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隔离戒毒所大多建于城郊或城乡结合部,独立成院,地势隐蔽,远离人民群众的生活、居住、娱乐区,外部戒备森严,人员出没稀少,给人以庄重肃穆、威严可怕的感觉,使社会大众和新闻媒体对场所规范执法工作了解不多、知之不深。戒毒人员被执行强制隔离戒毒后在强戒所是如何生活工作的,戒毒人民警察是如何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带着这些疑问,2月25日,笔者根据省委政法委关于开展“今天我当班”体验采访活动的通知精神,走进红河州强制隔离戒毒所,从戒毒人民警察的日常工作中聚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一、场所开放活动---沐浴法治的阳光
上午9点,初春的朝阳还透着一丝丝凉意,四大队的警察就开始忙碌起来了。今天要开展场所开放日活动,大家都在为此做精心准备,尽最大努力做好各项工作,让戒毒人员家属“零距离”接触场所的教育管理工作,使戒毒人员家属配合警察做好戒毒人员的思想教育和转化工作,彻底戒断毒瘾、走向新生,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一大早,受邀来参加开放日活动的戒毒人员家属陆续到来,秩序井然地办理核对身份手续。大队长李征容在旁边仔细清点人员、交待注意事项,要求家属们不带违禁物品进入所内,手机、钱物等物品要专人保管,不能带入所内。约20分钟后,在所领导和大队警察的引领下,家属们到大队生活区实地参观了戒毒人员宿舍、食堂、购物超市、教育中心和康复训练场,详细了解了警察对戒毒人员科学、文明、规范、精细化管理的全过程。警察还向家属们介绍强制隔离戒毒诊断评估、戒治流程、通信探访、变更戒毒措施等规定,解答了部分家属提出的相关问题。家属们一边仔细看,一边饶有兴致地向大队警察了解自己亲属在所的表现情况,一边寻找亲属睡觉的床位,看着整洁的地板、划一的内务、整洁的毛巾,他们对强制隔离戒毒所规范化管理赞不绝口,对场所优美的戒治环境、人性化的管理教育、专业的心理矫治、科学的康复流程、昂扬向上的民警精神风貌、良好有序的戒毒人员行为养成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家属间都在窃窃私语,相互议论,都说在家里和在戒毒所的区别太大了。“在家他可没这么整洁过,什么都不管,游手好闲,衣服裤子不洗,连自己睡的被子从来都没叠过,看到他现在的积极状态,我们做亲人的还是挺欣慰,非常感谢你们这么用心地教育他们!”戒毒人员李某某的父亲拉着大队长李征容的手喜不自禁,久久没有松开,“这里真像一个学校,又像一个医院,自己的亲人在这里接受戒毒十分放心”。
据了解,红河州强制隔离戒毒所坚持法德并举、提高戒毒效果,注重技能培养、提升教育质量,引进社会资源、拓宽教育渠道,实施人文关怀、优化教育环境,加强执法监督、促进公正执法,严格规范戒毒人员奖惩考核、学习生活、戒治流程、康复训练,戒毒人员所内戒断率为100%,改好率达97%,为社会输送了较好的合格产品。“戒毒人员很需要家属们不离不弃,但让他们在回归社会后继续与毒品隔离,避免复吸,需要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副所长陶明学说。
二、康复训练表演---决裂毒品的誓言
中午11点,三大队每天必训练的戒毒操如期举行。笔者随大队领导来到操场上,只见参加训练表演的100余名戒毒人员踏着整齐的步伐,精神抖擞地步入表演场地。随着《戒之歌》的音乐响起,戒毒人员在优美旋律中开始《戒毒操》康复表演。“人生路,多歧途。志不坚,易失足。一朝吸,难戒除。健康毁,年华误。……诚悔过,报亲恩。有为者,唯坚持。咏此歌,戒之哉。”。戒毒人员动作规范、整齐划一,动作熟练、表演到位,既有刚柔并济的中国武术、体现蓬勃朝气的现代健美操,也有融合了道家经典功夫的太极、优美洒脱的藏族舞和独具特色的中国古典舞。大家精神饱满,动作整齐,充分展示出戒毒人员在所接受教育矫治和戒断康复后的健康身影,现场警察和戒毒人员情不自禁鼓起掌来,不时发出赞叹声。接着,警察又带领戒毒人员开展禁毒宣誓签名承诺活动,戒毒人员在领誓人的带领下举起右手,宣誓承诺:认识毒品危害,远离合成毒品,塑造美好人生,并在“健康人生,绿色无毒”的横幅上签名承诺,表达手拉手远离毒品、心连心造福社会,让强戒变自戒的意愿。中队长曾子骞带领全大队警察齐声高唱:“在征服毒品的大军里,那默默奉献的就是我”,“在通往禁毒的征途上,那无私拼搏的就是我……”庄严激昂的旋律、铿锵有力的歌声久久回荡,表现了戒毒警察磅礴的气势与飒爽的身姿,更映射出他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壮志豪情。
“通过唱跳的形式,便于戒毒人员提高学习记忆和学习兴趣,更有助于发挥心理矫治中音乐的治疗作用,使戒毒人员净化了心灵,放松了心情,陶冶了情操,进一步提高戒毒意识,坚定戒毒信心,同时愉悦了身心,释放了压力,锻炼了身体。”红河州强制隔离戒毒所政委周春文说。
据了解,《戒之歌》是根据《云南省戒毒人员三字经》编创而成,截取《云南省戒毒人员三字经》中的三个篇章的内容,谱成曲、编成歌、排成操,将问题康复、心里矫治、传统文化教育有机集合,探索和创新一种新的教育戒治方式。戒毒操训练摆脱了过去简单的队列训练、跑步操的初级水平,展现了身体康复训练工作的新特色和新亮点。戒毒人员韦某告诉笔者:“我现在26岁,曾经我是父母的好儿子、妻子的好丈夫、朋友眼中的成功者,而现在因为毒品,我的家庭破裂了。通过康复训练,我不仅在警察的教育下认识到毒品的危害,而且身心也得到了锻炼。相信戒毒结束后又能看到一个全新的自己。”
三、等你不离不弃---亲情感化的力量
下午3点,初春的阳光照在人们身上,有暖融融的感觉。二大队的值班警察潘廷东正在接待今天参加亲属会见的戒毒人员家属。一位年轻的母亲怀抱一个婴儿,旁边还有一位年长的老人,眼里闪着期盼的泪花。笔者怀着好奇心了解她们一家人的情况及其亲属之间的感情状况,听警察说每年在戒毒所里办理离婚的案例还是比较多的。这位年轻的妻子说起自己吸毒的丈夫王某,显得有点不好意思,旁边的母亲将儿子儿媳的情况跟我们坦陈:原本孩子是个好孩子,读书毕业后也想干一些事,对父母、妻子都很好,家庭责任心也强,外面人缘关系也好。只是平时没事的时候总喜欢和一些狐朋狗友打打牌,到娱乐场所之类的地方消遣,说是必要的应酬,谁知什么时候不小心就染上了毒品,家里人根本不知道;儿媳跟儿子从小一起读书、一起长大,青梅竹马,感情很好,虽然两人结婚时间不长,但感情很深,也不管他在外面的应酬,对他吸毒的事一无所知,得知他被公安机关送强制隔离戒毒时,她已经怀孕6个多月了,尽管儿媳有过埋怨,有过伤心,但始终没有放弃对他的挽救帮助,坚毅地选择把孩子生下来,现在婴儿快3个月大了。“他有时也很浪漫,说话也很难风趣。今年情人节,他还给我送玫瑰花,带我吃烛光晚餐!”说起自己的丈夫,年轻的母亲面带羞涩,好像浪漫的事就发生在昨天。“你看,这孩子长得多可爱,眼睛大大的,像极了他的爸爸!”说起怀中的孩子,她们的心情似乎好了起来,眼里充满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
会见场里集中了探访的戒毒人员,当亲属们见到自己的亲人后激动地抱头痛哭,当戒毒人员见到久未见面略显生疏的孩子时,紧紧地抱在怀里亲过不停、看过不够,不愿松开。一位戒毒人员见到为自己担惊受怕而过早苍老的父母时,懊悔地早已泣不成声。“已经很久没有和家人这样交流过了,也很久没有感受过家庭的温暖了,自己欠家人的太多太多了。”戒毒人员刘某某感慨说。
在人群中,这位怀抱孩子的年轻母亲显得有些失落,左顾右看,希望在戒毒人员中见到自己的丈夫。但直到会见即将结束时,丈夫王某也没有出现在自己的面前。就在家属们准备离开时,这位年轻的母亲轻轻地问了问身边的干警,为什么孩子的父亲王某没有来?此时,正站在一角落里的戒毒人员王某缓缓向她们母子走来,面带愧疚,轻轻地喊了一声妻子的名字。一声呼唤,年轻的妻子在企盼的等待中终于见到自己的丈夫王某,眼泪不争气地流了下来。“我没脸见你们母子!”戒毒人员王某说到。“你真傻呀!”戒毒人员王某的母亲眼里满是泪花,“多好的媳妇呀,你被公安抓来戒毒,你知道你媳妇承受了多大的压力、受了多少白眼吗?昨天接到通知,你媳妇一夜没睡好,今天一早就起床,给娃儿收拾,说你还没见过娃儿,催着我赶来!”“对不起,我给你们丢脸了!”这位戒毒人员王某上前双手抱着孩子,仔细认真的端详着,眼里满含着泪水,跪在自己的妻子和母亲面前,发出撕心裂肺般的痛哭。此情此景,令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从事戒毒工作20多年来,我见过许多戒毒人员家庭的悲欢离合,但今天这样朴实无华、温情洋溢的场景,触动了我埋藏在身体深处最脆弱的心灵!”二大队队长谢明感慨地说。“我们在憎恨毒品毁掉多少幸福家庭的同时,有对吸毒人员怒其不争的惋惜,也有哀其不幸的唏嘘,更多却是屡戒屡吸的无奈……但我们相信,在亲情的感召下,戒毒人员一定能够凤凰涅槃,彻底戒断毒瘾、走向新生,最终回归家庭和社会,这也是我们戒毒人民警察的共同心愿。”
近年来,红河州强制隔离戒毒所积极践行教育戒治中心工作这一治本安全观的战略措施要求,坚持“一月一课件,一月一主题”开展教育矫治工作,每年坚持“请进来、走出去”邀请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强戒人员家属来所开展警示教育和社会帮教活动达40余次1000余人,签订帮教协议2000余份,有力地促进了戒毒人员修复家庭关系,增进戒毒人员和家人的沟通,帮助他们在社会和家人的关爱下顺利回归社会。
“希望全社会积极主动参与到全民禁毒的活动中来,彰显“毒品一日不除,禁毒斗争就一日不能松懈”的决心,认识毒品危害,自觉远离毒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健康生活,希望被毒品侵蚀的家庭能够不离不弃,在亲情的感召下唤醒戒毒人员身为父母的责任意识,激发戒毒人员彻底戒断毒瘾的决心,修复和巩固家庭关系,一起满怀信心,憧憬未来!”红河州强制隔离戒毒所黄学平所长说。(段勇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