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风采 > 那些人 那些事 > 正文
不畏牺牲战毒魔 热血青春铸忠诚
发布时间:2018-06-29  责任编辑:符晓

  保山是全国禁毒斗争的主战场之一,保山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流动查缉大队是这个战场上一支赫赫有名的劲旅。流动查缉大队前身为保山市公安局于2002年2月组建的禁毒联防查缉大队,现有民警4名、辅警33,下设两个查缉中队。大队负责对全市毒品公开查缉工作的组织、指导并实施具体查缉工作,肩负着“守国门、断通道、减危害”的责任与担当。

  “一支队伍”开辟保山禁毒半壁江山

  公开查缉是指在没有明确情报线索的情况下开展的毒品查缉工作,又称为“盲查”,是保山首创并被全国推广的一项重要缉毒手段。保山地处云南西部,与缅北“金三角”地区毗邻,国境线长167.78公里,国家禁毒委确定的7条重要贩毒通道中有2条经过保山,云南省确定的6条贩毒通道中有5条途经保山。面对严峻的毒情形势,保山市公安局首开国内先河,决定把缉毒警务前移至各交通要道,于2002年2月组建全国首支流动查缉毒品专业队伍——保山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流动查缉大队,以机动灵活的优势,在各贩毒通道、路段流动查缉毒品。大队成立后第一天上路在320国道“永保桥”段开展公开查缉,就从一辆德宏开往昆明的客车上查获毒品海洛因9.105公斤。随后,大队查破案件数、缴获毒品数、抓获犯罪嫌疑人数一路攀升,连年稳居全省前列。流动查缉大队发挥主力军作用,在全市迅速掀起毒品公开查缉工作高潮,形成禁毒、边防、交警、森警、机场及公安派出所等多警种参加的立体化查缉网络。“保山查缉模式”得到了云南省委、省政府、省公安厅的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视,并于2005年在全省推广应用。 

  “二十八技”唱响云南缉毒品牌

  一只看似平常的土罐,却成了民警查缉的重大疑点,当民警拿出小通条探击罐底时,发现比普通罐底厚了近1厘米,一声“砰”响后,提前藏匿并烧制在双层罐底中的318克海洛因散落地面,犯罪嫌疑人王某被彻底击溃,他喃喃地说“碰上保山查缉队,真的必死无疑!” 

  多年来,贩毒手段层出不穷,毒情形势不断发展变化,大队超前思考,主动应对,探索形成极具自身特色和优势的保山查缉经验“二十八技”。即:查缉研判“三要素”:通过日小结,周汇总,月分析,确定不同时期查缉的重点对象、重点路线和重点时段,提升工作精准度。现场盘查“四看四诊”:对嫌疑人,采取看眼神、看行动、看着装打扮、看携带物品“四看”工作法进行巡查;对嫌疑物品,采取看、听、闻、摸“四诊”工作法进行巡查,确保不放过一丝疑点。查缉必备“五小工具”:小镜子、小起子、小扳手、小切刀、小通条。查缉盘问“六式”:对不同嫌疑人员,采取开门见山式、迂回婉转式、敲山震虎式、欲擒故纵式、声东击西式、反客为主式等方法进行询问,攻其软肋,破其防线。查缉勤务“六有”:前有情报监控,后有堵截准备,内有盘查检验,外有观察警戒,后台有指挥保障,现场有查缉措施。特别是,针对毒贩大货车运毒惯用的跟踪押运、货物干扰、改装车辆藏毒等方法,大队独创了大货车查缉“风险评估,积分预警”技战法,被编入云南省公安厅禁毒局实战教材。

  流动查缉大队“二十八技”在实战中屡建奇功。2005年12月,大队查破全省首起“衣物溶毒案”;20085月,利用“锅中锅”提取溶解技术查破全省首起酒精溶毒案;在2012年全省公开查缉毒品大比武中,创下一案缴毒最多、抓获人员最多、扣押涉案车辆最多的“三多”案件记录,综合成绩名列第一……过硬的素质,显著的业绩让流动查缉大队在同行中久负盛名,应省内外同行的邀请,大队多名查缉队员多次前往北京、上海、新疆、海南、浙江以及玉溪、昭通、怒江等地交流经验,保山查缉“二十八技”正从云岭一枝独秀走向全国绽放满园春色。 

  “三个支撑”织密边境查缉网络

  流动查缉大队成立后,保山禁毒工作以公开查缉为突破口,全面强化工作机制、查缉战术、科技装备“三个支撑”,构建了一张“联勤联动、精准打击、保障有力”的保山禁毒网络。

  机制上,通过毒情分析、情况通报、发动群众、物建特情,让公开查缉变得耳聪目明;整合警种力量,加强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毒品来源地、流入地公安机关的联系,建立“信息畅通、互帮互助、立体防控、战果共享”的跨区域缉毒联动工作机制;制定绩效捆绑考核机制,实行以奖代补,营造浓厚的创先争优氛围。战术上,以流动查缉大队为统领,构建“市卡、县网、乡格”的公开查缉警力部署格局。根据保山特定的交通网络特点和长期的查缉经验,交替变换查缉时间、地点和方式,完善勤务模式,规范查缉流程,加强延伸打击。装备上,将公开查缉工作的保障放在重要位置,从经费、装备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为大队配备专用查缉车、车载X光人体藏毒检查仪等科技装备。通过应用比武、专家授课、实战演练等,最大限度将装备、设施功能转变为现实战斗力。2015年以来,针对保山境内适宜开展查缉的地点少、查缉工作容易被毒贩通过探路逃避的情况,大队创新工作方式,派出便装查缉组,在车站、重要路口开展查缉和搜集可疑线索,查缉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句口号”禁毒精神星火相传

  “毒品一日不绝、禁毒一刻不止”是悬挂在流动查缉大队门厅的口号,更是牢记在全体查缉队员心中的承诺。高速公路的日夜坚守、崎岖小道的蹲点设伏、沿江两岸的张网布控,多少个日日夜夜,全体队员始终以真挚朴实的禁毒情怀,敢打敢拼,不畏生死,浴血奋战在查缉一线,经受住血与火的考验,用忠诚铸就了一座不朽的丰碑。流动查缉大队始终把队伍建设放在首位,着力加强队员政治思想、能力素质、纪律作风建设,严把队伍入口关,强化忠诚教育,加强纪律约束,注重对查缉骨干和查缉能手的培养,建立“传帮带”制度,并在考核奖惩中实行“师徒捆绑”,以代代相传的精神和作风,打造了一支业精技强、朝气蓬勃、能征善战的查缉尖兵。

  毒品公开查缉面对的都是亡命之徒,每次查缉都是一场生死较量。“谁敢过来,我就与你们同归于尽!”在一次查缉行动中,一名新疆籍贩毒人员藏在行李中的毒品败露后,卷起裤腿露出绑在腿上的自制爆炸装置后大声咆哮,并掏出匕首突然刺向查缉队员杨树飞。被刺中左臂的杨树飞不顾正在流血的伤口,一个飞扑将毒贩死死地摁翻在地,在炸药即将被拉响的瞬间将其制服。2014年217日,大队民警、辅警赴昆明办案途中遭遇交通事故,年仅33岁的副大队长陈重章同志当场牺牲,10名民警、辅警受伤。在经历生离死别和肉体创伤的巨大磨难后,大队民警、辅警化悲痛为力量,迅速投入毒品查缉工作,超额完成了任务。

  “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负责禁毒工作的同志们面对的不仅有兵刃相见的危险,金钱利诱也是家常便饭。2014年的一天深夜,队员在高速公路对一辆面包车例行查缉。眼看队员们围着车辆里里外外地仔细查看,心中有鬼的驾驶员王某慌了神,瞅瞅四周没人注意,便从口袋里掏出一沓钱递向旁边的队员小刘:“兄弟!一点意思,请高抬贵手!”小刘立刻提高了警觉,一把揪住王某的衣领并大喝一声:别动!。其他队员应声而来,从车内搜出海洛因1.2公斤。 

  这样的例子在大队里数不胜数,却从没有队员动摇过念头。建队13年来,队伍实现“零违纪”,培养处级干部5人、科级干部17人,22名辅警队员考上了公务员,多人荣立个人三等功、22人被评为查缉能手,35人受到各级表彰奖励。涌现出“全国查缉能手”、二级英模陈重章等先进典型。大队多次获得全省公开查缉大比武第一名,先后荣立“集体二等功”2次、集体三等功2次,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禁毒堵源截流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 

  沉甸甸的数字昭示着在磨励中破浪前行的艰辛与风雨;沉甸甸的荣誉见证着在刀尖上轻舞飞扬的精彩与传奇。如今,这支边关禁毒铁警依然前仆后继,破浪前行,在祖国西南边陲筑起了一道让毒贩闻风丧胆的铜墙铁壁,在没有硝烟的禁毒战场上续写新的辉煌!(章明华  张义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