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大建设 > 平安建设 > 正文
昆明有群网络谣言“终结者”
发布时间:2016-08-10  

2007年8月,在网络上出现了一群守卫者,他们每天盯着电脑每天上网超过10小时;他们在网络的海洋里搜寻线索,发现问题追寻根溯源揪出幕后黑手。持续9年,他们始终在和网络造谣者及黑客进行着暗战,他们是昆明网警。

每天上网10多个小时找可疑信息没有抓捕时的惊心动魄,也没有侦破案件时的风雨兼程;没有过人的擒拿本领,也从不佩带枪支,甚至经常一身便衣,从外表上看更像是科研机构的知识分子。

徐江(化名)9年前他加入昆明网警,9年中他从网上发现过很多涉及违法犯罪的案、事件线索,帮助同行打掉了不少犯罪团伙。他向记者介绍了不久前宜良警方破获的昆石高速最惨烈交通事故造谣、传谣案。

7月26日晚上8点,昆明网警在浏览微博时发现,有网民散播“开国以来阳宗地区最惨烈交通事故”的相关信息,称昆石公路阳宗隧道发生24车连环追尾重大交通事故,致76人死亡,38人重伤,并@中国日报、@都市条形码等媒体微博,引发广大网友热议。

发现这一情况后,网警迅速与相关部门核实,确定为虚假信息后,于当晚11点15分,通过“昆明网警巡查执法”的微博、微信、百度贴吧账号进行公开辟谣;同时对微博内容进行截屏,固定了相关证据。随后,昆明网警从微博的关注、被关注等信息中很快梳理出谣言散布者的关系人,最终找到谣言散布者马某等7人,认识到错误的马某等人立即删除了相关微博。一场可能因造谣带来的危机解除了,马某等人也受到了应有的处罚。

“每天面对电脑十几个小时,打开电脑便是百度、微博,对每一条相关信息都要甄别真伪,并依法处置。”徐江介绍,网警作为网络空间的守护者,每天要处理成千上万条网络违法信息。微博、贴吧等网络公共场所是他们重点关注对象。网络空间信息海量,纷繁复杂,网警需要通过不断刷新网页,浏览各式各样的报道、评论,搜集社会热点,并进行分析、整理、汇总,才能及时制止各类谣言的扩大、蔓延。

今年已查处72名编造转发谣言者“工作中,电脑就是我们的枪,网络就是我们战斗的前线。”徐江这样形容网警,网警是在屏幕后工作的人,大多时候,配合其他警种破获案件,这也让网警在大家眼中充满神秘感。其实,网警所做的工作就是从海量信息中发现线索、找出问题,所上的网站与普通市民差不多,除了各大新闻网站,还有社区论坛,像天涯等都要看。许多关于地震、洪灾、传染病的谣言不过是换了地名与时间,仍有不知情的网友出于好心转发,他们所要做的就是及时制止并向当事人打招呼。

互联网上需要处理的违法行为是随时出现的,所以网警们加班也没什么规律。 “即使是一个人在网上发,很快就可能会有十几个甚至更多账号不断转发或者评论。”徐江说,针对网络造谣帖子,追根溯源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他和同事上班时间都在网上,下了班也不敢放松,谁都不知道一条谣言会在什么时候上网,有时晚上醒来上个厕所或者喝口水,他都会打开手机上网看看,有没有什么造谣帖子,以便马上处置。

对于网上发布违法信息的人员,网警会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形式处置,一般情况下,网警发现轻微违法信息后,会用私信对发布者进行警示教育。“我们会首先亮明网警身份,指出他的行为错误所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其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网上的每一次警示都会存档,里边包含违法信息、警示内容以及处理方式等信息。

徐江告诉记者,由于网警警力有限,目前针对网络谣言还无法做到一一辟谣提醒,网民应学会辨别和分析信息来源及准确性,在没有掌握信息真实性的前提下,不要随意转发、评论或支持。同时,应该坚决抵制网络谣言,积极举报造谣、传谣等违法犯罪行为,共同维护有序的网络环境和社会秩序。

据了解,今年以来,昆明警方共依法打击网络谣言67起,查处恶意编造转发谣言信息人员72人,其中4人被刑事拘留。“网络虽然是虚拟世界,也有它的秩序和规则,网友应该对自己在网络中的一言一行负责。”徐江表示,粉碎谣言不过是网警工作内容的冰山一角,昆明市公安机关将持续深入打击网上故意散布谣言违法犯罪活动,对恶意制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恐怖信息、虚假险灾情、制造谣言严重损害公民名誉,煽动极端行为的,将坚决依法予以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