样将餐食搭配合理、营养均衡又让一线民警在繁重的工作后吃得开心、高兴,这是她非常关心的事情。

  和厨房的大姐们一块儿捡捡菜,打个下手,聊聊今天猪肉又涨价了,开个“啥都涨就是工资不涨”的小玩笑,拉拉杂杂的家常间也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

  吃完饭上楼的空档,见到了在大队办公区域值守的辅警,免不了要再强调一下大队营区的安保问题,一再叮嘱如果有异常情况要及时向大队汇报。

  上午安排的工作,内勤的同事们陆续开始反馈交给杨艳华审查。内勤工作说白了是考验个人知识储备、遣词造句的技术活,再加上她对各种材料审核的认真严格程度,也让她在内勤中队有了“扒师”的“美名”,同事们都开玩笑说,杨队长对她们撰写材料的审核苛刻程度可与周扒皮媲美。

  但也正是因为杨艳华身上这种“扒”的精神,大队内勤事务做到了大事不误、小事不漏。由她牵头设计开发的《综合管理平台》、《接处警工作平台》、《简报管理系统》、《考勤系统》、《党员积分智慧管理系统》等小型应用系统,实现了工作信息化、过程透明化、制度规范化、数据整合化。

  从警20年,杨艳华一直给大家的印象是“阳光励志,传递正能量”。她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7次,荣获嘉奖6次,多次荣获“先进个人”、“优秀女民警”、 “十佳女民警”、“优秀党务工作者”、“昆明市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等荣誉称号。

 

  这就是温暖的“扒师”和她的内勤中队的故事,这也是交警大队内勤中队们的一个缩影。他们就像一群深藏功与名的战士,默默的在大队一线民警们的身后,但却是他们后勤保障的坚强后盾。(昆明交警三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