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立春前两天,我与泸水市林业局的几位朋友沿怒江向南,到达上江镇与保山市隆阳区交际处的勐古渡口,一路参观怒江花谷的建设。春暖怒江,两岸桃梨花含苞欲放。公路两边刚栽下一排蓝花楹,令人想像蓝花楹盛开时,该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作为一位摄影爱好者,我与摄影家朋友们不止一次往返于六库城到保山市隆阳区潞江坝的这条线路行摄美景。每年木棉花盛开的时候,田野里的香料烟花也绽放了。一地绿色里,团团簇簇的香料烟花随着梯田走势从公路边漫向怒江。田埂上、田坝头伫立的木棉,或一树独立,或数棵相伴成林,花朵艳红,醉烧人心。小鸟在江面上飞来飞去,时而停歇在木棉树上唱歌,时而在沙滩上散步。倾听怒江与田野呢喃,追随小鸟飞翔的翅膀,快乐如自由的山风。
勐古渡口,一辆橘红色的森林消防车停在冷水沟,两位工作人员正忙着给消防车接水。公路两边种植的三角梅及蓝花楹,由两辆消防车交替浇水,近40公里路,浇一次水往返需要四五天。勐古渡口是怒江州与保山市的交界地,以冷水沟为界线。勐古渡口更是西南丝绸之路在怒江上最古老的通道,史料记载可追溯到西汉时期。而在抗战时期,勐古渡口是中国远征军重要的江防阵地。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强渡怒江,向日寇发起滇西大反攻,冷水沟也经历了战火的洗礼。七十多年过去了,怒江人在冷水沟种下了澳洲坚果树,也种下了木棉、三角梅、蓝花楹,还栽种了火龙果。芒果花、白花在冷水沟随处可见。怒江花谷建设,使得这块饱受战争洗礼的故地旧貌换新颜。勐古渡口的轮船还在摆渡过往怒江的车辆和行人,保泸高速公路正在热火朝天施工中。
站在一棵木棉树下,我回想起一则新闻报道。几个月前,怒江州交通运输局领导深入保泸高速和泸水市建制村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建设工地调研,到勐古渡口时,要求必须保护好沿线植被和水源,并在工程完工后做好植被恢复工作。如火如荼的公路建设和花谷建设,当中更饱含怒江人爱护生态环境和建设美丽家园的情怀。离勐古渡口不远,有个栗柴坝渡口,也是南方丝绸之路的怒江古渡口之一。二战期间,发生了栗柴坝惨案。全副武装的日军残酷杀害了在怒江西岸待渡的二百九十多名归国华侨和难民,这便是泯灭人性的栗柴坝惨案。中国远征军发起滇西大反攻,栗柴坝渡口是强渡怒江的主要通道。伫立栗柴坝抗日遇难同胞纪念碑前,凝视沧桑厚重的历史,眺望花谷的纵深与长远。如果魂灵有知,看到怒江青山绿水花满峡谷,四通八达的公路桥梁让怒江天堑变通途,欣慰的同时,不知怎样感叹当年的滇缅茶马古道和南方丝绸之路的艰险,感叹马蹄声声中一代又一代怒江人走夷方的辛酸往事。
怒江州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加快推进生态建设,建成集休闲度假、生态观光、森林康养于一体的怒江特色旅游度假风景区,“近看花,远看草,山上树”。怒江花谷建设,泸水市重点打造怒江流域沿江两岸美丽公路带,江东叶子花及竹子百里长廊带,机场公路沿线、保泸高速公路沿线、跃片红色旅游公路沿线以及生态脆弱点的治理,景区景点的绿化美化,易地搬迁安置点绿化美化,示范样板点的打造,六库新老城区主干道片区的景点提升,城镇周边面山片区的美化绿化,特色村寨片区的绿化美化,青山公园片区的绿化美化,滨江走廊片区绿化美化。细数泸水市的怒江花谷建设领域,我流连上江与六库两地间,心潮澎湃。
从六库到上江,除了上述文字中提到的花卉,还有凤凰木、波斯菊、金银花、炮仗花、格桑花、野樱花等。一年四季,怒江畔都有花开。周末或节假日,亲朋好友相约,从六库城往上江镇,到百花岭村听一曲无伴奏的傈僳族天籁之音“摆时”,在花田中悠然散步,听着百花岭村的农民讲述他们之前的打工史,以及现今安心在家种植养殖的幸福,回味老一代人的忆苦思甜,他们当年走在滇缅茶马古道和南方丝绸之路上讨活糊口的艰辛,感慨时代变迁中建设家园的心志。离百花岭村不远是新建村,听民间艺人讲述到京城演出的情景,参观其制作的乐器,而最终的话题仍是离不开怒江花谷的建设。怒江畔,民间文艺犹如花谷中绚丽缤纷的花朵,她们带上怒江峡谷之大美,走出神秘的山门,远赴省会、首都,在神州大地上,四季开放。
品味花谷家园的美好,与家人到怒江畔农家乐玩,吃着傈僳族手抓饭,心如花朵盛开。有时与亲朋好友驱车到沙滩上玩,木棉花娇媚的笑颜倒映在碧绿的江面。站在怒江边与江水尽情嬉戏,拿起一块鹅卵石,弯腰向江面打去,比谁的水漂弹跳的浪花多且打得远。蹲在沙滩上淘沙建盖城堡,比谁的城堡漂亮。玩累了,躺在木棉树间拴起的吊床上闭目养神。风轻轻地吹,满树花朵抿嘴偷笑。“叭叭”,木棉花落地声此起彼伏,调皮地捣乱即将入梦的人。有一朵木棉花顽皮地落入怀里,让睡梦人乐开了花。如果口渴,就近到果园里摘桔子,一边吃一边听果园主人话丰收,惬意萦怀。
与火红的木棉相约怒江畔,不妨到六库城郊外的登埂温泉参加澡堂会,感受回归自然淳朴,享受无拘无束的快乐;不妨到鲁祖村拜访寨神树,在上刀山下火海的气势中,缅怀历史造就的英雄情结;或者到易地搬迁建设点,见证怒江人大手笔书写的新时代,让游览心态与怒江花谷的绚丽同步。
难以忘怀2017年10月,六库新城区对面的山坡变成了花海。格桑花、波斯菊竞相开放,黄色、白色、紫色、红色花儿争奇斗艳,芬芳溢谷,锦绣满山。花海背景是怒江和新崛起的现代化城市六库城,美爆了摄影家的镜头。六库人时常到花海赏花,道不尽山水写意,人面花好。云雾被怒江畔美丽的景色吸引,从山脊飘落,涌向花海,拥吻花朵。更有那彩虹高挂,天上人间,大美吉祥。与六库花海相呼应,上江镇碾子房的七彩月季开放了,千娇百媚的花朵上凝挂水珠,花香四溢,令人陶醉。
优美的生态环境吸引更多的鸟类来到怒江。2018年元月,鹮嘴鹬首次飞临六库城郊,这罕见而珍贵的野生鸟类,其美丽的身姿出现在怒江的礁石上和激流间。对于六库人来说,这突如其来栖息的鸟,不仅仅让他们好奇,更多的是对生态家园的自信自豪和快乐。除鹮嘴鹬外,紫水鸡、黄麻鸭、鹭鸶等野生动物也来到怒江,这都要归功于怒江的退耕还林和天保工程的成就。
怒江两岸山高坡陡,除江边坝区种植水稻外,山坡上大都种植玉米、苦荞等作物,开荒种地,植被破坏后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现象。退耕还林和天保工程实施后,凡土地在25度坡度以上都实行退耕还林,每亩国家补助1200元,种苗补助300元。泸水市的退耕还林,原先让老百姓自己种林木,结果所种果木各自为阵,不成规模,不成气候,不利于百姓增收。2016年起,市林业局开始动员在退耕还林地进行一村一品种植,方便公司回收,以增加群众收入。退耕还林注重乡土树种如漆树、柠檬等种植。林业样板林通到哪里,水、路就通到哪里。
徜徉于怒江花谷,回顾昔日往事。民国时期,怒江边一带人烟罕至,江边瘴气很多。当地老人曾跟我讲起走西南丝绸之路的情景。他们从六库到上江再到潞江坝,通过这段瘴疠之地,历尽艰险。就拿六库来说,怒江州府还没从知子罗搬迁到六库以前,江边一带是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瘴气浓重,无人居住,人们住在半山腰或山头上。六库土司衙门建盖在老六库,一条小路从六库渡口通向老六库土司衙门所在地。行人必须赶在太阳落山之前通过原始森林走到老六库,以免撞上瘴气。现如今,六库城建设日新月异,城镇化建设顺着怒江蔓延,与上江镇渐渐相连。六库城与上江镇之间,大练地村又是一道新的景观,投资上亿的怒江州职教中心,花园式校园伫立在怒江畔。校园旁边,怒江州易地搬迁安置点正在紧锣密鼓施工,怒江州中医院等单位也正在建盖。怒江建设规划里,大练地村将发展为人居五万的新型小镇。
有一天,我坐农村客运车到大练地,兀自陶醉于车外花谷景色里。同车的人闲聊,车主说,每天拉客往返六库与上江,即便没拉着一个顾客,跑一趟车下来,他个人也不亏本,国家扶持农村客运,每年补助油资一万多元。跑一趟车下来,没拉到一个乘车人,这是极少遇到的事。他跑一天车,纯收入最少四百多元。车主的话引起一位乘客的感叹,这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妇。她说老家就在大练地村对面的山头上,要过怒江。大练地坐落在怒江西岸,背靠高黎贡山,而对面山头的村寨在东岸,背靠碧罗雪山。她年轻时,这段江面上没有桥梁,出入怒江要靠溜索。每当想起当年的一件事,她都会感到后怕。有次她家办事,四个亲戚同行,他们从江西岸溜索到东岸。大哥先过,他刚站稳在东岸山岩上,正在解开系在腰上的溜绑绳子,另三个人相继在后溜索渡江,谁知溜索突然断开,三人随即坠江,被激流卷走。正在解绳子的大哥被突然断开的溜索从山岩的这头甩到那头,跌得半死。被怒江吞噬的三人,只有一人生还,另两人连尸骨都无法找回。老妇的讲述让一车人唏嘘不已。现如今,怒江州基本消除了溜索过渡,各种类型桥梁犹如彩虹飞架怒江。出于发展旅游需要,有的地方仍保留着溜索,让游客体验溜索过江。老妇说现在回娘家,不用提心吊胆过溜索了,走公路桥,方便且安全。她发自肺腑的心音,让同车人共鸣。生态家园的建设,令他们感觉就像生活在花果山上一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话题自然而然转入到怒江花谷的建设。
思绪往返六库与上江之间,就像沿着怒江给花木浇水的森林消防车。情系怒江花谷,随火龙果和三角梅在山峡蔓延。
三角梅引路,我们走上了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路。小路两边,间隔六米左右就栽种一棵三角梅,一直向着一个芒果基地蜿蜒。这个芒果基地有七百八十多亩,一眼望去,规模宏大。零星开放的芒果花在山风吹拂下微微点头,好像在致意问好。芒果林中的小路两边,三角梅就像敬献大地的花束。这个在实施退耕还林后新建的芒果基地,是州、市共同扶持的农民种植基地。基地采取公司加合作社的方式运营,共有一百三十六户农户加入合作社,按地入股。公司有四位股东。我们与股东之一张兴石在芒果基地交谈。他是碾子房人,既是公司股东又是合作社的社员,他入股合作社十多亩地。作为公司股东,他还投入了资金。四位股东在种芒果前,曾去华坪、盈江等地考察,心中有五成把握才组建了公司,投资种植。基地从 2017年7月开始种芒果,现今成活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他们在芒果树下套种黄豆、小白芨,计划搞芒果汁加工厂。他们采取无公害种植,基地里的芒果全部靠人工养护,支出成本因此相对高一些。张兴石感激地说,基地是退耕还林的样板林,栽种的芒果树苗是国家提供的。芒果基地受益后,公司会逐年回收成本,所得净利将与社员共同分红。提及花谷建设以及芒果基地的小路边栽种的矮种三角梅,张兴石说,花果飘香是好事,他们欢迎这样做。
聆听现代新型农民讲述种植业和发展规划,感觉如沐春风。基地处在半山腰,站在芒果林里眺望,上江镇林立的现代建筑一览无遗。品读怒江花谷,震撼河山复兴,怎不为怒江人建设家园的豪情气概击掌叫好。(彭愫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