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叔阿姨,我好想你们啊!你们看,这次我又考了年级第一呢!”2018年10月23日,云南德宏盈江边防大队再次启动“边防网络慈善——暖冬之行”,当王玉鑫领着爱心人士刚刚走进盈江县卡场镇伍排小学时,长期捐助的贫困学生栋生艳就拿着成绩单迎了上来。接着,王玉鑫等人将募捐来的爱心物资发放给了学生们,并与其中4名贫困学生建立了“一对一”帮扶对子。
这次暖冬行活动只是“边防网络慈善”的一个缩影。六年来,这项活动不断深化拓展,资助的方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参与的企业、媒体和爱心人士越来越广。目前,已有来自10多个省市30多家企业2000多名好心人参与,累计募捐的衣物达10万余件、图书10000余册,建立爱心图书屋2间、“一对一”帮扶对子12对,组织了集中发放活动43次,累计发放衣物、棉被、学习用品、图书等爱心物资价值100余万元,惠及贫困学生2500余名。2018年,王玉鑫入选被中国文明网评选的7月份“中国好人榜”。
触动:发出来自大山深处的呼唤
2011年6月,王玉鑫从天府之国入伍来到彩云之南,成为了云南德宏边防支队苏典边防派出所社区民警。在一次走访中,王玉鑫发现苏典乡劈石村有一所很破旧的学校,傈僳族的孩子活泼可爱,王玉鑫每次下村寨走访群众,都会来看看他们,时间久了,孩子们不再胆怯,和王玉鑫亲切起来。破旧的教室,寒冬里穿着单衣和凉拖鞋,日复一日的炒土豆午餐,这里的一切让王玉鑫五味杂陈、百感交集,更让他萌发了帮助这些傈僳山乡孩子的念头。
一开始所里的官兵一起捐资助学,但是后来发现我们的力量不足以改变傈僳族儿童求学的现状,于是我们想到了能不能向社会募捐一些衣物和文具呢?接着,王玉鑫和所里年轻干部商量通过网络募捐,发动社会的力量来帮助山里的孩子。
2012年底,王玉鑫和所里的几名官兵将一篇配有20张孩子们生活照片的走访日记《一群边境山村的孩子渴望温暖》在“人人网”上“晒”了出来,这篇日记发出后就得到了网友的回应。一名叫“笨笨”的湖南网友看到了这些照片和走访日记后,立即留言与民警沟通,并商定由他在湖南收集网友的爱心捐赠物资,请民警负责面向困难学生发放。2013年3月5日,苏典边防派出所收到了第一批“爱心物资”。当天,王玉鑫将网友捐赠的350件衣物从邮局拉到所里。第二天就送到帕蚌小学学生的手里,换上了新衣服的孩子们相互嬉戏打量着对方,喜笑颜开。“当天晚上,我躺在床上一夜没有合眼,深深体会到网络慈善行动的成功对这些孩子意味着什么,这也更加坚定了我要把行动继续下去的决心。”王玉鑫提到当天的事情感触颇深。
随后,王玉鑫便用警务微信、警务微博、警务QQ等网络资源在网上发起新一轮的爱心捐助行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注,更多的网友伸出了援手。很多网友误认为苏典有快递,这可苦了这个所的民警,王玉鑫有时候一天能够接到两三个快递公司的电话,让他去领取包裹。苏典乡距盈江县城53公里,坡陡弯急,每次这个所的民警去县城办事就大包小包的带着包裹回来。然后,细心的王玉鑫会第一时间将收到的爱心物品一一登记在本子上,并分好套数,发放给学生们。就这样,“边防网络慈善”应运而生。
希望:网络慈善撑起大山的未来
渐渐地,“边防网络慈善”好像步入了每日签收网友的爱心包裹,定期发放到学生手中的自然循环。然而,有一天,一名叫“邵威”的网友的留言打破了这个循环,给“边防网络慈善”注入了新的活力。
2013年3月15日,网友“邵威”留言:王警官,既然是网络慈善行动,我们不应该只是捐赠衣物,我们应该在此基础上建立起长期的帮扶,网友一对一帮扶困难学生,让更多的山区孩子走出大山。看到这段留言的王玉鑫瞬间惊醒,他连夜在百度贴吧里发表了一篇名为《网络慈善行动-需要大家的关爱》的帖子,帖子发出去以后,就迅速得到500多名网友的跟帖支持,王玉鑫也着手开展“一对一”长期帮扶困难儿童的计划。3月16日22时许,河南信阳的网友“月月”来电告知,她特别想长期资助一个困难儿童。经过初步商谈后,由王玉鑫推荐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按月资助。次日上午,江苏网友“饭饭”发来微信联系,表达了她和妹妹想资助困难学生的愿望。原来,“月月”和“饭饭”在网上认识的,又同时看见了苏典边防派出所网络慈善的帖子。很快,王玉鑫向她们推荐了永秀和永旺一对品学兼优的孤儿姐弟。
“边防警察叔叔是好人,两位大姐姐也是好人,谢谢你们的帮助,我们一定会努力学习的,不辜负这些好心人的期望……”取到第一笔资助款当天,永秀姐弟俩眼噙泪水,提着一小袋子竹米来到派出所不停感谢。
大爱无界,细流汇海。在他的牵动下,在日本大阪留学的“倩倩”与困难学生武怡达成“一对一”资助意向,每月资助200元钱;一位浙江嘉兴的母亲“小九”让自己的女儿与就读初二的濮帮星结为帮扶对子;河南籍解放军战士“大大的怀抱”与单亲女孩傈僳族女孩余清“一对一”资助;江苏大丰水星家纺陈女士与贫困学生栋生艳结成帮扶对子,承诺资助她至大学毕业。
“我知道,知识是让孩子们走出大山的唯一捷径,他们不止一次的和我说想要一个图书馆,或者是图书屋,我正在帮他们想办法。”2014年11月,刚当上爸爸的王玉鑫,即便在护理妻子、照顾儿子那半个月,仍然在为孩子们的梦想奔走。功夫不负有心人,同年12月23日,德宏边防支队与生活新报联合开展“新年新衣和爱心书屋”大型公益活动,给苏典帕蚌和勐撇两所小学900余名学生送去了一大批爱心物资以及2间图书室和4000余册图书。
坚守:为傈僳山乡延续大爱无疆
“盈江的贫困山区不仅仅是苏典乡,我有一个梦想,希望每一名困难学生不再受冻挨饿,不再因贫困而辍学,希望孩子们都得到好心人的持续资助,走出大山......” 这是王玉鑫用来激励自己的一段话。
2015年5月31日,“边防网络慈善行动”成功拓展到了勐弄乡勐典小学。北京南丁格尔科技有限公司筹集资金1.5万元,为受困的学生采购了书包、文具、体育用品、生活学习用品等物资80余套,通过“边防网络慈善行动”向山区学童发放。
2016年7月29日,江苏省盐城市陈女士一行载着满满的爱心物资前往盈江县另一个贫困乡镇——卡场镇,为3所学校的132名孩子送去了价值2万余元的爱心物资,并为患有眼疾的困难学生熊根艳筹集治疗费用1万余元。
近两年,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和企业加入其中,“万元红包圆梦六一”、“边疆暖冬行”、“山区学生生日晚会”等等活动接踵而至,这条由边防警官王玉鑫通过网络牵搭的慈善梦正在不断延伸,它就像一轮冬日里的暖阳,温暖着山寨,更照亮了孩子们梦想的道路。
王玉鑫的边防网络慈善就像一轮冬日里的暖阳,温暖了祖国边陲傈僳山乡,照亮了孩子们梦想的道路。他的梦,正在把“边防网络慈善”覆盖到盈江8个边境乡镇,让所有困难孩子有学上、有笑脸、有新衣服穿、有课外书看。(陈 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