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对公安工作的忠诚和热爱,他在基层公安工作中摸爬滚打不言苦;对待群众,他总是说自己多做一分,老百姓就少麻烦一点;这就是被群众视为为“兄弟”、“亲戚”的李警官——曲靖市公安局沾益分局盘江派出所副所长李军初。
在警营里‘蜕变’成长
2007年,李军初如愿以偿实现了自己的警察梦。然而,第一次出警就因他外地河南口音较重被人误以为是“假警察”,使他尝到了第一顿“闭门羹”。
为做一名合格的社区民警,李军初积极学习,千方百计融入群众,他查阅《沾益地方志》,梳理当地方言特点,向老民警、老同志学习请教。短短一个月时间,他走访辖区群众600余人次,最终过了方言关、民俗关、民情关“三关”。参加工作不到一年就迅速成长为一名对社区工作熟知于心、独挡一面的警务室警长。
谈及此事,李军初至今还深有感触地说:“从初出茅庐的青涩,到辖区群众从内心上接纳了我这名‘假警察’, 这是我人生中永远难忘的一次蜕变。”
把警务工作做实做细
十二年来,李军初一直工作在基层派出所,他所负责过的警务区一度时期是沾益治安问题最为复杂最为热点的区域。
为了扭转局面,李军初在工作中提炼总结出了“12345”警务室工作模式,即围绕辖区发案少、群众反应好的这一目标;抓人口管理、行业场所管理两个重点;发挥好 “五老”人员和社会知名人士、学校、警察三个公共关系联络员作用;注重发挥沟通交流、协调处置、群众工作、信息化应用四种能力;向老弱病残人员、未成年人、特困户、刑满释放人员、社会闲散人员五个倾斜。
在基层治安防控中,李军初与他的同事积极探索乡村集镇防控模式,紧盯“大数据建设攻坚战”、阵地控制,最大限度发挥视频监控作用,将警务工作做实做细。通过整合社会视频监控350余路,引入派出所勤务指挥室,24小时对辖区重点区域及集镇出入口进行巡查防控等措施,消除各类风险隐患。
创新警务工作模式
十多年来,李军初在自己辖区精耕细作,相继开展了“您我零距离 相聚警务室”、“平安年画入农家”、“法制夜课堂”、“和谐社区平安村社创建”等系列活动。在宣传法律、自我保护技能和农村防范知识的同时,积极强化人员密集场所治安管理。
一次在获知辖区大树屯小学要开家长会,到时将有300多名群众参加后,李军初瞅准机会,在家长会上,向群众通报警情、宣传安全知识。原本以为占用时间大家会反感,但事后参会家长表示:“李警官作为社区民警,连家长会都跑来给我们做宣传,我们还有什么借口和理由不支持他的工作呢?”
李军初与大树屯小学联袂建立“红领巾执勤岗”,并出资3000元钱与学校一起建立了校园监控网,在学校举办“法制夜课堂”,向全体师生发放“警民联系卡”,及时发布警情通报,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矫正,通过这些工作,得到了辖区群众的认可。辖区教师付学敏说:“评价一个民警,不能只看惊天动地的业绩,还要看他平时心里是否想着群众,关键时刻能依托,能信赖。在李军初负责的辖区,他与当地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真情付出赢得信任
作为基层民警,李军初认为:多一次调解就少一份矛盾,多一次调解就多一份安宁。多年来,他在工作中用“四心三讲” (即诚心、勤心、细心、恒心和讲法理、讲事理、讲情理)工作法,先后参与化解矛盾纠纷63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8.8%,妥善处理因征地拆迁、医疗纠纷等引发的群体性矛盾10余次,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为维护辖区的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
2014年6月,在公安机关警务技能比武中,李军初不慎右腿髌骨骨裂,就医期间,辖区群众在不知李军初腿伤情况下打来了一个又一个求助电话,而且还称:“我们的事情就要等李警官来处理……”当看到杵着拐杖来处理纠纷的李军初,当事人双方感动了,直接说:“我们已达成协议,不想麻烦李警官了,你好好养伤吧。”
2013年,李军初收到了一个来自大洋彼岸美国寄来的包裹。李军初一时摸不着头脑,当他小心翼翼地将包裹拆开后才恍然大悟。原来,三年前,李军初在工作中发现一名弃婴并及时送医就治,在寻找家属调查无果后将弃婴送往了福利院,后该婴儿被美国的桑德斯夫妇收养。桑德斯夫妇委托朋友找到了当年处警的李军初查找婴儿捡拾的线索,李军初便将当年救助婴儿时的照片和调查情况介绍给了桑德斯夫妇的委托人。为此,桑德斯夫妇给李军初寄来了包裹和感谢信。因为桑德斯的父亲是一名美国退休的警察,细心的桑德斯夫妇寄来了一个迈阿密州戴德县警察局的警用臂章,现如今李军初与桑德斯夫妇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