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一等功、两个二等功、四个三等功……”当一堆奖章和证书摆在记者眼前时,大家都肃然起敬这位为数不多的一等功警察——保山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副支队长张德超。因为采访,张德超翻出了沉睡在办公室抽屉里的奖章和证书,一边翻一边和我们闲聊起来:“一直把它们放在这里,从不敢带回家。”这位驰骋禁毒战场26年未曾怕过的硬汉满目柔情,用了“不敢”这个词。
手榴弹拉响瞬间,他殊死肉搏
对于警察来说,每一枚奖章后面常常是一段惊心动魄的经历,张德超的故事正是如此。2003年2月初,当人们正欢度春节,保山城区一招待所内,张德超和禁毒支队民警荷枪实弹,一场紧张的抓捕即将进行。据他回忆:“通过与毒贩巧妙周旋,我们提前摸清了毒贩携带手榴弹的重要情报。准备同归于尽的毒贩打开了手榴弹盖,正准备拉响……”千钧一发之际,张德超没有丝毫犹豫,猛扑向准备拉响手榴弹的毒贩,并将其紧紧抱住并制服,该案成功缴获冰毒42千克、苏制手榴弹2枚、匕首1把,抓获犯罪嫌疑人5名。谈起这段经历,他平静地说:“与毒贩打交道,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胆大心细。”
生死禁毒战场,他磨砺刀锋
警察也是常人,胆量并非与生俱来。1989年参加禁毒工作的他,第一次化妆打入贩毒集团内部,与毒贩进行正面交易时,他紧张得全身发烫、手心流汗,但他始终没有忘记使命,依然与毒贩斗智斗勇,最终圆满完成任务,由此开始了他精彩的禁毒生涯。与他共事多年的战友说:“他特别爱学习,法律法规、业务技能是当仁不让的行家里手;毒品犯罪活动的规律特点,他都注意分析总结,及时掌握贩毒活动的新动向。”靠着这样的胆识、智慧与经验,初出茅庐的张德超一路勇往直前,从最初的紧张流汗到现在的指挥若定。2010年,张德超担任保山市公安局禁毒副支队长后,依然带领战友在一线蹲点、守候、抓捕,传承着保山禁毒人出生入死、同甘共苦的优良作风,破获了大批大案要案,战绩辉煌。
2012年底,警方获悉情报:有人与缅甸毒犯勾结准备贩卖毒品。缉毒民警侦查、布控后,一张庞大的跨国贩毒网络日渐清晰。担任总指挥的张德超凭借丰富的侦查经验,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果断收网,一举缴获冰毒片剂43公斤,抓获犯罪嫌疑人17名,彻底摧毁一个横跨缅、滇、湘的特大贩毒网络。
缉毒路上痛失战友,他前行前行
2013年底,在侦办一起特大毒品案件中,前往昆明的专案小组在大保高速公路凤仪路段遭遇货车追尾事故。同时奔走在缉毒路上的张德超接到电话后,第一时间赶往事故现场,因现场封道,张德超带领战友在距离现场1公里处就开始下车狂奔,跌跌撞撞,当看见被雨淋湿斜躺在路旁的战友陈重章奄奄一息时,他再也忍不住内心的悲痛,泪水决堤奔涌,瘫坐在地上一遍又一遍呼喊战友的名字。战友走了,牺牲在缉毒路上,张德超将战友抱进怀里,任凭泪水在雨中静静流淌,这次事故中还造成10名队员不同程度受伤。这是张德超因为工作第一次落泪,也是这支闻名全国的禁毒队伍31年来第一次伤亡。全力抢救伤员后,张德超没有放弃对案件的侦控,他鼓舞专案组:“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以更加默契的联动,侦破案件告慰牺牲战友的英灵!”2014年5月,专案组民警再次迅速出击,缴获毒品海洛因20公斤,抓获犯罪嫌疑人14人。大案圆满告破,悲喜交加的情绪中,张德超这样告诉自己:“要更勇敢地与毒品斗争,更要一个不能少!”
面对家人的担忧,他独自担当
一次次惊心动魄的化险为夷,张德超总是微笑讲述,淡定得仿佛说别人,采访中说的最多是:“我们吃这碗饭,这是份内的事。”他的妻子说:“他总是毒品案件办完一个又一个,有时候接连一个多月见不到他,最多的时候连续工作48小时,每次家里有事找他时,听到最多的回答是‘忙!’”2011年,当妻子因为见义勇为重伤住院后,奔忙在专案路上中的张德超始终没来得及照料。妻子没有抱怨,只是这样规劝着:“老张,你就别干禁毒了,太累了,我看着心疼!”这样的时候,张德超每次都是满脸傻笑,心里却明白这份担忧里浓浓的爱意。
为了不让家人担心,他总是显得一副轻松欢快的样子,从不会向家人提及工作。26年来,家人从不知道,自家老张是一位获得过一等功奖章的功臣。因为张德超深深地知道,每一枚奖章拿回家,家人更多的不是喜悦,而是担心。于是,自打拿到第一个奖章起,他总是悄悄装进抽屉里,哪怕那枚如此珍贵的一等功奖章。记者忍不住问他:“这些奖章对你意味着什么?”他说:“值!这是对一名禁毒警察的褒奖。”
采访结束时,张德超又一次静静地将这些奖章尘封进了抽屉...... (张义秀 董太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