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没有高收入,没有高回报,有时还经常受气,可为什么我们还在坚持,为什么我们还在奉献?是因为我们有信仰,几代人的法律信仰,让我们坚信中国梦、法治梦终将实现坚信通过我们的努力,社会的公平正义将得到发扬和彰显。
推进中国法治进程,不在于我们今天站在哪里,而在于我们明天将朝哪里去。改变中国的法治状况,法官不是旁观者、指责者,我们必须对自己职业的崇高性和艰巨性有清醒的认识和充分的准备,勇敢的迎接时代和历史赋予法官的期望和重任,把法官职业打造成值得拼搏和希望有所贡献的事业,使我们成为法律理念的塑造者、法律传统的信守者、法律秩序的缔造者、法律运行的领航者,法律正义的完善者。
葛吟秋,女,汉族,1983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四川外语学院英语语言双学位毕业,后到云南大学法学院继续深造,取得了法律硕士。2006年进入西山法院工作,先后在福海法庭、民一庭、金碧法庭、审管办工作。2016年任西山法院未成年案件审判庭庭长,现为西山法院员额法官(二级法官),民事精审团队召集人。
作为云南大学滇池学院、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外聘教师,葛吟秋每年到校为学生讲授房地产案件审判实务课程。
所撰写的房地产案件裁判文书入选最高人民法院《中国法院年度案例》;所撰写的毕业论文《我国民事诉讼中鉴定意见适用规则研究》被评为云南大学优秀毕业论文;虽没有经历“老西法”旧址的风雨,但葛吟秋见证了新法院十几年来的成长和变化。10余载风雨兼程,葛吟秋在西山法院工作也有13年了。“老西法”办公大楼,建于1980年。
一个法官的自白——葛吟秋
“回忆起我个人的成长历程,平凡而普通,高考后选择法律作为自己的学习专业,大学毕业后放弃了英语教师及银行的工作,选择当一名法官,法律成为了我最初的梦想。”葛吟秋说。
作为一个基层法院的法官,在经历了10余年的法官工作、4000多个日夜的认真努力,上千件案件的审理后;在面对过无数当事人的无理对待、不理解的谩骂后;在饱尝过法官的寂寞与艰辛后,如果容许时间倒流,我仍愿意重复我的生活与选择。因为,对于法律,我仍然热爱、仍有信仰…现在的我,仍在每天的工作中,在每一个案件的审理中,继续着法律的信仰和坚持。
工作初始
福海法庭工作伊始,葛吟秋便负责审理辖区内各类传统民事案件,在两位资深法官的帮助指导下,她初步掌握了民事案件裁判规则,也成长为了法庭审判工作的骨干力量。
快速成长
2009年,在专业化审理的要求下,法院在民事审判第一庭下设房地产案件专业合议庭,葛吟秋即被任命为合议庭审判长,调入民一庭,专门负责审理辖区内涉房涉地纠纷案件,使葛吟秋快速成长,收获颇多。
她从类案的集中审理中积累总结出了大量的房地产案件审判工作经验,在审判中又加深理论知识的学习研究,成为了法院房地产案件审理的专业法官。也就是在这个时期,《都市时报》成立了“法律专家咨询团”,她以房地产纠纷案件专业法官身份连续5年受邀参与报社活动。
成长中的精彩回响
2012年,云南高院在全省范围内启动“阳光司法”活动,葛吟秋被选定为全省“阳光司法”第一例案件的主审法官,在西山区长坡社区居委会审理了该案,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该案同时也被《人民法院报》、《云南法制报》、《都市时报》、《春城晚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与此同时,葛吟秋每年的办案数量及质量也都位列前茅,多次获得昆明中院、西山区政府、区政法委及本院的表彰奖励…曾经的一切历历在目,如今回想,辛苦的付出和努力都是值得的,经历一点一滴形成一条链子,把过去和今天的她紧紧联系在一起,成为葛吟秋成长中精彩的回响。
“第一次”
2012年7月至2014年2月,葛吟秋被派往金碧法庭担任负责人,履行庭长职责。这一去就工作了6年。这是她第一次作为一个庭室的主官开展工作,从前单打独斗的拼命埋头学习、研究案件,如今她需要站在一个“庭长”的角度去重新审视所从事的工作。
全庭的案件分配、审判进度、质量效果,与驻地辖区派出所、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的协同配合,法庭的经费、车辆使用,甚至是柴米油盐用度、水电费缴纳…事无巨细都一一在她的工作日程之内。再次回到法庭审理传统民事案件让她有了更深的感受。
她意识到作为一个法官,特别是审理民商事案件的法官,不是带着头套居高临下的冷面雕塑,他首先也应该是一个普通人,善良、富有同情心,有七情六欲,能够感受得到人情冷暖,只有这样,他的裁判才会讲法律、有温度,能够真正感化社会,实现正义。
此后,法院成立了审判管理办公室,葛吟秋被任命为负责人。在这里,她主要从事质效考核、案件流程信息管理、案件质量评查、审判调研、案件数据统计查询、裁判文书上网等工作,从全院审判管理角度大大提升了她对于审判工作的认识。
在西山法院被选定为司法改革试点单位期间,葛吟秋作为院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全面深度地参与了西山法院司法改革的各项工作,同时也是司法改革各类方案及实施细则(如《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法院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法院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细则》、《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法院首批法官初选办法(试行)》)的主要撰稿人。
重回审判一线
司法改革后,葛吟秋选择放弃审管办主任职位,通过遴选作为第一批入额法官重回审判一线,至今仍在专门审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民事精审团队作为团队召集人负责工作。
期间,她审理了多起重大疑难民商事案件,包括原告江甲诉被告江乙财产损害赔偿纠纷一案(原、被告系全省知名企业“江氏兄弟桥香园过桥米线连锁店”合伙人),原告张甲诉被告张某某名誉权纠纷一案(张某某系“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案件的审理,引起了省、市、甚至是国家级媒体及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
中国教育电视台就“江氏兄弟”一案专门录制了一期节目,并在《法制天下》栏目进行了播出。葛吟秋作为主审法官受邀作为节目嘉宾,对案件的事实认定及法律适用等问题接受了采访。
2018年伊始,西山法院为统一并规范审判过程中程序及实体问题的处理,分别进行了民事、刑事、行政及执行案件办案程序指引的编撰。她作为西山法院《民事案件办案程序指引》主编,经过近二十余次修订,现已完成了第一稿并交付印刷,并在全院范围内使用。“工作指引”的编撰系云南省法院首家,对审判工作的统一及规范起到了重要作用。不仅如此,她的庭审也作为标准示范庭向到西山法院参观学习的同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进行展示。
2018年年底,西山法院受理了第一起企业破产案件,葛吟秋作为审判长,与另外两名同事一起组成了破产合议庭,走上了“西法破产案件”的探索之路,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学习、总结了若干破产案件的审理方法及经验,为法院今后破产案件的受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流光一闪365天,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读书和锻炼是葛吟秋每天的“坚守”,每天一小时的读书、一小时的锻炼让她有了更开阔的视野和更强健的体魄,也更能体会坚持的不易和价值。
葛吟秋说:“有了西山法院才有了我这个法官,有了无数的法官也才是我们今天的西山法院。我是深爱这个大家庭的一员,在法治理想和信仰的大旗下,在这个热情积极的集体中,和大家一起坚守,和法院、和祖国一起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