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从警多年,虽然从不曾亲手抓捕过犯罪分子,却在侦查的战场上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是名副其实的幕后英雄。他们就是被人们形象的称为“尸语者”的法医。近日,记者走进个旧市公安局刑侦大队,走近法医,发现法医故事。
如愿穿上警服
走进个旧市公安局司法鉴定中心,一个身着白大褂,中等身材的男士正弓着腰低着头,双眼贴近显微镜观察头骨盖上的伤是何物所致。过了大概10分钟后,他的工作完成了。
在众人的眼里,法医一直是个既神秘,又冷酷的职业,他们经常拿着各种冰冷的器械摆弄一具具尸体。然而,对于个旧市公安局刑侦大队的法医李平来说,这份职业是神圣的。
1995李平如愿考起了昆明医学院,成了法医系的一名学生,自此,开启了5年的学习生涯。“从小就对警服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喜欢。”李平说,他一直的目标就是当军人或者是警察。
如今他的愿望实现了。自2000年大学毕业后就从事法医工作至今已有18个年头。
起初李平和其他同学一样对法医的理解很表面,直到上大二时,他的班主任李桢老师改变了他。当年李桢老师怀孕4个月了还去给他们上解剖课,李平不明白他的这位老师究竟在坚持什么,都怀孕了为什么不在家好好休息?“希望大家从拿起第一把手术刀开始做起,做一个合格的法医,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伸张正义替死者说话。”李平说,就是李桢老师的这一番话点醒了他,让他对法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身为一名法医,要有公心,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不管解剖的是受害者或者是嫌疑人都要公平对待。”李平如是说。
破译死亡密码
“死亡像是一本难以破译的密码本,因为死者无法对活着的人讲述自己的死亡经历,而法医就是破译死亡密码的人”。李平介绍说,2013年7月接到报警,在个旧某小区一住户家里发现一具女尸。随即,他与刑侦大队的同事一起到了现场。
他说,现场除了腐尸的味道特别刺鼻外,其他都十分干净整洁,没有任何的犯罪痕迹,死者平躺在卧室里的床上,像似喝醉后的样子,看上去就像是自然死亡的。
“当时我发现死者的腐坏并不符合正常死亡的过程,正常死亡的是从腹部开始腐坏,而死者则是从胸部以上开始腐坏。”李平说,另一疑点是,死者平躺在床上但衣服却是向上翻的,不符合自然平躺的现象。通过这两个疑点,李平结合自己的经验积累判断,死者不是自然死亡。
因死者已经死亡3天,尸体已经腐坏,不能看出损伤的特征,需要解剖才能给出准确的结论。李平说:“通过解剖后发现,死者颈部气管粉碎性骨折,颈部肌肉有出血现象,属于机械性窒息”。
确定死者是他杀后,刑侦大队的民警找到了作案的第一现场,并推理模拟案发过程。同时,根据民警的描述李平也在死者的脚踝处采取到了疑是犯罪嫌疑人DNA。本案通过各部门的通力合作,2天告破,并抓捕了罪犯。
李平说,找到尸体只是开始,有的案件为了抢时间,常常要现场解剖。全套防护服、帽子、口罩、罩衣、鞋套及手套一个不少。解剖中,每道程序都会拍照。解剖后,还要缝合伤口,清洗血迹,“这是对死者的尊重”。
法医工作颇具挑战性
法医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体力也是必须过关的。同时,要出得了现场、耐得住气味,还要精通很多学科,除要熟练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外,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心理学以及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的知识等也要掌握。
“只有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才能做出科学的判断。”李平说,死亡原因、方式、致伤(死)物等都需要做出鉴定。
2017年4月,在个旧市鸡街镇发生了一起故意伤害致人死亡事件。在法庭上死者家属和被告人对凶器的描述出现分歧,死者家属说凶器是铁棒,被告人说是木棒。介于此,李平等人来到了案发现场,根据死者创口的特征寻找凶器。
“死者脸部有两个创口,两个创口力的方向一致,只是两个创口所受的力度不同。其中接近头部的创口呈两头重,中间软,打击方向是从外到内,故形成该创口的特征。”李平说,根据创口的特征判定是由一根顶端是弯形的木棒造成的。
最终,凶器在被告人家里的木材堆里找到了。
“在命案侦破中,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工作,让死者‘开口’,让证据‘说话’,还原犯罪过程。”李平说,司法最终还以公道,是对被害人最好的慰藉,也是我们工作的价值所在。”(个旧市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