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风采 > 那些人 那些事 > 正文
澜沧江畔坚守十年的“小马哥”
发布时间:2018-07-02  责任编辑:符晓

  坚守一线的交警

  1998年毕业于楚雄人民警察学校的马剑,参加公安工作整整20个年头,现年41岁的他,把干事创业的黄金时光全部奉献给了保一方路途平安的光辉事业。20173月,省公安厅交警总队王方荣总队长到昌宁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沧江中队调研时亲切地指出:“马队长,你不容易啊!十多年扎根一线,头发都苦白了”。一句问候道出了广大基层交通民警的苦辣心酸,但对于马剑而言,更多的是无悔和崇高。

  会服务的交警

  在他的辖区,你根本听不到同事和群众称呼他马队长,叫的最多的是“小马哥”,这当中包含了同事对他的信赖和群众对他的爱戴。一次,他带领队员上路纠违,由于驾驶员无证驾驶怕被处罚,抗拒执法并拉扯辱骂队员,小马哥见状后立即采取强制措施将其控制带回中队,耐心细致做思想教育,推心置腹地讲解无证驾驶的危害,驾驶员自知违法理亏,又感受了小马哥热忱,后来自觉接受了处罚,还向中队队员一一赔礼道歉,这次以后,大伙的心被小马哥紧紧抓牢,再苦再累也愿意跟他一起干。对于同事,他总愿意把节假日的轮休留给他们;对于群众,他总能第一时间给予帮助。有一次,一名凤庆县的摩托车驾驶员拉着他爷爷到耈街集镇,不小心把行人撞伤后却驾车逃离了,接警后小马哥快速破案并帮助双方调解了事故。当晚,中队巡逻时却又发现爷孙辆蹲坐在街头。小马哥立刻下车询问,才得知两人赔了事故损失后没钱了,肚子也饿着,连加油的钱也没有。听完,小马哥二话没说掏出100元钱递给老人家,让他们赶快吃点东西回家。对他来说,这种力所能及的小事已经司空见惯。在辖区管理工作中,他正是以这样的热心去付出。为了能零距离服务群众,他制定了到各村上门服务的排班表,为了解决距中队70公里外,需要渡江的珠街乡金宝村农户办证难的困难,他带领队员驱车渡江后到村里为群众办理摩托车驾考服务。为了帮助提高村民交通安全出行意识和水平,同挖沙村委会一起将交通安全法规和文明行车准则写进《村规民约》;为了苗族群众摩托车驾驶安全问题,他将爱心头盔带到执法路口,送到回家途中。

  只要你违法,都归我管”

  在违法人员眼中,他是一个爱管闲事的人。10年来,他带领的队伍处理过的交通违法案件和交通事故,无一起引起复议投诉,管好自己的事还不够,他还要管别家的事。他帮派出所值过班,跟派出所同事一起出警办案,协助森林公安上山勘察现场,住在新厂村委会的时候,听到村干部说街道上有人聚众斗殴,他没来得及多想,就到现场处置打架斗殴的治安案件,在道路巡逻过程中,查获移交森林公安多起非法运输木材、野生动物案件。201410月的一天,根据乡党委政府安排,沧江中队负责江桥卡口的烤烟查缉工作,夜间他领着协管员睡在车里,凌晨4点对一辆货运车进行检查时,发现该车非法盗伐运输林木,他当即将车扣下报林业派出所,违法嫌疑人不耐烦的说:“你们是交警,怎么连树都管。”小马哥正气凛然的说:“我是警察,只要你违法都归我管”。

  不顾家的交警

  在亲人的眼中,他是一个忙碌的人。一说到人民警察,个个都成了不顾家的人,他也不例外,在沧江中队坚守的10年里,年三十和中秋节他一次也没有跟家人团圆过,儿子的生日和六一,他统统缺席,就连承诺给父亲庆祝的70大寿也没赶上,他就和千千万万的人民警察一样在外忙碌着。他每次回到家,儿子都会问:“爸爸,你什么时候调回来城里,我都长大了。”每次听到儿子的话都会感到愧疚,儿子还在幼儿园时就没陪他,现在已是初中生了,在最需要父亲陪伴的年纪,他却一再缺席。妻子也经常抱怨:“我是没有老公,你在下边安家得了。”面对家人的困惑,他总是细心开导,毕竟家人还是支持他的工作。2014年的一天,72岁的父亲因胆囊疼痛住院要于次日进行手术,在中队值班的马剑请假后于次日赶到了医院,此时他的父亲已做完手术被自己的朋友送到病房了,在随后三天里,为不耽误工作,他总是每天工作后晚上11到早上7点陪在父亲病床旁,在夜间陪护的几个小时,他还带着事故勘察包以备夜间突发出警,他的父亲没有怪罪他,更多的是理解和包容,因为他的父亲也是一名退休的老警察。

  这就是一个默默无闻坚守信念的人民警察,他没有什么丰功伟绩,只有20年来守望基层交通平安的执着和奉献。感受了小马哥这一路艰辛,也就明白了我们昌宁交警为什么能连续10年肩扛“全国优秀县级车辆管理所”的荣誉,也就对“昌宁连续13年无特大交通事故”的成绩有了更深理解。正是一个个“小马哥”式的基层民警在夜以继日的付出,才换来了这一方平安、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