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风采 > 那些人 那些事 > 正文
贴心人蔡宏波
发布时间:2019-04-29  责任编辑:符晓

  

  “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这不仅仅是曲靖罗平县富乐镇脱贫攻坚工作其中的一条宣传标语,也是驻村工作队员的真实写照。蔡宏波,男,汉族,中共党员,现任曲靖市罗平县司法局办公室副主任。2017年年初,正值罗平县脱贫攻坚工作关键期,根据罗平县脱贫攻坚工作需要,蔡宏波同志被派驻富乐镇富乐社区,成为一名光荣的驻村工作队员,两年多来,凭借着一股子工作热情,扎根最基层,心系贫困户,为了心中的信念而执着坚守,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公仆”的光辉形象。

  克服困难,义无反顾融入基层。罗平县富乐镇位于罗平县最北端,距县城97千米,是罗平县最偏远的一个乡镇。都说“距离产生美”,而从罗平县城到富乐镇这段漫长蜿蜒的道路着实成了每个工作队员的一道“晕伤”,晕车已成为每位驻村工作队员必经的第一道考验。当然,蔡宏波也同样逃脱不了“天旋地转、翻江倒海”的生理反应,晕车的次数多了,慢慢地也就适应了。为了减少晕车次数,他只有尽量少坐车多驻村,将有限的周末休息时间让给了其他驻村队员,而自己坚守岗位处理一些业务工作。照顾不好妻子和家庭成为蔡宏波同志一道难过的坎,“不顾家、没有家庭责任心……”一时间成为他的标签。在“小家”和“大家”面前,他义无反顾选择了后者,选择了融入基层,融入到广大群众家中去。

 

  “打铁还需自身硬”,吃透各级扶贫政策。蔡宏波同志刚来,正赶上全省扶贫工作转入整改阶段,工作任务繁重,为了尽快融入扶贫工作,通过个人自学、积极参加业务培训、文件学习、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政策理论水平。每天晚上睡前都给自己设定了一个学习目标,针对某项扶贫政策进行全面深入学习,同时,对县乡会议精神第一时间进行再学习,使自己对下步工作做到心中有数。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很好的工作习惯,就是每天晚上都会在自己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记录当天的工作、明天要完成的工作计划以及群众所反映的各种“鸡毛蒜皮”的问题。在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内,极大地提升了自己的扶贫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深入走访,准确掌握村情民意第一手资料。只有底子清了,才能因村施策、因户施法,针对各家各户不同的致贫原因和存在的困难,蔡宏波深入走访贫困群众,认真填写各类入户调查表,逐一研究制定脱贫计划。富乐社区辖11个居民小组,总户数1712户(含居民),6575人,其中农户数893户3051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6户218人。为了更好拉近和群众之间的关系,他把自己看作是一名普通的老百姓,把驻地当作自己的家,克服了生活上的不便,起早贪黑、走村串户,深入农户调查摸底,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走遍了富乐居委会11个村民小组,走访了所有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还不时与村组党员干部、农民群众座谈交流,了解生产生活状况,认真记好民情日记。通过查村情和深入的走访调研,他不仅准确掌握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第一手资料,还清楚掌握了整个村情社貌,为全镇一户一档、一户一策、一户一方案稳步脱贫打牢了基础。

  谋划项目,真情帮扶。通过走访得知,富乐居委会人员密集,村内道路纵深狭窄,由于村内路灯较少,不能很好地满足当地群众晚上的出行需求,对此,很多群众反映急切,蔡宏波更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此,蔡宏波同志认真撰写了富乐社区亮化计划书和资金请示,通过与单位沟通协调,争取到6万余元资金帮助群众解决安装太阳能路灯的项目建设,路灯亮了,群众的路也敞亮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办成了让群众看得见,摸得到,用得上的好事实事,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赢得了群众的认可。一天晚上,蔡宏波在入户走访的时候遇到几位在路灯下闲聊的老大爷,打完招呼刚准备离开时,一位老大爷搭着蔡宏波的肩膀说了一句:“小伙子,这么晚了还不休息,太感谢你们了,你看现在的路灯都可以照到我家院子了,再也不怕跌跤了,走,到我家坐坐吧……”看着老大爷笑容,蔡宏波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小有成就”的他顿时忘记了身体的疲惫,一句“下次吧,今天的事还没有忙完呢”委婉的谢绝了老大爷的好意,继续开展自己的走访工作。

 

  干群同心互交流,夜间“会”助脱贫路。去年六月,为提升群众满意度,做到脱贫工作再强化、再巩固。在镇党委查智昌书记的号召下,富乐居委会启动了“夜战”模式,积极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广大群众开展脱贫攻坚夜间宣讲大会。蔡宏波克服了白天的劳累,放弃正常休息的时间,充分搭建与群众心灵沟通的桥梁,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用心、用情进行交流。利用好夜间群众会这个交流平台,扎实开展宣讲工作,把脱贫攻坚政策和人居环境提升工作注入到群众的思想中,筑牢脱贫意识,积极引导贫困户自力更生,与群众培养鱼水关系,切实做到与群众心灵沟通的目的,做群众心中的“守护者”和“倾诉者”,促使群众满意度的提升,尤其是脱贫摘帽的关键时期,干群更要同心,地方要发展,永远离不开干部与群众的通力合作。

  “撸起袖子加油干”,确保扶贫取得实效。去年上半年,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到了攻坚拔寨的关键时期,面临时间紧迫任务艰巨的困难。蔡宏波同志和驻村工作队的其他队员根据富乐社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传统手工业+种植养殖业+劳务输出+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充分调动当地群众和村三委班子的积极性,在前几年扶贫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推进特色产业,确保扶贫成效上了新台阶:一是实施社会保障兜底37户90人,实施转移就业及外出务工49户70 人。二是确保富乐社区的五保、残疾、低保、优抚、特困、受灾对象等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稳定。三是解决了一批住房无保障的贫困户,建档立卡户中,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17户62人。四是实施危房改造30户,其中拆旧建新8户,实施金融帮扶有政府贴息贷款7户。五是协调资金3万余元支持社区卫生室建设等等。“咱们也用上了不花电费的灯了”,“我们村的文化广场又大又宽”,“村里的卫生室现在可以躺着床上打针啦”,“国家给咱们发钱(低保)了”……“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各村小巷随处都能听到群众的各种议论,老百姓脸上绽放的笑容就是对驻村工作队员辛勤努力的见证。

  展现人民公仆形象,砥砺前行。艰辛的付出,收获了累累硕果。如今,富乐居委会各种规章制度健全,发展思路明确,农村经济有了坚实的保障。走在村内道路上,一条条整洁的路面、一盏盏明亮的太阳能路灯、一幢幢漂亮的民房、路两旁井然有序的绿化灌木丛,完善的各类公益设施,俨然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祥和、安康的农村新景象。

  “路漫漫其修远兮”。虽然罗平县脱贫攻坚工作已经顺利通过国家第三方评估组验收,对于精准扶贫这项伟大的征程来说,只因“扶贫之路没有终点”,我们驻村工作队员将会在岗位上继续坚守,持续关注驻村变化,继续以职责为准绳,以扶贫帮困为已任,心中深深牵挂着那山、那水和那里的贫困户,一直在精准扶贫的道路上不忘初心,振奋精神,砥砺前行!(罗平县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