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社区戒毒康复“8.31”工程,进一步提高对吸毒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水平,临沧市临翔区以社区戒毒社区康复集中管理工作站为支撑,探索建立“戒、防、管、控、帮、治”六位一体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体系,全力推动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向纵深开展,帮助吸毒人员构筑“新起点、新生活、新梦想”。2018年6月,全区正在执行社区戒毒1107人,社区康复145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执行率达到90%以上,社会面阿片类戒毒康复人员就业安置率达到70%以上。
一、围绕“有人管”,群策群力打造“新起点”
临沧市临翔区禁毒委以创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站为契机,采取创建结合、边建边创方式,突出抓好组织建设、宣传发动、帮教服务、机制完善等工作,不断夯实戒毒康复工作基础。一是高站位齐抓共管。聚焦目标任务,整合政务资源,着力打造党委政府领导、禁毒委组织协调、部门分工协作的工作格局。采取成立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单位挂钩联系等形式,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加强统筹协调,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纳入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考核体系。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协作,综治办负责组织、协调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将吸毒人员服务管理纳入综合治理范畴。公安派出所负责吸毒人员的尿检、登记和管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的戒毒治疗、康复指导和常规医疗服务。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法制宣传、行为矫治、司法援助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和就业援助,落实社会保险、居民医保等相关政策。民政部门负责办理低保审核,受理廉住房、大病救治与临时救助等相关事宜,形成整体合力,使各个环节有序衔接、各项措施有效落实。二是高标准建设工作站。先后投入100多万元专项资金,在凤翔街道、忙畔街道成立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站,建立谈心室、检测室、就业培训室、医疗服务室、法律咨询室等设施,提供心理康复、技能培训、就业指导、法律援助和社会保障等服务。2017年10月,按照30:1的比例先期招聘了38名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专职工作人员,配备到10个乡(镇)、街道,专职开展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2018年8月,经区政府常务会议同意,再招聘35名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专职工作人员,社区戒毒康复专职工作人员全部落实到位。2018年6月,10个乡镇(街道)全部完成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站(点)建设,实现了辖区工作站(点)全覆盖目标。三是高力度督导促进。区委、区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作为创建平安临翔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多次召开班子会议研究创建工作,确保各项保障措施到位。区禁毒委每年召开专题会议,组织专项检查督导,确保工作到位。将建立吸毒人员管控机制、落实安置帮教措施、巩固戒毒康复成果纳入综治考评重要内容,对工作不落实的坚决予以扣分,有力促进各主责单位落实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责任。
二、围绕“管得住”,凝心聚力保障“新生活”
紧盯动态管理、心理疏导、就业安置等环节,狠抓工作措施落实,努力为戒毒康复人员戒除毒瘾、开辟“新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一是突出重点,强化信息化建设。抓好依托管理工作站,健全出所衔接、签订协议机制,建立“一人一档”,做好风险评估、分级管理和动态稳控。落实网格化管理,依托“吸毒人员动态管控系统”,健全完善网上录入信息、管理档案、监督考核的工作机制,通过对戒毒康复人员定期尿检、帮教谈话、走访家庭社区,掌握其思想动态,做好跟踪帮教,防止脱管失控。二是把握关键,加强心理疏导。成立心理帮扶中心,目前共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1人、心理辅导员10人,覆盖全区各乡镇。组织全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进行心理测试,逐一进行心理评估,并纳入其个人档案。坚持普遍性与个别性相结合,灵活开展心理疏导服务。帮扶中心面向全体戒毒康复人员,每年定期不定期开展心理辅导讲座,帮助他们增强对新生活的期待和向往。同时,通过建立微信群、开通热线电话、发放爱心服务卡等方式,畅通心理帮扶人员与戒毒康复人员的沟通渠道。三是抓住核心,扩大就业安置。加强就业扶持,为家庭生活困难、有就业愿望和劳动能力的戒毒康复人员提供免费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各乡(镇)、街道综治办、禁毒办和村居委会等积极指导配合工作站的帮扶工作,积极主动帮助工作站链接社会资源,开拓就业安置渠道。充分动员社会用人单位接纳戒毒康复人员就业。截止目前,临翔区戒毒康复人员1252人,已完成就业安置帮扶877人,就业安置率达70%,为戒毒康复人员回归并融入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围绕“管得好”,竭尽全力放飞“新梦想”
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创新思路,建立长效机制,不断固化禁毒成果,提升教育帮扶层次水平,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浓厚氛围,努力让戒毒康复人员拥抱希望、放飞梦想。一是建立长效机制固化戒毒成果。通过学习借鉴省市外各部门禁毒经验,研究制定了《临翔区乡镇、街道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建设、运行标准》、《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主要职责》、《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制度》、《社区戒毒(康复)领导小组工作职责》、《社区戒毒(康复)对象日常管理制度》、《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纪律》《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守则》、《社区戒毒(康复)专职工作人员考核办法》等,进一步规范了戒毒康复工作。二是创建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成立“临翔妈妈”爱心团队,与区妇联联合,组织“临翔妈妈”爱心团队,团队内的志愿者自愿与戒毒康复人员“手拉手”、“结对子”,定期与戒毒康复人员座谈、交流,建立教育帮扶的常态联系制度,让他们感受母爱的关怀、社会的温暖。目前,通过工作站专职禁毒工作者和社会禁毒志愿者的共同努力,已有58名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彻底摆脱了毒品,重新回归社会,回归家庭,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同时促使社区戒毒康复人员从原来的抗拒、抵触,改变为现在主动戒毒、宣传禁毒。三是创新禁毒宣传造氛围。全方位、多渠道开展禁毒宣传活动,努力营造全民参与禁毒的良好创建氛围,创新禁毒宣传工作方法。一方面,依托临翔区禁毒防艾预防教育基地,由区人民政府、区禁毒委适时组织学校、社会各界到基地接受教育。基地建成投入使用以来,共40多批8000多人次到基地接受教育,极大提高了在校师生、社会各界的识毒、防毒、拒毒意识。另一方面,区禁毒委联合派出所、司法所等单位组织禁毒志愿者,借助农村集市、“6.26”国际禁毒日等,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形成了“报纸有专栏、电视有图像、广播有声音、网络有文章、宣传全覆盖”的全民禁毒浓厚氛围。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专职工作人员深入社区群众、戒毒康复人员家庭进行宣传干预,在增加社区居民防毒意识的同时,让群众能够科学地看待戒毒康复人员,减少社会歧视,营造了有利于戒毒康复的社会环境。
吸毒人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法律层面是一个违法者,在社会层面是一个受害者,同时也是一个病患者。对待他们不能等同于一般的违法人员,简单的采取打压政策治标不治本,我们始终突出人文关怀的理念,用心帮教,真情感化,触及其思想灵魂,促使他们身心康复,融入社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临翔区将一步坚定信心,提高认识,强化措施,扎实工作,努力掀起新一轮禁毒人民战争新高潮,为创建平安临沧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申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