块块荒田水和泥,
深耕细作走东西。
老牛亦解韶光贵,
不等扬鞭自奋蹄。
这首臧克家的《老黄牛》把默默奉献基层、勤勤恳恳工作的隔壁办公室“王表叔”形容的淋漓尽致。
那么,谁是隔壁“王表叔”
这位隔壁老王正是大家口中的“王表叔”——王荣发。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西畴县鸡街乡王家塘一所小学里有这样一位年轻教师,他为人师表、乐于助人,乡亲们有个难事儿都喜欢找他,可有时也会遇到“错者无理搅三分,对者据理不让人”的局面,那只能去打官司。那个年代在农村,识字的都是文化人,他识字、有学问,乡亲都找他代写诉状。或许是从提笔写下诉状时起,亦或是查阅法条时起,冥冥之中,就让这位刚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与法律结下不解之缘。
后西畴县人民法院鸡街法庭人员紧缺,经组织考察通过,这位人民教师正式调入西畴县人民法院。他走下讲台走上法庭,开始书写基层法院人的故事。他先后在鸡街法庭、民事审判庭、经济庭、执行局工作,期间于2002年竞争上岗被任命为西畴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2012年任期届满免职。2016年8月,已51岁的他通过法官遴选,顺利考入法官员额队伍,成为云南省西畴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员额法官。在职期间,他多次被文山州中级人民法院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法官”。
坚定理想信念 不忘初心前行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二十六个春秋见证了这位基层老法院人、老法官的成长。不论是在审判业务庭,还是执行局,他无时无刻不忘佩戴在胸前的那枚法徽所赋予的含义。当问及审判工作和执行工作更喜欢哪一个时,他直言不讳地说最喜欢干执行工作。因为他觉得执行工作实在、成就感强烈,像他的性格一样干脆、利落,再加上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更显得那么得心应手。
十五年的执行工作,他严格要求自己,忠诚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庄严使命,始终坚定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信仰,以诚挚地爱、责任感,对待每一件事,每一个人。
当问及他在工作中是个怎样的人时,和他一起工作过的同事纷纷表示“王表叔”是个带兵好班长。他心直口快、做事果断、认真细致,敢于与“老赖”正面交锋。在法院工作二十五载如一日,他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反复告诫自己,荣誉哪怕只是一次,均是党和人民给的,只有为人民多做工作的责任,而没有任何理由向组织索取和享受的权利。他深知,执行工作是司法的最后一道防线,更是人民法院工作的难点,而解决执行难问题,是破解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藩篱。
舍小家顾大家 坚守执行一线
2016年4月,身患癌症的亲弟弟病危,住进了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当他手握病危通知单一个人迈着沉重的步子走出医务室时,无助的身影与走廊上的人群形成鲜明对比。把弟弟接回鸡街乡冉家村老家后,和弟妹一起肩负起照顾弟弟的责任。
这一天“王表叔”把最后一份执行通知书制作完毕,已是深夜,喝下一口早已冷却的大树茶,头枕靠椅闭目,指尖捏揉鼻梁。“叮铃——叮铃——”“大哥,荣华突然说身体疼得厉害,家里止痛药都吃完了,你快回家看看……”弟弟的呻吟声伴随着弟妹焦急的话语从听筒里传出,他眉头紧蹙,挂下电话立即下楼去县医院找医生开处方拿药,连夜驱车赶回老家把止痛药送去。一个月之后,“王表叔”的弟弟最终还是没有战胜病魔,丧事第一天他便请假回老家料理弟弟的后事。自父母亲去世后,兄弟二人相互照顾,弟弟病逝,作为兄长必要亲力亲为。然而,戏剧性的一幕正在发生。眼瞅着手上两件棘手的案子临近执行期限尚未解决,若总把执行不了的案子终结并非长久办法。一边是家庭,一边是工作,手心手背都是责任。王荣发只好安排、叮嘱妥当丧葬事宜后,急忙投入到工作岗位。短短几天仿佛经历了几个星期似的,他再次联系被执行人做思想工作,争分夺秒,最终把这两件棘手的案件执结完毕。
赶回老家,看着亲人忙前忙后的身影,一种为人兄长的家庭责任油然而生。回想起与弟弟曾经有笑有泪的过往,一起长大一起变老,兄弟之间相知相惜相依为命。王荣发对待亲人、工作始终保持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用自己的方式默默爱着这方水土。
2016年10月,王荣发的妻子王婶生病住进文山州第一人民医院,需要进行手术。当时正值执行网络布控功能运用不久,也是打击“老赖”力度最关键的时期。一位布控已久的失信“老赖”偏偏在这个时候有消息了,若错过这次机会下次又难寻觅踪迹。一边是自己的挚爱亲人,一边是自己热爱的事业,同样的境遇,又一次难以抉择。他说过执行工作就是和老赖玩捉迷藏,如果因为个人原因错过,也许会再也找不到人,找不到人案子就结不了,申请人的合法利益就难以保障。
秋风萧瑟,层林尽染,十月的清晨总有一阵冷意。王荣发回到办公室整理案件卷宗装入包内,随手带上法官制服向医院赶去。忙完医生交代的事情后,他坐在病床边握住妻子的手,低头说道:“老婆,手里还有几个案子没有结案,今天收到一个‘骨头案’布控信息,被执行人就在文山城区内,我一定要抓住他,当面与他就赔偿事宜进行沟通。”停顿数秒,他缓缓抬头看着王婶,目光温柔,可眼里透着不舍与无奈:“我……我可能不能陪你做今天下午的手术了!”而泪水早已在眼眶里打转的王婶却眉眼带笑道:“老王,你去忙吧!有女儿在这儿照顾我呢,别担心。忙完再来陪我!”说完,便带上卷宗和法官制服匆匆走出病房与同事汇合。王婶看着他离开的身影,泪水止不住地流下,轻声低语:“我等你,我们一起回家,一起包饺子吃。”
王荣发在陪同王婶住院期间,时不我待,说服被执行人履行裁判文书义务,并在约定时间交纳赔偿案款,促使一件“骨头案”成功执结完毕。他是舍小家顾大家的践行者,正在用实际行动将个人价值与人民群众利益结合起来,只为兑现人民法官该履行的一份一份承诺。
攻坚克难破执行 勇者无畏敢担当
2001年的一份刑事附带民事调解书中确定,由被告人谢某一次性赔偿附带民事原告人李某死亡赔偿金30000元,并于2001年12月30日前履行完毕。后该案进入执行程序,被执行人谢某故意躲避、以诸多理由拒绝执行。2017年6月20日,申请执行人李某再次来到法院,含泪诉说生活的艰辛,而迟迟未见被执行人谢某赔付赔偿款……俯首案前的王荣发把这一幕听在耳里记在心上,申请执行人倾诉完后,他主动提出恢复执行此案,尽力追回案款,安抚申请执行人丧亲之痛。
经过多方打听,被执行人谢某刑满释放后在邻县境内的一个修理厂修车,2017年6月29日,“王表叔”连忙召集两名执行同事一同前往邻县,可找遍了辖区内所有修理厂均寻无此人,情绪不免有些失落。在返程途中,意外发现了执行查控系统反馈的被执行人解某的车牌,正可谓“踏破铁鞋无觅,得来全不费工夫”,沿路在一家修理厂内发现了被执行人谢某。
“我才出狱不久,哪有钱赔死者家属?”,“钱没有,命还有一条,你们再把我关着吧!”被执行人态度顽固,仍然抗拒履行赔偿义务。王荣发看着这一切,被执行人越发顽固,他内心越发焦急,若把人抓去关着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几番考虑后,决定先“软磨硬泡”试试。同事负责守住修理厂大门以防被执行人逃跑,让被执行人只能在厂里活动。被执行人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使劲在被执行人耳边分析法理。眼看这情景不仅影响厂里的生意,其他工人也都看在眼里,十分地尴尬,最终被执行人忍无可忍,当场交清了案款三万元。至此,长达17年之久的“骨头案”终于在王荣发法官手上画上了圆满句号。
每天早晨第一个进办公室的是他,每天晚上在办公室加班加点的也是他,这样一位有责任心、使命感的“表叔”,在以一颗永不散去的热忱之心,默默奉献在这片畴阳大地上。不忘初心,为人民服务,是他们那一代人流露的品质,亦是年轻人学习的精神。
为民执着奉献 守护一方平安
二十六个春秋,二十六载执着,换来对“天平”的二十六年坚守。祖国江河辽源广阔,在西南方那座北回归线穿过、名不见经传的小城里却有着王荣发这样的一位法律人对法律的执着,一位老法官用自己的一生默默守住心中对公平、正义的执着。
二十六载间,他见证了西畴县人民法院的每一次改变。从曾经的土坯房变成了如今气势磅礴的大楼,看着一个又一个新人走进西畴法院,又看着一个又一个的同事离开西畴法院。可这位人人尊称的“王表叔”依旧用自己的方式坚守着内心的那份执着,把自己的余热散发在家乡大地上。
每当年轻人问他如何干好执行工作时,他总是不厌其烦、耐心告诫,“执行工作不怕‘硬人’,就怕说好话,久拖不结的‘软货’”,“我们干工作一定要尽职尽责,特别是年轻人,要时刻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踏实进取、忠于职守、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工作中,王荣发法官始终把大局意识、服务意识、使命意识努力贯穿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每一个细节,把改进工作作风、讲求工作方法、注重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作为目标,时时刻刻要求自己。
敬最可爱的人 人民的好法官
“老牛”王荣发法官的故事并未结束,犹如生活、工作于这片畴阳大地上的法官们、法院人们的故事没有结束一样。
在祖国这片辽阔的土地上
像王荣发法官一样的基层法官千千万万
他们永远心怀一颗赤子之心
默默地把法治的公平与正义带到人民群众身边
时刻牢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光荣使命
以法官的名义捍卫公平正义
将天平之星发光发热
(邓智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