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晓霞
通海县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检察科科长
初识未检
2007年,我有幸成为检察队伍的一名新兵,带着对检察事业的崇敬,开始了人生新的征程。
在此之前的半年我还是一名中学教师,当我带着对学校、学生的依依惜别之情走上让我满怀憧憬的检察工作岗位时,我对即将面对的工作是懵然无知的。因我学习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我被安排在办公室工作,从事文秘、机要、统计等繁杂的工作,这一干就是七年。七年的时光并不长,而这个过程却交集着酸甜苦辣、快乐悲伤、茫然欢欣,我学到了许多,历练了许多。从学子到工作人员,从幼稚到稳重,从幻想到脚踏实地,在成长经历中也拥有了许多平凡的收获。我认真对待每一份工作,哪怕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要用心去完成,相信每件事情、每次尝试、每次失败,都能让我从中总结到经验,收获到快乐。
七年里最让我谨小慎微的工作就是每月的统计报表,因为这项工作精细入微且责任重大,但最让我获益颇多的也是统计,也是统计工作让我初识了未检。在办公室每月都要核查、汇总办案部门的案卡、报表数据后上报市院,每季度都要撰写数据分析报告。记得2007年至2010年我在汇总数据时,通海县高发的未成年人案件数总会让我感到愕然,三年里审查起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人数增加了80%,这是多么让人感到汗颜的数据。每次核查这些盗窃、抢劫、故意伤害甚至强迫卖淫等类型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卡时我都会感到深深的疑惑和惋惜,是什么让这些本该天真无邪、芳华正茂的孩子们走进犯罪的深渊,是什么让他们纯净无暇的心灵蒙上了罪恶的面纱,是什么让他们在这么小的年纪就迷失了人生方向?是什么让他们摈弃了善良纯真的天性而误入歧途?带着一系列疑问,我开始关注这些案件,常常跟承办人借阅相关案件的卷宗以及阅看各承办人撰写的相关信息简报、分析材料。在经过一系列的学习、了解、调研以及统计分析之后,我撰写了多篇有关未成年人犯罪的调研材料,并被上级院采用,其中一篇《通海县90后青少年抢劫犯罪特点、原因及对策分析》还被评为玉溪市检察机关2009年度好信息。
走进未检
随着各项学习、调研工作的深入我觉得我只能在案卡、报表中认识这些孩子,却不能靠近他们、了解他们,倾听他们,为他们提供帮助,更不能引导他们迷途知返,我深感遗憾,自此我在内心悄然埋下成为未检人的愿望种子。时光荏苒,机缘巧合,2013年因工作岗位调整,我终于实现了这个多年的梦想,让我成为了未检科的负责人。多年的梦想实现了,但当我从一名办公室内勤跨越到侦监科办案时,却给我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我虽然通过了司法考试,但因专业知识的匮乏,在承办案件时总是感到困难重重,如履薄冰,对未检工作的未来更是感到一片茫然和空白。很快一年的时光就过去了,一起起案件、一张张涉案人员的面孔,随着案件的审结画上句号,我总会扪心自问,我是否真正做到秉持对法律的敬畏之心和内心确认,让正义得到伸张、让罪恶得到惩处?是否所办的每一件案件都是能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铁案?特别是面对一张张稚嫩的面孔,我是否保障了他们的合法权益,我所说的话是否能够触及他们的心灵,是否能够对他们有所帮助。
时光就在磨砺中不断滑过,在对办案程序熟悉的同时,我对未检工作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规划,办案工作也开始沉着和稳重。我觉得未检工作是一项新兴的检察工作,也是一项关系社会未来的工作。我深知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一个更需要公平、公正对待的群体,是一个更考验我们检察官职业道德和职业良心的群体。随着办案工作的推进,我总能感觉到涉罪未成年人也是一个缺爱的群体。他们大多脱离或半脱离家庭、学校的监管,游离于纷繁复杂的社会上,逐渐被社会的阴暗面所吞噬,慢慢的褪去纯真的色彩。每次提审,看着隔着冰冷的铁窗,一边是担心惶恐、悔恨不已的未成年人,一边是伤心欲绝、热泪长流的父母,同样身为母亲,我能感受到这是一种怎样的无奈与痛楚,我想为了不让更多的未成年人及其家庭再承受这生命难以承受之重,我们还有很远的路要走,我们检察官甚至全社会肩负的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责任任重道远。
2014年、2015年,因发现涉罪未成年人被判处轻缓刑的较多,同时也想走进他们的家庭,了解他们、帮助他们,我们未检科组织我院的阳光志愿者深入到全县八个乡镇对2013年、2014年判处缓刑、拘役的29名未成年犯进行帮教考察,为他们赠送书籍,开展道德法制宣传教育。为期两个月的考察时间,虽然我们走村串户、四处奔波,但这份忙碌和付出,我们却收获了许多。通过考察,我们发现有的未成年犯患有癫痫病,不能像其他年轻人一样在青春奔放的河流中徜徉,只能在父母的庇护下沉沦在深深的自卑里;有的未成年犯家庭贫困,也曾想用自己稚嫩的双肩扛起家庭的重担,但工作四处碰壁只能对现实感到无能为力;有的未成年犯父母离异并各自组建了新的家庭,他就被父母无情的抛弃给了年迈的爷爷奶奶,他只能在缺乏管教和心灵沟通的环境中独自抚平犯罪的伤口……面对这些未成年犯的遭遇,我们能用什么来挽救他们?我希望我能给予他们所渴望需要的一切,希望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迎接一个美好的明天,但是我做不到,因为这一切需要社会各界伸出援手,共同为这些孩子撑起一片爱的蓝天。我们的力量多么的渺小卑微,甚至未检工作的未来也是困难重重,但是身为检察官,我们可以尽己所能以一颗善良之心,让他们在受到法律公正惩处的同时,也能以检察官的铁骨柔情为他们引领迷失的方向,不离不弃的修复他们断裂的翅膀,让他们振作起来重新在人生的旅途上翱翔。为期两年的帮教考察工作已经结束,也许给一些未成年犯带去了心理的慰藉,也许对他们没有多大的帮助,但我觉得我们只要做了就是一种收获。
未检情怀
随着未检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发现我已经深深的爱上了这项工作,因为未检让我体会到新生的力量、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更带给我不断突破自我的挑战和前进的方向。
心理咨询。在办案过程中我发现大多涉罪未成年人都存在一些心理问题或者亲子关系等问题,我觉得对他们心灵的关注以及修复亲子关系重于对他们的惩戒,毕竟每一个孩子走上犯罪道路不仅仅是他们自身的问题,还有来自家庭、社会、学校的问题。我在2016年通过了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考试,希望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够为这些孩子打开心扉,消除心理阴影,但我发现虽然我已经取得资格证书,但因缺少实践经验,我在办案中只能发现孩子们存在心理问题,却没有能力提供实质性的帮助。隔行如隔山,对这项工作的熟悉应用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我把希望寄托在心理专家的帮助上。2016年,我首次尝试邀请心理专家杨险峰为一名缓刑未成年犯和一名性侵被害人做心理疏导。这一次心理疏导让我见识了专家的风范,也深刻认识到专业的心理咨询给涉案未成年人的带来心理冲击和巨大的帮扶力量。
2014年9月11日,小李因犯抢劫罪,被通海县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两个月,缓刑两年。小李在缓刑考验期间不思悔改,经常夜不归宿,吸毒、打架斗殴、盗窃(未达立案标准),社区矫正表现不良。2015年国家发布特赦令时,小李成为通海县唯一一名没有被特赦的缓刑未成年犯。我们在回访、帮教考察时发现小李的各种“劣迹”与其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有较大关系。通过多次接触发现,小李虽然性格偏执,具有攻击性,但其本质不坏。为了帮助小李,2016年1月26日,我向院领导汇报后,邀请了昆明晨星心理咨询中心主任、中国青少年抗挫力培训师、家庭治疗师、中国卫生组织创伤治疗学组成员杨险峰老师为小李及其家人疏导心理,缓解紧张的家庭关系。
杨险峰老师以“房树人绘画治疗”等方式引导小李释放不良情绪。随着咨询的深入,小李不时流下了悔恨、释怀的泪水,在咨询活动即将结束时,小李表示会改正不良行为,努力通过缓刑考验期。
与此同时,杨险峰老师也向小李的母亲结合小李的成长历程、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方式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小李走向犯罪道路的原因,引导以正确的方式接纳和教育孩子。记得当杨险峰老师向小李的母亲做完心理疏导时,小李的母亲一度情绪失控,多年的心结和不解、失望、愧疚、希望等复杂的情绪倾泻而出,满怀泪水的对杨老师连连作揖表示感谢,如果不是当时有一张桌子隔着,她就要对杨老师跪下去,我看到此情此景也是热泪盈眶,我感到这次咨询对这个家庭带来了冲击和希望。但小李父亲的心结一直没有完全解开,于是我们又邀请了一名专业心理咨询师去到小华的家中对其父亲进行心理辅导。经过我们的努力,小李变了。记得我们再次到社区矫正中心了解小李的情况时,司法所的工作人员对小李连连称赞,说这个孩子不知道是怎么了,这段时间表现特别好,不但严格遵守社区矫正的各项规定还找了份工作,待人接物像换了一个人似的。这个结果让我们倍感欣慰,因为这也是我们所期望看到的结果。
救助未成年被害人。在办案中我最不愿意见到的案件就是性侵未成年人案件,因每一起这样的案件背后都影藏的一个罪恶肮脏的灵魂和一颗弱小受伤的心灵。记得我办理的第一起性侵案件,一名16岁的少女小华被一名前科累累的男子郝某某带到家中五天,期间多次对其进行性侵。小华的父母家庭离异,案发前一年辍学回家,并在社会上漂泊,她被性侵的这五天其家人浑然不知,更没人找寻失踪的她。当这起案件移送未检科后,小华的遭遇触动了我的内心,我想尽己所能的帮助她。我向分管领导汇报后,联合通海县教育局、我院的控申部门先后为小华争取到了重返校园就读的机会和被害人救助金4000元。记得我们未检干警和小华的家人送小华上学那天,看着她穿着崭新的校服站在美丽宁静的校园里笑意吟吟,我的内心是骄傲的,因为我觉得我自己做了一件平凡却了不起的事,也许这对这个孩子来说会是别样人生的开始。但现实总有些是残酷的。小华再次上学时已经到了学期中旬,小华很聪明,学习特别刻苦,仅仅上学两个多月就到了期末考试,但小华却取得了全班前几名的好成绩。当小华的姑妈打电话告诉我们这个消息时,我们都很高兴,我想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但暑假过后在即将开学之际的一天晚上,小华的姑妈焦急的打电话给我说小华要离家出走,不愿意再上学,我连忙联系了一名心理咨询师,我们轮流跟小华做工作。经过工作才知道小华因此前在社会上漂泊期间沾染了吸烟的毛病,并在校期间被家人发现,家人为了纠正她的不良行为就常常减少她的生活费,并经常因此教育小华,小华为此常常和家人发生争执。那晚我和那名心理咨询师跟小华做了很久的工作,但小学依然坚持不再上学,并在当天晚上离家出走。第二天我和未检的干警到处找寻小华,我们打电话、发信息给她,但她不愿意再上学,这也成为我未检工作中的一个遗憾。通过这件事让我看到未检工作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料性。
过生日。“谢谢阿姨哥哥姐姐们,你们给我过生日,我真的好感动,你们放心,我以后会好好干活,再也不会犯错误了”。这是涉罪未成年人小杨在2017年5月5日发给我的微信。短短的几句话让我们未检干警倍感欣慰,也感觉到这半年来对小杨的付出是值得的。小杨四次伙同小高、小鹏等人采用爬门入室以及拽断电门线搭飞火的手段,多次盗窃他人财物,在审查后对小杨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小杨自幼父母离异,母亲独自抚养其长大,小杨进入青春期后与母亲的关系紧张,亲子关系不融洽。为了帮助小杨,我们未检科联合通海县司法局对小杨开展帮教矫治,充分发挥社会帮教体系的作用,同时先后为小杨和她的母亲安排心理疏导,开展家庭治疗,帮助小杨母子建立良性的亲子沟通模式,完善其社会支持系统。经过心理疏导,小杨表示与其母亲的关系得到缓解,母子之间多了些欢笑。
因家庭贫困,小杨从来没有过过生日,渴望得到亲人的生日祝福,为了让一个迷途知返的少年得到关爱,也让其感受到检察机关执法办案的温情,2017年5月5日,我组织公诉科、未检科七名干警和心理咨询师一起为小杨过了17岁生日。在一声声的生日祝福中,小杨笑容满面,开心的接受着大家的祝愿。小杨的母亲感动得热泪盈眶,哽咽着对检察机关表示感谢。
附条件不起诉,挽救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的帮教考察工作,让我看到了一个个涉罪未成年人的新生。在一起起附条件不起诉案件中,看见帮教前后变化巨大的涉罪未成年人时,都会让喜悦流淌我的内心。2014年,帮教考察的第一名在校女生考上了大学;2016年一名被父亲因无从管教而强烈要求送进看守所的男孩,在我院联合关工委帮教后变得懂事乖巧,他在法制学习心得中写道:“如果我早日遇到检察院、早一点看到赠送的《罪童泪》这本书我就不会犯罪了”;2017年首次对一名在省外上学的涉罪未成年人开展异地帮教考察,现已顺利通过考验期。当看着这些孩子被宣布不起诉决定后,我都会为他们感到由衷的高兴,因为我们、关工委、司法局半年的付出对他们来说也许会是一个转折点,会是一个新的开始。
整治某村未成年人犯罪。2016年至2017年我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过程中,发现通海县四街镇某村未成年人犯罪高发,占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总件数的38.46%和总人数的37.5%。此外该村十余名未达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参与作案,其中8人涉及多起盗窃事实,甚至有人涉及30余起盗窃事实。该村存在较大的社会治安隐患,也意味着如果不加以整治在未来几年内该村可能有更多的未成人将身陷囹圄,经过调研分析后我撰写了调研材料,分析该村未成年人犯罪高发的原因,并及时向该村委会发出检察建议,督促该村予以重视,并积极整改。同时向分管领导汇报后,邀请云南省未成年犯管教所教育改造科科长缪呈勇警官到我院为该村的涉罪未成年人、十余名涉案未达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及其家属上法制课。其次针对通海县十街村未成年人犯罪高发的情况,我院与通海县教育局、关工委、团县委领导、该村领导进行座谈,共同分析研究该村未成年人犯罪高发的原因,对该村如何整治未成年人犯罪提出了措施和建议。
在此过程中,我尤其关注该村涉案30余起但没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小伟,经常打电话给他询问情况,为他讲解一些法律知识,跟他的父母沟通交流了解情况,并为小伟提供心理疏导,现小伟已经重返校园,到一所职业院校上学。经过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自2017年8月至今再没有收到该村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结语
有人说选择了天空,你就要去飞翔,选择了大海,你就要去搏浪,而选择了未检事业,你就要有爱的奉献。从事未检工作这四年,我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一直觉得这是一项良心工程,我做到问心无愧就行,因为这些都是些平凡的小事,都是我们未检人应该去做的事,所以我也将让这份平凡延续下去,带着对检察事业的深情依恋,扬帆启航,用我的执着和信念,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出华丽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