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风采 > 那些人 那些事 > 正文
初心永铭忠诚无悔从警路 尽心履职峥嵘岁月鉴忠心
发布时间:2019-08-16  

 

 

 

  “不为物质奖励,不为政治荣誉,只为对得起头顶的警徽、身上的警服,无愧于心”。这就是剑川县公安局金华派出所老党员民警杨旺根最朴实的承诺,也是他坚守了35年的“初心”。杨旺根党龄36年,从警35年,他没有惊天动地的轰烈事迹,没有可歌可泣的丰功伟绩;但不论是当初那个入警伊始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年轻小伙;还是如今银发过头,一身正气的暖心老警,他始终坚守着入警时的铮铮誓言和入党时的朴实初心,用实际行动默默践行着为党奉献为民服务的诺言。 

  杨旺根,1960年出生,1978年入伍参军,1983年9月入党,次年4月加入剑川县公安局,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平日里,不论单位同事还是来办事的群众,大家都喜欢亲切地叫他一声“旺师”。旺师常说从入警那天起就觉得无上光荣,而且自己还是当时公安局里最年轻的共产党员,心里总是泛着丝丝自豪,也正是这份自豪与光荣督促着自己把公安事业、为民服务沉淀为了肩头的那一份责任与担当。 

  岗位变化 静守初心 

  旺师身形瘦削却是满身正气;他不苟言笑却是满腹才华;他年近花甲,却是业务能力超群,练就了一身老警竖指称赞,年轻民警称羡不及的绝佳“警营秘笈”,是每个年轻民警争相膜拜的“师傅”,也是同事眼中的最佳搭档。35年从警路上,从局机关办公室、刑侦、治安、户政、经侦、政工到如今扎根基层派出所,旺师干遍了公安局里的所有部门警种,但不论在哪一个岗位上他从来都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由于业务能力突出各种立功受奖已是家常便饭,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嘉奖七次、荣立三等功一次。他总对身边的年轻民警们说:“你们很幸福赶上了好政策好时代。”每每回忆起入警之初,旺师都时常感慨那一段艰苦的峥嵘岁月。 

  1996年剑川县内发生了盗窃大牲畜系列案,各辖区派出所连续接到数十家村民报警称家中牛、马等大牲畜被盗。在当时的农村牛、马等大牲畜是村民开展农业生产的重要辅助劳动力和经济收入支柱,如此大规模的被盗,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引发了当时县委政府的高度关注。县委政府要求公安局要必须尽快破案,消除社会恶劣影响。当时旺师就被抽调到了专案组参与破案。说是专案组,但其实也就两三个警力。旺师说那个年代整个县公安局也就四十多个民警,要负责全县8各乡镇2300多平方公里的辖区治安,警力奇缺,经常都是一人多职,也没有现在的人力物力条件和高科技警务技术辅助的破案手段,破案过程也是困难重重,可是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两个月后将犯罪嫌疑人缉拿归案,当时单是带领犯罪嫌疑人指认现场就用了12天时间。那个年代因为交通闭塞,大部分乡镇也根本未通公路,全局上下也就两辆警车,也没有现在的所谓的公务用车,旺师和搭档两人就带着嫌疑人从丽江河源到金华双河到羊岑大佛殿、金子沟再到上兰、马登、老君山最后到弥沙,全靠步行翻山越岭指认完所有犯罪现场。 

  2000年公安部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收缴非法民用枪支行动,时任县局治安科长的旺师带上两个民警走遍每个乡镇,同样是步行翻山越岭,那个年代一些村民家中会有自制猎枪,每到一个村委会,他们就深入农户家中宣传,做好村民思想工作配合收缴行动。因为没有汽车,每到一处收缴到的枪支单靠三个民警根本无法运走,就只能让村民帮忙用驴马驮到辖区派出所,最后再统一设法运回公安局。那一年经过他们三人不懈努力,依法收缴并销毁了非法民用枪支1200多只,极大地消除了剑川县内的治安隐患受到了各级领导部门的高度赞扬。 

  2017年春节前后,城区内自行车和小卖部被撬盗案件高发,群众反映强烈,得知这一情况后,已经57岁的他主动放弃休息时间,与所里的年轻同事一道克服寒冷天气,连续蹲守三夜,最终将这一盗车和撬盗小卖部的盗窃团伙一举抓获,追回自行车三辆和高档香烟四箱,并将被盗物品返回失主。 

  眼看旺师明年就要退休了,但他从来没有以自己临近退休、年纪大为由对工作有任何的推诿,依旧和所里的其他民警一样出警、值班、备勤、出差、办理案件,奋战在一线。他总说,只要一天穿着这身警服,就得尽心尽力做好自己每一天的工作。每当同事看到他伏案工作的身影,都知道他不是在翻看法律书籍,就是在制作材料,不是研究工作方法、就是自我总结,总是停不下前进的脚步。 

  调解高手 良师益友 

  近年来剑川县加大了县城辖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古城区改造力度,各类矛盾纠纷频发,针对这一情况,他积极协调司法、村委会合力开展民间纠纷的排查化解工作,创设了具有金华特色的公安、司法、村(居)委会“三位一体调解”机制。金华镇西门街两户居民在旧房改建中因双方为滴檐水引起多次纠纷并到相关部门上访,如果不妥善解决,极有可能埋下治安隐患,为了防患于未然,他带上所里的年轻民警多次去到两户居民家中做工作,走访邻居并邀请了司法、社区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去当事双方家中,对他们宣讲法律政策和解决问题的程序,让其懂得轻重利弊,避免盲目冲动,最后这起纠纷进入司法程序,得到了妥善解决。他吃苦耐劳、走街串巷、找人问人,在他那里都成了家常便饭。近年来,经他调解的200多起民间纠纷,成功率100%。 

  派出所里的年轻民警们也总喜欢“缠着”旺师,纠纷警情带上旺师,治安调解请上旺师,勘查案件现场带上旺师,大家都说只要“旺师”在,总是特别安心,每当大家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总是最先想到他,他总能用自己的工作经验和人生经历耐心地给大家出谋划策。每当旺师说起那些过去的故事的时候,年轻民警们的眼里都是藏不住的崇拜。年轻民警们问他,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到底是什么东西支撑着你们那一代老警如此奉献?旺师总是羞涩的嘿嘿笑道:“你们现在的这一代年轻人享受到了党和国家最好的政策,赶上了国家最好的时代,你们也许不会理解那个时代、那些岁月党和国家在我们心中的分量、眼中的意义,所有人都觉得忠诚奉献就是一份肩上无上光荣的责任,是一种对党和人民无言的担当,也从没想过追求什么物质奖励和政治荣誉,就只为对得起头顶的警徽和胸前的党徽,还有身上的这抹藏青蓝”。 

  无愧警徽 愧对家人 

  旺师总说这35年一路走来再苦再累都从未退缩,从未懈怠过,但是每每面对家人心底却是无尽的愧疚。直到现在,局里每一次大要案、专案办理他从未落下,可是家人的每个重要时刻他却几乎缺席,儿子出生他在办案现场,妻子生病手术他无法陪伴,家中老房倒塌他无法赶回,新房落成他无暇顾及。公安工作没有朝九晚五,有的只是五加二、白加黑。 

  他说有一件事情让他任何时候想起还是会不自觉的紧张冒汗。那是1990年的一天,儿子生病,医生要求要按时服药好好调养。当时在煤矿上班的妻子请不了假,希望他可以调休两天照顾一下儿子。平时夫妻二人都是两地分居,妻子带着孩子在矿上工作,他天天在公安局加班熬夜,一想到这些旺师也心生内疚,特意和领导申请调休。谁曾想休息没过半天,单位指令来了,沙溪突发案件,要马上出发。案情紧急,没办法他抱起生病的儿子就出发办案。到了沙溪之后,他让儿子睡在车上休息,自己就忙去了,谁知道一忙起来竟把生病的儿子给忘记了,还是一个老乡跑进派出所说门外那张车上有个小孩看着脸色不太对啊,这时他才想起:糟了,生病的儿子被自己给忘了,一看表距离丢下儿子已经过去了四五个小时,急忙跑到车里一看,儿子已是浑身湿汗,面色惨白,唇色已有些发紫,立马抱起儿子冲向卫生所,好在经过医生检查,孩子因为生病本就体力不支,加上一直饿着,只是有些虚脱了,医生赶紧给孩子补充了营养液体,孩子醒过来后直嚷嚷要吃一碗面条,卫生所里的一个大妈就给弄了一碗鸡蛋面,看着儿子心满意足地吃着面条,一脸天真无邪的笑容,旺师那时内疚得流下了眼泪。后来他说其实打开车门看见孩子的一刹那自己也是吓得头皮发麻、双腿发软、全身冒汗,面对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时自己都未曾有过丝毫害怕,可那时真怕儿子有个什么意外。 

  旺师说警察这个身份就是有一种特殊的力量,在一次次危险困难的面前、在无数想要放弃、承受不住压力的时候、甚至感觉自己不能成功的时候,这股力量一直在支撑着自己和同事们继续前行。像旺师一样的基层民警还有许许多多,于他们而言,入警誓言早已践行在无数个数不清的值班、备勤、出差、熬夜加班的日日夜夜中。家人最在乎的日子里也许没有他们,宝宝的第一眼里也许没有他们,孩子的家长会里也许没有他们,不该错过的团聚里也许没有他们。但是,在每一个不平静的夜里,有他们;在每一个关乎生死的地方,有他们;在每一个默默坚守安宁的岗位上,有他们。许许多多的基层民警就是用生活里的无数次的缺席换来了守护一方平安的全勤。用最朴实的行动践行着警徽下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