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风采 > 那些人 那些事 > 正文
十七载扎根演译赤胆赞歌
发布时间:2019-09-04  责任编辑:符晓
  

 

   

  

 

   

  

 

  

 

   

  大理市公安局古城派出所的民警杨用宝,古城老百姓口中的 “宝哥”。自2002年从警以来,扎根基层,真诚奉献,投身于社区警务工作中,赢得了群众信任。在十七载风雨历程中,他由一名普通的民警成长为分管社区警务的派出所副所长。情系百姓,关怀民众,为此付出了很多,2009年,因长期的饮食不规律引起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2012年12月,因劳累过度,他突然昏倒在派出所办公室里,被同事急送医院治疗,因长期昼夜颠倒,休息睡眠不足,引发腔隙性脑梗塞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虽然没危及生命,但是病情需要从此长期服药控制。2018年又进医院切除了胆囊,才出院就投入工作,不断地前行。2015年以来,杨用宝先后荣获个人三等功2次、二等功1次、个人嘉奖1次。 

  安心基层,扎根社区 

  十七年工作在社区警务第一线,安心基层,扎根社区,用青春和热血镌刻下自己踏实的脚印。 

  工作以来,他每天穿梭于古城大街小巷、走家窜户,全面夯实社区警务,实现了辖区4312家旅店业、20家网吧、86家重点单位以及24个景点、39所学校的动态管理。针对古城治安管控基础薄弱、视频探头覆盖率低的实际,结合古城客栈多、遍布大街小巷、阡陌纵横的特点,发动客栈业主开展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动员客栈业主出资在各自门口、墙角安装监控摄像头3400多个,又发动群众、企事业单位,村委会筹集资金补建盲区、安装联建联防视频探头,使古城大街小巷的视频覆盖率达到98%以上。按照行业场所性质分类,将古城近4000家客栈分片区建立了34个微信群,在微信群中与业主交流互动,解答疑问、规范行业场所管理。针对古城境外人员多的实际,他将外国人纳入实有人口管理,物建义务翻译人员,解决了外管工作中的语言障碍问题,并在大理大学和外国人聚居的才村建立外国人管理服务工作站,将境外人员管理与服务延伸到辖区前沿。在开展“一标三实”基础信息采集工作中,面对几十万需要采集的数据,杨用宝又创新工作方法,将在手机端运行的社区警务APP通过安卓模拟器转移到电脑PC端运行,解决了手机采集流量成本、手机信号差无法采集以及手机不好输入等问题,实现了用电脑进行大数据采集、维护。此外,他还组织社区民警和村民治安骨干加强信息搜集,建立公共复杂场所和特殊行业常态化、信息化查控机制,编织起点面结合、整体联动的安全“信息网”。 

  身先士卒,身正是范 

  身先士卒,身正是范,我以“啃骨头”的劲头,投入旅游市场秩序整治中。 

  大理古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风景名胜区。2018年,共接待游客1132万人次,约占大理州的34.4%。近年来,旅游市场治安秩序整治工作备受重视。期间,杨用宝积极协调大理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大理镇政府、大理旅游集团等部门,设立治安岗亭,配备保安员,在景点景区公布举报电话200处,并与大理旅游集团,古城保护局建立联勤联动工作机制。他还活学活用云南省公安厅出台的旅游警察执法指南和涉旅警情接处警工作规范,及时调处涉旅纠纷;对涉旅案事件,及时查明案情,对已确定的违法犯罪嫌疑人,及时作出治安处罚或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共处理涉旅警情964起,就地快速调处涉旅纠纷206起。 

  处事公正,群众信任 

  凭借着十七年积累的人熟地熟,群众信任,处事魅力和公正品格,成为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行家里手。 

  十七年的工作积淀,让杨用宝几乎熟悉了古城的常住人口,度假区、镇政府、村(居)委会,企事业单位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伴随之积累起来的为人处事使他成辖区群众信赖的贴心人,在处置每一起群体性事件总会有他认识的人,当事人都能在杨用宝参与的情况下冷静尊重的听从劝导、协商解决。在每一次处置中,他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耐心做家属思想工作,引导协商解决,达成协议,避免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砥砺前行,不忘初心 

  牢记嘱托,忠实使命,以“我不干谁干”的责任担当,在洱海保护治理“七大行动”和 “三线”划定工作中彰显初心和使命。 

  在开启洱海保护治理抢救模式“七大行动”工作中,他充分发挥辅警、社区信息员、治保(调解)员、保安及各种巡防力量的作用,广辟情报信息来源,及时获取和掌握各种可能影响洱海保护治理的各类矛盾纠纷及不稳定因素,积极参与联动联合执法,配合镇政府、环保等部门开展“两违”、“两污”治理,加强洱海流域核心区治安防范和对旅店客栈的日常监管,配合关停核心区客栈、餐饮523家,查处私自撕毁封条3起。“三线”划定工作。杨用宝顶在前面、干在难处,充分发挥公安机关职能作用,及时化解处置拆迁纠纷事件;积极开展自主腾退拆除现场的巡逻防范、安全维护、报警求助工作;为洱海保护治理顺利推进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 

  倾情付出,竭诚为民 

  倾情付出,竭诚为民,面对家贫的群众和急需帮助的困难,杨用宝用行动树立起“我就是穿着警服的老百姓”爱民形象。 

  面对群众工作,杨用宝信守“在干小活中施展抱负,在做小事中建功立业”的信念,“身在公门好行善”这是他常说的一句话。用行动为百姓干实事。2018年2月,古城三月街辅助小区的一位大姐打电话说养了10多年的狗走丢了,因为养的时间长,家中70多岁的父母因平常儿女工作在外,对陪伴身边的狗感情极深,在守在家门口,深夜不睡觉!杨用宝听闻后带上一名辅警用手机和手提电脑在小区一个个探头的追,3个小时后终于追到了狗的下落。赢得一家人的称赞。2017年11月12日,江苏省的一对夫妇来到派出所报警称其儿子吴某因感情受挫,离家出走半年,恐其轻生,吴某在大理有活动轨迹,请求当地民警帮助寻找,话没说完就泪流不止。他立即开展工作,发现吴某于11月10日曾在大理古城某网吧上网。杨用宝想着,既然他在大理,那么他肯定要住宿,于是利用自己建立的34个客栈微信管理群,将吴某照片及基本信息发至每个客栈群,一客栈老板马上回话称吴某就居住于其客栈内,杨用宝带着家属立即赶到客栈。在看到吴某的那一刻,其父泪流满面,突然向他跪下表示感激,他急忙将老人扶起。事虽小,但是只要积极认真的去做,就会赢得群众的认可,古城老百姓亲切的称呼他为“宝哥”,“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17年时光里,杨用宝竭尽全力地为群众守平安、传温暖。 

  扶危济困,雪中送炭 

  扶危济困,雪中送炭,杨用宝穿梭苍山救援十七载,始终视游客如亲人,用赤诚之心书写人民警察的爱民情怀。 

  大理苍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优美的自然景观、生态环境,吸引着国内外游客争先到苍山开展摄影、旅游、探险、健身等活动,但由于游客对苍山地形不熟,加上高海拔区域小气候变化多端,地势险峻,溪谷众多,经常发生迷路、被困或遇险事故。十七年来,不管天阴下雨还是炎热酷暑,在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也没有专业设备的情况下,杨用宝参与组织出动人员几千人次,翻越过苍山153次,成功解救迷路、被困、遇险群众121人。最多的一个月里,仅他一人组织进行苍山救援行动就多达8次。每一次搜救都有不一样的感慨,每次救援的成功,用他平时对身边的战友说的话来说就是做好事、积善德。2017年3月9日凌晨3时,一名四川籍游客赖某称其于8日6时左右沿苍山中和峰上山,16时到达大黑顶后往北行走约半小时后迷路,雨雪交加,外套结冰,体温下降,请求救援。接到报案后,杨用宝带领队员,踏着深雪向大黑顶方向进行救援。当天苍山气候十分恶劣,寒风夹着大雪、能见度5米,危险性比较大,给搜救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顶着寒风,齐腰的深雪,凭着多年的经验寻找被冰雪覆盖的路,手冻僵了,抖一抖,滑倒了,爬起来,当大家经过一断崖似的斜坡时,一名队员由于脚下打滑就从雪坡上摔下去,被旁边的队员及时一手拉住,又走五米,紧接着另外一名队员又掉了下去,掉下去后他伸手抓着一根灌木,第一根抓断了,又抓第二根才稳住下滑的身体,大家拿绳子把他拉上来。望着下面的万丈悬崖,胆战心惊,每踏出一步都是极度的恐惧,一路上,杨用宝每隔10分钟,就电话联系被困人员一次,在给他精神上鼓励的同时,一再叮嘱他不能因为疲劳而坐地休息,不能睡觉,一定要不停地走动,增加身体的热量。就在赖某精神濒临绝望,写下遗书的时候,经过近10小时的艰苦攀登,下午13时许,终于在烟雨亭附近海拔3700米处找到了赖某。整个搜救过程历时14.5小时。 

  2017年3月28日,杨用宝受大理电视台《身边》栏目邀请,走进《身边》栏目会客厅,介绍牵动人心的苍山救援经历,被人们称为穿梭于苍山之巅的“杨子荣”。2018年9月,被云南电视台称为“最美警官”。 

  从警17载,他怀着对警察职业的无限热爱,安心扎根在风花雪月这块热土,以社区为舞台,巡逻防范、调解纠纷、消防检查、入户宣传、人口管理、翻越苍山救援……他在各种角色之间转换,不是演员却胜似演员,不忘初心,真诚付出,平凡奉献!(大理公安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