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大建设 > 平安建设 > 正文
绽放中缅边境的最美女人花 ——记德宏瑞丽边防大队“卡南女子护村队”
发布时间:2018-11-28  

    是一群顶起了一片天的女人。

  毒魔肆虐,家破人亡,退无可退的她们绝地反击,在边防官兵的带领下,禁毒戒吸,重建家园,把曾经的“毒祸村”“贫穷村”“落后村”“脏乱村”建设成为如今的“平安村”“富裕村”“文明村”“和谐村”。

  16年,从明眸皓齿正当壮年到两鬓斑白步履跚跚,她们依然在与毒品斗争的路上执着前行。在云南省瑞丽市卡南村,这个由一群饱受毒害的家庭妇女组成的“女子禁毒护村队”,在中缅边境禁毒一线绽放出最美丽的花朵,成就了一个时代的传奇。如今,这些最美的姐妹花,不仅仅是看家护村的“禁毒队”,更是带动全村共同致富奔小康的“先锋队”。

  

 

  昨天:“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

  现年56岁的排南相大姐是这个传奇的缔造者。

  上世纪90年代,蔓延的毒品让卡南村很受伤。“那时候,村里64名青壮年男性中就有22人染上毒瘾,占了全村的三分之一。”女子护村队队长排大姐回忆说。那时的卡南村臭名昭著,治安也差,房子都是土基房,家里就连一把好点的锄头都会被偷去换毒品,一贫如洗是每家每户的写照。

  排南相丈夫吸毒致死,两个儿子也先后染上毒瘾,曾经的小康家庭很快破败不堪,眼看着两个儿子就要步亡夫的后尘,看到毒品正一步步侵蚀着她们生活的寨子,排南相意识到,只有把毒品从村子里“赶出去”,才能真正的守护家园,保卫家人。  

  为了卡南村的未来,这位坚强的母亲振臂高呼:“不能再软弱了,再不做点什么,不仅是我们这个家,就连整个村子都要完了。”村里受毒害的家庭妇女纷纷响应,在姐勒边防派出所帮助下,于2002年组建了以排南相、赵来友、石木果等八名毒祸家庭妇女为成员的全国首支“女子禁毒护村队”。

  将两个儿子送进戒毒所后,排大姐义无反顾地投入这场原本不属于她的战争。她带领其他队员主动配合姐勒边防派出所,利用人熟、地熟、情况熟、语言通的优势,对全村吸毒人员摸底排查,开展戒毒与拯救家园行动。从走访宣传禁毒、讲解毒品危害,到建立吸毒人员档案,完善“十户联防”等禁毒工作机制,从打击零星吸贩毒活动到帮扶吸毒人员家庭发展生产。在毒魔面前,排大姐柔弱的双肩迸发出无穷的力量,通过姐妹们不懈的努力,吸毒人员由最开始的抗拒、冷漠到信服、配合,第一年就实现了吸毒人员全员收戒,毒品在卡南绝迹。

  16年,这一路走的异常艰辛。“别人的妈妈是孩子的,我的妈妈是大家的。”女儿曾这样形容排大姐。不过,在排大姐的眼里,只要自己做的事是对的,累一点、苦一点都不算什么。

  卡南村变好了,被毒品侵蚀的村寨重新焕发生机,村民依托地理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大部分村民都盖起了新楼房,而排大姐的家看起来就有些“寒酸”,禁毒戒吸、治安巡防、帮弱扶困,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排大姐的心思还顾不上自己的小家。在朴素的排大姐的身上,你看不到她曾六上北京、八进央视及“全国十大法制新闻人物”等殊荣的光环。

  “如今的卡南村已经和毒品说永别了!一部分村民还办起农家乐、小餐馆,钱袋子越来越鼓了,邻村邻乡都到这里来取经,我们寨子成了远近闻名的‘幸福村’,外村的姑娘都愿嫁到村里来。”说起村里的变化,排大姐笑的合不拢嘴。“边防官兵是我们的后盾,有了他们的支持,女子护村队将永不散伙。”

  “一滴滴清泉谢恩人,景颇人民不会忘记当兵人……”。卡南村口,一首用石碑刻成的打油诗格外醒目。

  排南相说,为了让景颇山寨的子孙永远记住亲人边防官兵,村民们自发设立了这块纪念碑。

  今天:“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竞赛。”

  采访队员赵来友时有点“意外”:她家的新大楼漂亮气派,家里没人却大门敞开,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从地里赶回来的赵来友为我们揭秘:毒品禁绝了,治安好了,村民们收入也高了,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担心了。

  赵来友是最早加入护村队的八姐妹之一。一人吸毒、全家遭殃,这话放在队员赵来友身上再贴切不过。赵来友对养殖特别在行,以前靠养殖成了村里第一批万元户,不过在弟弟染毒后,短短几年时间,好好的一个家就被败的一穷二白。参加护村队,赵来友想的更多的是,只有让村民真正把心思放在发展生产上,才能有效抵制毒品的诱惑,防止戒毒人员复吸。

  毒品禁绝后,在派出所的支持下,她开始悄悄地行动起来。通过筹集资金,她采购了一批“小耳朵猪”,这是边境地区颇受欢迎的“烤乳猪”的食材,通过绿色养殖,当年出栏20头被一抢而空,销售收入达到了4万多元。

  这次成功的尝试让她有了底气,在开展禁毒戒吸工作中,她开始劝导戒毒人员参与特色养殖项目发家致富,并免费提供种源、技术服务。她的成功是最有力的现实说服,5名戒毒人员先后加入养殖行业并有了较好的收入。近几年,卡南村年出栏“小耳朵猪”200余头、鸡鸭1500余只,产值达60余万元。在她的带动下,这一规模正在逐年扩大。

  明天:“卡南精神我们要一直传下去。”

  从最初的8名队员到现在的15名队员,不断有觉醒的家庭妇女加入到这一组织中来。新晋队员赵南宪是80后,在女子禁毒护村队里最年轻,新生力量的加入为女子护村队带来了新的活力,护村队的重心也从最初的守家护园悄然发生着转变。

  “没有边防派出所和女子护村队,可能就没有卡南的今天,是她们的付出改变了这个寨子。”嫁入卡南村时,正是卡南村“转型”的关键时段,毒祸没了,治安好了、企业驻村、特色产业兴起,村民年收入从几百元到数万元,她见证了卡南村由衰败到兴盛的过程。“我们妇女能做的还有很多,只有村子好了,我们才能好,我们的下一代才能好。”这正是她加入女子禁毒护村队的初衷。

  “现在的女子护村队正面临着‘转型’,工作重心不再是看家护村,现在最主要的是盼着全村人都一起富起来,边防派出所鼓励支持我们创业,带动村民增收,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数。”赵南宪脑子活、想法多,又有技术,在临街的铺面,她开了一家养生馆,生意很好,收入也是逐年攀升,还解决了村里三个妇女的就业问题,不过,这远远不是她的目标。

  今年,边防派出所通过考察,提出女子护村队发展民族服饰加工生产的建议,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直销外地,赵南宪思路一下子打开了,通过对市场进行调研,她认为景颇族手工服饰很有特色,市场前景肯定会好,而卡南村本身就是景颇族聚居地,村里的妇女几乎个个都会织布做手工,发展民族服饰加工生产是一个可以尝试的好项目,这一提议得到护村队的一致响应,队员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很快购买了设备、布料,培训班也在积极筹备当中。对下一步的发展,赵南宪充满了信心。

  “我有一个儿子,为了不让他这一代的同龄人再受毒品的危害,我们要向老队员学习,把她们的精神传下去,让卡南村变的更好更美丽。”谈起对孩子的期望,赵南宪激动地说。

  耳闻目染,儿子小小年纪也有了梦想:长大后要当一名边防警察。(张尹 肖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