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风采 > 那些人 那些事 > 正文
法官的温情
发布时间:2017-10-20  责任编辑:符晓
  

    阴霾的天空总是在登上大山时放晴,崎岖的道路从未成为爱心的阻碍,央视记者到河口的拍摄中总是晴天。 

  残障当事人离婚,温情法官助其女圆梦大学。 

  邓某原为一名乡村医生,后因事故受伤导致身体残疾,家庭从此失去了经济支柱。20175月,邓某的妻子不堪家庭重负以及丈夫重病后的脾气起诉到河口法院要求与邓某离婚,后经河口法院的陈世荣法官调解自愿撤诉。在为邓某夫妻破镜重圆深感欣慰的同时,办案人员仍在揪心这个家庭的困境。邓某夫妻育有三女,均为在校学生,大女儿小燕(化名)今年高考,已经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但这个家庭却悲喜交加,女儿考上大学,一家人都高兴,愁的是贫困的家庭将面临更为严峻的经济危机。现在一家五口,仅靠妻子务农的收入勉强维持生计,哪里还有交学费的钱?如果借不到钱交学费,小燕只能放弃大学梦。结案后,审理此案的陈法官并没有因为案件的完结而结束对这个家庭的关心,反而为了能够圆小燕的求学梦,为她四处奔走,到教育、民政、学校等部门咨询大学助学金的政策,希望能通过政策帮助这个贫困的家庭解决困难。但是通过了解,申请助学金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开学的时间却一天天的逼近,为了解决燃眉之急,陈法官想到了到企业求助爱心人士。陈法官找到了河口利丰公司总经理杨春平诉说了小燕的情况,杨总被法官善良的举动打动,当即决定帮助这个努力的女孩,当天下午就拿出一笔费用让女孩去学校报名,并表示以后还将继续帮助。终于,在法官的努力下,压在小燕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下,小燕终于可以上大学了。陈法官把好消息告诉这个贫困的家庭,一家人都激动的红了眼眶,邓某拉着法官的手说:没想到,陈法官你不仅让我们夫妻和好,还想办法帮助我姑娘上大学,你是我家的亲人啊。 

  一篇信息穿越千里,央视记者到河口记录法官的温暖。 

  20178月,河口法院一篇《法官为困难家庭奔走,残疾当事人之女圆梦大学》的信息向红河州中级人民法院报送,经由红河中院将法官的故事向中央电视台2套推送,这个选题一下就触动了记者们的心,法官不仅只是铁面无私守护公平正义的卫士,更是心系群众,为困难家庭带来光亮的亲人。央视记者跨越万水千山,从北京一路向南到云南边境河口瑶族自治县,就是为了记录河口法院陈法官结案后,四处奔波为困难家庭筹钱送女儿上大学的事迹,就是为了让更多的的人们看到法官走下审判台心系群众的温情。 

  踏着晨雾而行,借着月色而归,当事人生活纪实。 

  为真实反映案件当事人生活情况,河口法院干警与央视记者连续5天往返于河口县城与莲花滩乡的高山之上。从县城驱车前往莲花滩乡将近2小时,为了能记录当事人清晨务农的场景,6点就需要驱车出发,赶在日出之前到达村寨,将家庭贫困的现状、妻子照顾丈夫、下地务农等细碎的生活场景详细记录,并通过走访周围群众,还原了当事人的生活情况。晚上9点,等当事人在微弱的灯光中,将地里的野菜下入锅中,就着白饭和小米辣吃完晚饭休息,摄制组才完成一天的拍摄,踏着月色返程。 

  法官为解决当事人的困难多方奔走。 

  解决了小燕的读书问题,但当事人家中还有两个即将面临高考的女儿,在大山深处思想相对落后的地区,如此困难的家庭依旧咬牙坚持供女儿读书,这深深感动着陈法官。为了缓解家庭困难,让三个女孩都能圆大学梦,陈法官到民政局了解到当事人家庭可以申请到每年5000元的一次性补助,但是由于部分资料没有齐全,特别是医院的治疗材料,需要补充后才能发放,随后又马不停蹄的到教育局和学校,详细了解了助学贷款和减免学杂费所需的材料。经过两天的奔走,与河口县医院、红河州医院联系取得病例材料交予民政局,将所缺的材料整理后,法官带着购买的一些生活必须品与央视记者一同来带当事人家中,并将这些情况告诉她,希望能够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她的女儿们完成学业。 

  历时7天的拍摄结束,记录片将用细碎的片段组成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述一个法官在办案过程中的温暖,将司法的阳关洒在祖国的边境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