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大建设 > 队伍建设 > 正文
政法风采|老杨的“前线”
发布时间:2018-11-16  

  

杨宁才 

  玉溪元江:老杨的“前线”.jpg 

  元江县公安局巡特警大队的民警,人们都叫他“阿才哥”。1983年10月,19岁的杨宁才参军,期间,他上过老山前线,坚守过阵地,也正是这样一段经历让他明白:一个兵,就要坚守好你的“前线”。 

  上世纪90年代初,警务保障比较匮乏。元江县公安局还是一幢用土砖砌成的、外表涂了石灰料的两层小平楼,整个公安机关四十多人就在这栋楼里办公,没有电脑,全部靠手写,做一份简单的笔录有时需要一两个小时。当时,整个公安局仅有一辆幸福牌摩托、一辆老式的昆明牌吉普车和一辆消防车,民警出警有时只能步行前往。有一次,元江县南昏村委会青木林小组一居民家中的电视机被盗,杨宁才跟随队长一同出警。除了队长配有一把54式手枪,杨宁才没有任何的警械装备。从县城到南昏大概有十多公里,步行四小时才能到达。在现场,两个民警既要侦查勘验,又要走访群众,发现嫌疑人还要进行抓捕,可谓是一人兼多职。为了收集到更多有用信息,杨宁才和队长花了整整一天走遍了村子,终于排查出一名人员有重大作案嫌疑,并将其成功抓获,为失主追回了被盗电视机。之后,两人押解着嫌疑人步行走回了县城。就是通过这样一步一步地行走,杨宁才在自己的“前线”留下了无数脚印。他想,一定要维护好辖区治安,绝不让自己的“前线”失守。 

玉溪元江:老杨的“前线”(杨宁才:左一) 

 

  1994年 

  这是杨宁才从警生涯中难忘的一年,时任元江县公安局副局长的李福者在追捕凶犯时牺牲了。三年前,杨宁才还在预审科工作,而当时的科长就是李福者。对于参加工作时间不长的杨宁才来说,李福者既像哥哥,又像老师,不仅在生活上照顾自己,在工作上还教授知识。杨宁才回忆,1994年3月8日咪哩乡发生命案的当晚,他就和战友连夜赶往了现场。可是,嫌犯在作案后畏罪潜逃。作为一名警察,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天职,他下决心一定要抓住嫌犯!他与另外几名同事一起在山上搜寻,这一搜就是20多天。他们每天就睡在山上,哪里一有风吹草动就立即前往查看。接连的搜索工作让杨宁才疲惫不堪,汗水渗透了衣服,留下了大块大块的汗渍,可是少年心中的冲劲儿却丝毫没有松懈。3月29日晚,搜索的几人回家换衣服时,噩耗传来,李福者在抓捕嫌犯时中弹牺牲!还没来缓过神来的杨宁才马上被安排加入了抓捕小组,继续围捕嫌犯。他翻山越岭,怒火和悲痛在胸口不停打转,发誓一定要抓到凶手!他说,几十年过去了,每每想到这些,他心里总是充满了内疚。因为李福者的追悼会那天他没到场。他想最后去看一眼自己的老科长,但他还在山上围捕,嫌犯没抓到,不能让老科长白白牺牲!后来,嫌犯在民警的围捕中因反抗而被击毙。讲完这些,老杨点燃了一根烟,不停吞吐着烟雾。恍惚间,我似乎听到了他和李福者的对话…… 

  也许是看到过身边的同事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勇拼搏的样子,杨宁才变得越来越勇敢。1995年8月9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因为这是自己儿子的一岁生日,但他却不在家。此时,他正以一名缅甸老板的身份潜入在广州的一个贩毒集团内部。据他回忆,当时警方准备收网,他身上没有任何武器,周围都是全副武装的贩毒份子,一个照应的人都没有。而在他从事禁毒工作的生涯中,这只是微不足道的一次。 

    

玉溪元江:老杨的“前线”(在前线) 

 

  时间到了千禧年,祖国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的飞速发展也让这个逐渐成熟的“兵”看到了自己身边的变化。那时的通讯工具从80年代的手摇电话机,到90年代的BP机,再到小灵通,下达工作指令不用再“人找人”或者BP机一响就到处找小卖部回电话,一个移动电话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县局的新大楼已经盖好,不再是两层楼的平房;电脑也开始进入办公室,告别了手写笔录的年代。新时代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办公环境,但天生有股野性的杨宁才并没有选择呆在办公室,而是继续留在基层,守着他的“前线”。  

  

(年青时的杨宁才) 

  2001年 

  杨宁才任澧江派出所巡逻中队中队长,他一个民警带着47名联防队员挑起了县城区的巡逻工作; 

  2003年 

  他担任交通巡逻大队副大队长,不断扩大着自己的巡逻圈; 

  2008年 

  巡逻大队成立,专门负责巡逻及现场处置工作,杨宁才任队长,人们早已熟悉了这位40多岁的老民警了,大家都亲切称他“阿才哥”; 

  2014年 

  50岁的杨宁才成为了新组建的巡特警大队的一名队员,继续坚守他的“前线”。 

  玉溪元江:老杨的“前线” 

  

(杨宁才:前排左,李福者:前排右) 

  恍然间,当年那个浑身冲劲儿的新兵蛋子已经老了,身边的人来了又走,年轻面孔不断增加,巡逻的范围从最初的两条街变成了现在的两个街道、十个社区、三个村委会。岁月匆匆,他变了,变老了;但他没变,守护辖区安宁的誓言没变,坚守住“阵地”的心没变,基层一线就是他的“阵地”,就是他的“前线”! 

  玉溪元江:老杨的“前线” 

(和儿子的合照) 

  2016年 

  老杨的儿子加入到巡特警的大家庭中,老杨常常和儿子讲述前辈们的故事。从此,父子两人一起共同坚守这条有你、有我、也有他的“前线”。 

  2018年 

  老杨从警整整30年,他用这整整30年的时间见证了共和国改革开放后的成长和发展。在人民公安的“前线”上,无数身影不曾倒下,他们是李福者、阳兆贵、黄希德、杨华、谢保龙以及那些为了维护社会稳定而牺牲的英烈,他们是今天仍旧坚守在工作岗位上默默付出的人民斗士!(林彤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