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拉金是丽江束河古镇龙泉警务室的一名社区民警,一直以来“把工作当做事业做,把社区当作土壤耕”是他的工作态度,也是他对公安职业生涯的承诺。在人来人往的警务室里,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八一拉金尝试着探索创新,搭建警民沟通平台,打通服务群众大小通道,在小岗位上努力奉献,守护着一方平安。
搭建警民沟通新平台
警校毕业后,八一拉金就到了束河派出所工作,每天主要工作就是和群众打交道,帮助群众解决困难。2016年10月2日晚上,八一拉金在帮助群众找寻丢失的钱包时发现,通过发放遗失物品招领启示和零星地在朋友圈发布找寻信息难以及时找到。看着群众着急,自己却束手无良策,让八一拉金心里很焦虑,并萌发了建立并推广“微信+社区警务”的想法,让群众有需要时能找到一个依靠的平台。 随后,八一拉金通过学习创新推出了警务微信公众平台,开设了户籍办理、寻人寻物启事、违章查询等业务,并通过微信平台及时发布政策法规、预警信息、便民提示。针对扒窃、入室盗窃等案件嫌疑人难锁定、抓捕难的问题,及时提取监控图像,通过微信公众号向社会发布,有奖通缉,有效打击了违法犯罪。创新推出了群防群治微信群,实行辐射重点防控,民警主动上门,发动辖区内客栈、酒吧、商铺、安保人员、农村治保人员群防群治力量。分门别类建立“群防群治工作微信群”“客栈管理群”“酒吧管理群”“信息站--巡逻队”等8个微信群。及时发布扒窃、盗窃嫌疑人视频和照片信息,发案时段、区域,提醒辖区群众和游客采取防范措施,动员注意发现举报。还及时发布网络诈骗、电信诈骗提示。这些措施,使辖区扒窃、盗窃和诈骗案件,同比分别下降25%、36%和35%。 为了方便与外国游客的沟通交流,八一拉金在手机装上“快译”APP软件,“快译”APP成为他与外国人沟通、打交道的好助手。通过“快译”,在日常工作中大大方便了他与外国人的沟通交流,还与一些外国友人互加了“微信”好友,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境外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
探索治安防控新路子
“把社区当做土壤来耕”。八一拉金经常说,警务室就是一块阵地,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针对束河古镇景区人流量大的特点,八一拉金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创新防控新机制,做到“点有人守,线有人巡,面有人防”。
“点”有人守,就是守住治安乱点;“线”有人巡,就是巡出平安街道;“面”有人防,就是防出平安社区。他积极建议完善视频监控点位建设、组建义务巡逻队、“红袖标”巡逻队,在社区内发动20家商铺业主建立反扒情报点,每天安排巡逻小组在重点区域守点、防控,形成防控支撑,开展区域联防、店面互动、楼栋值守、邻里看护、点线全覆盖,有效控制了治安乱点。有一次,守点民警发现2名可疑男子,经排查,当场检查出当天被盗的手机2部、作案工具镊子一把,由此破获相关案件15起,成功瓦解了一个长期在社区内扒窃手机的作案团伙。
党建引领警务,打通治理服务“最后一公里”
把工作当做事业来做,八一拉金从没有停息。他认真学习,结合工作实际,创新推出了“一室、一码、一联、一网”的党建引领警务新模式。它整合有效社会治安要素,以党建为引领,变“独奏”为“合唱”,打通了景区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警务室+党小组”,把社区党员组织到一起,带动群众管理社区。龙泉社区辖有12个居民小组,有居民723户,3121人。居住有6个民族,通过制定条框规矩将所有人联系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警务室+旅游法庭+司法所”,在调解纠纷、净化社区治安环境方面效果十分明显。在一年多时间里,先后调处邻里纠纷27起,发现治安隐患40余处,让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警务室+行业部门,”龙泉社区内有婚纱摄影店46家,由警务室牵头,联合工商、旅游等部门,多次召集各店负责人谈话,督促形成行业自律,有效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八一拉金通过制作了550张“党员服务卡”,并把自己的“微信二维码”印在卡上,张贴在交叉路口和酒吧,客栈的显眼处。群众通过扫描“微信二维码”,就可以直接与他联系,“一对一,点对点”为群众提供服务,至今,八一拉金通过微信平台向群众发布服务信息97条,阅读近6万人次,访问人数达4万余人。为群众提供业务咨询等服务680人次,预约办理特种行业许可证、旅店管理系统等360次,上门服务256次,帮助寻人寻物186次,收到并回答市民120条咨询。 八一拉金通过对社区资源整合,推动了辖区供电、供水部门、美团和酒吧行业相关后台大数据共享,在社区内织成了一张“便民网”。1名民警、4名辅警加一部手机就做到了对束河景区内2千家商铺、1万多实有人口、100名常驻境外人员和500万游客的有效管理,实现群众知晓办事流程,可以办事预约,办事最多跑一次的庄严承诺。八一拉金在“互联网+社区警务”方面充分发挥其优势,敢于创新,积极探索,为全市社区民警在新形势下做好社区工作提供了大量鲜活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