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院有这样一群干警,他们不是身披法袍、手持法槌座堂审案的法官,但却是消灭判决白条的最后守护者,他们就是法院的执行干警。他们披星戴月,长年在农村、城市、工厂、企业奔波着,他们或冻结查封被执行人的财产,或把已经执行到的财务送到当事人手中,他们被人民群众感激过,当然也被那些置法院的裁判文书为摆设的人民误会过谩骂过,无论什么样的结果,都阻挡不了他们的最美的职业目标,那就是“让正义在最后一公里提速”。
我非常荣幸的曾在基层法院执行岗位工作过三年,这三年我和我的同事们的工作场所就是在当事人之间进行斡旋。我曾办理过一个诉讼标的不大的案件。申请人余某与被申请人张某原本是姑嫂关系,张某与其前夫李某拒绝返还曾向余某借款3万元,经法院判决由张某、李某各向余某返还借款1.5万元。案件进入执行阶段,张某自觉履行了还款义务,李某则以各种理由拒绝履行,甚至到了见到执行法官就躲就藏。余某向我说到她女儿因学习成绩优异考上了研究生,但开学在即,高额的学费让母女俩陷入了深深的忧愁中。为了切实解决当事人的困难,也为了消灭法律白条,法院决定把李某等一批长期不履行、逃避执行的被执行人信息,在县城最显眼的位置电子广告栏内循环播放。同时为了加强执行效果力度,将失信人员名单以纸质公告的形式张贴于被执行人所居住的村委会或居委会。经过多措并举,李某终于履行了义务。当余某拿着3万元执行款时,激动地说到:“谢谢、谢谢,多亏及时执行到位,才让女儿按时去学校报到。”这个案件的标的不大,但在执行过程中,法官做到了急当事人所急,采取了“接地气”的执行措施。
2017年,怒江中院和泸水市法院共同集中发放了5976万元执行案款,人民网、新华网、云南日报等10余家媒体对案件进行了报道,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在案件执行过程中,执行干警对两家被执行人公司进行整体资产评估拍卖,多次召集债权人会议,并制定了科学的执行案款分配方案。在发放执行案款时,有许多申请执行人拿着现金、支票,几度落泪,嘴里说道“感谢怒江中院公平公正的处理案件,体现了人民法院对人民群众的关心,今天拿到执行款非常高兴,对分配结果表示满意,感谢辛勤付出的各位法官”。执行干警的任务就是做铁面无私的包公,为严格执法伸张正义而战!而这赞誉和感激的背后,执行干警的汗水和艰辛一定很少有人能够体会。
我这里有一组枯燥的数字,但这个数字确生动的说明了执行干警的工作。2017年,怒江两级法院共收执行案件791件,共执结633件,未结158件,平均执结率为80.03%。收案执行总标的为 3.5亿元人民币,实际执行到位标的1.7亿元人民币,实际到位率为51.10%。移送立案拒执罪1件1人,实际拘留12件12人,实际布控到10件8人,将82件90人纳入失信名单,并对208件226人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在执行中采取通过网络执行查控和传统查控方式,穷尽财产调查措施,对查到的财产依法予以查封、扣押等。为保障加大执行救助力度,多渠道、全方位化解执行压力,共向两级政法委申报救助34件52人,救助金额73.5万元。
这一组组数字,背后是全州39名执行干警辛勤付出的汗水。面对有的被执行人规避手段花样百出,甚至有的“人间蒸发”,踪迹难寻。有的“移花接木”转移、隐匿财产。有的“暗度陈仓”,将房产、股权、证券等登记在他人名下,使得执行困难重重。为了查找被执行人及查询被执行财产,执行干警长年下乡出差在外,不远万里驱车执行,无法按时就餐,或半夜蹲守在被执行人家门口这都是常事。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但是再公正的判决如果得不到有效执行,就成了老百姓讲的法律“白条”,就不可能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更不可能通过我们的司法工作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努力实现“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怒江两级法院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勇于担当,顽强拼搏,坚决打赢基本解决执行难这场硬仗,努力打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让正义之光普照峡谷大地!(和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