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他们意气风发,朝气蓬勃,怀着报效祖国,保卫家国的梦想走进军营,多年的军旅生涯,淬练了一身铁骨,烙上了干练、果敢的气质。
那一天,他们脱下心爱的“迷彩”,穿上威武的“藏蓝”,改变的是制服的颜色,不变的是忠诚的信仰和为民的情怀。
是忠诚使命让我们并肩奋斗,好兄弟,好战友,在你的节日里,请接受我们最真诚的致敬!
从没有亏欠这身制服
记通海县公安局秀山派出所接处警民警张学春
作者:通海县公安局 储琳
通海县公安局秀山派出所民警张学春,入党30年、从警28年,53岁的他仍然战斗在一线岗位,因他时常在帮助群众调解纠纷时说“万事以和为贵”,所以同事们都叫他万叔。
“当兵后悔四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
万叔那一代人,年少时大抵都有一个军装梦,万叔也不例外。上世纪80年代末,万叔如愿以偿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而且是一个让人羡慕的坦克兵。四年的军营生涯一晃而过,退伍返乡后,万叔感慨:“当兵后悔四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后来,万叔当上了合同警察,4年后成为了一名正式警察。岗位变动了,但是万叔在军营中养成的对党绝对忠诚的心没有变,“有困难我先上”的军人本色没有变。
“你们跟在我后边,我先上!”抓捕犯罪嫌疑人时万叔跟队员说。2016年6月,万叔冲锋在前,踹开出租房,一举拿下一名吸毒盗窃嫌疑人。去年8月,一名男子抢夺群众价值7000余元的金项链后潜逃,万叔根据线索带领队员穷追不舍,3小时后人赃俱获。
万叔总有那么多可圈可点的故事,让人回味无穷,但是关于女儿的故事他却很少提及。有次偶然提起,万叔情不自禁眼眶开始泛红,“可以这么说,我是亏欠了女儿,但是我从来没有亏欠这身制服。”
我的师父老李
记驻红塔分局纪检组监察干部李如明
作者:红塔分局 李瑶
2018年,我从红塔公安分局巡特警大队调到驻分局纪检组工作,新师父姓李,叫如明,所有人都喊他“老李”。师父是一名军转干部,很多不熟悉师父的人觉得作为军转干部的他是一个无比严苛的人,可是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的我,对师父却有着莫名的好感。
“每段人生经历,都是一种财富”
1986年10月,师父背起行囊,带着家人的期望踏上征程。20年军旅生涯,他从战士到正营级干部,每走一步,不偏不倚,脚踏实地,凭借的是自律和用心。2006年,师父走到了人生和事业的十字路口——转业安置,在分配工作时,他没有要求去一些轻松的部门,而是选择转业到了公安局。
我曾不止一次问过师父,一名正营级干部为何要转业到公安局,当普普通通的警察,那么苦、那么累。师父说:“每段人生经历,都是一种财富。”
这些年,他在基层派出所干过内勤、在分局当过督察,现如今成为了驻分局纪检组的监察干部。在不断变化的岗位上,唯一不变的是他身上的军人气质,他有着吃苦耐劳的钢铁意志、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令行禁止的纪律原则、永不服输的职业精神,他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军转警对人生深刻的理解和对职业的价值追求,他是一名烙着军魂的警察。
师父说:“每段人生要有价值,需要自己去出汗。”
兢兢业业操持后勤保障工作
记澄江县公安局警务保障室民警孙保存
作者:澄江县公安局 宁春云
孙保存,52岁,现任澄江县公安局警务保障室副主任,大伙都管他叫老孙。入警之前,老孙曾在部队工作了18年,担任过司务长和正连职财务助理。这个昔日从沙场走来的“老兵”,将军旅生涯的优良作风和坚韧不拔的品格带到警营。在警营17年,他吃苦耐劳,默默奉献,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警务保障这一工作岗位上。
“要求别人做到的,我得先做到”
因空缺警务保障室主任,担任警务保障室副主任的老孙,要负责好财务经费、涉案财物管理、食堂、基础设施建设、公务用车、固定资产、政府采购、水电维修等工作。如何带领警务室民警开展好后勤保障工作,老孙自有一套办法。他说:“我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得先做到。
一遇上要调集大量警力的重大交通安保工作,老孙夜里常常熬通宵。去年9月30日,长安福特·环抚仙湖高原国际超级马拉松赛在澄江举办,参加安保的人员达到600多人。这600多人的吃、住、行、装备等后勤保障,他可得样样考虑周全。公务用车状况不好的,他要提前维护检修;油料不足的,他得提前通知加油;对讲机、锥筒、警戒带得备足;外县区来增援的警力,他要提前与酒店对接好住所;值勤当天早上的早餐和民警在外安保的口粮,他要率领警务保障室的民警同食堂师傅连夜加班烹制。
面对管理中繁杂的工作,他举重若轻,总会制造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乐呵呵地把工作做到最好。老孙常说,热爱本职工作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工作中总会遇到困难,但办法总比困难多,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就不会把工作当成负担。
“老巴”的枪绳
记峨山县公安局治安管理大队民警巴玉宽
作者:峨山县公安局 周利东
峨山县公安局治安大队的巴玉宽今年51岁,大家都习惯叫他“老巴”。虽然战友们叫他“老巴”,其实老巴不老,50多岁的他腰板笔挺,走起路来稳健帅气,说起话来干净利落,干起工作来更是激情似火。
系在老巴腰间的那根绿色枪绳已经泛黄了,甚至有点破旧,部队、警队早已经不再用这样的枪绳拴枪了,但老巴还是那样爱不释手,视如珍宝。很多年轻的民警总会缠着老巴学编枪绳。老巴说:“当兵的记忆全在这根枪绳上了。”
1986年巴玉宽参军入伍,在某汽车团服役。在部队,老巴虽是汽车兵,但特别爱玩枪,一到射击训练总是极度认真、细致和珍惜。1990年,老巴脱下军装换上警服来到峨山县公安局工作,3年多的军旅生涯,造就了老巴钢铁般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精神。从警30年,老巴当过社区民警,派出所教导员、所长,现在是治安大队防爆中队的中队长。自从到治安大队干上了管枪、管危爆物品的工作后,老巴说:“我好像又回到部队了,天天都可以摸枪了。”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是老巴的口头禅,“枪爆无小事”是他心中的警钟。这天,新参加工作的叶超要去守卡执勤,填好用枪审批单后找老巴领枪。老巴打开枪库,一排排擦拭得锃光瓦亮的92式手枪“列队稍息”,熟练的验枪流程,标准的交枪动作,配发子弹,交代好所有用枪须知,老巴才安心地看着新民警走出枪库。这样的工作流程,老巴已经干了上千次,他说:“我最希望的就是,每一位战友交枪的时候,子弹一发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