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长达148公里的边境线,不可能让民警们手拉手去站岗放哨,但能采取‘给我一个支点,就能撬动工作’的思路……”
腾冲市副市长、市公安局长黄碧忠与记者打开了边境维稳与管控的话匣子:“在边境的点、线、面上如何服务好群众,这些年来,腾冲‘研磨’出很多工作措施、亮点;例如,管控与服务边境的‘五个工作法’,以切实存在的问题为导向,深入研究民意、回应民意,全力维护边境地区安全稳定。
“五个工作法”管理与服务边境
人类迁徙、栖息是生物本能,此时的文明已经不是有边无境的状态,人和群体与国家之间的互通关系,需要恒定在很多规则、法律范围内履行行为;而在边境维稳和管理服务工作中,若部分人超越现行‘游戏规则’去活动,不能按照法律范围出入境,必将受到法律的惩处……
“人的幸福指数是什么?答案很多,首先是不违法自由的活着,殷实的生活,有目标与追求……”黄碧忠说,2015年1月3日,对于一些在缅甸务工的中国公民是“黑色星期六”,缅方以“非法伐木”等理由扣押了我国的155名工人、交易商,扣押571辆车辆。后来,中方将缅方遣返的这些中国公民列入法定不批准出境人员库;对有苗头、倾向赴缅从事伐木、采矿等重点人员进行严密防范和稳控,并进行约谈训诫,责令其作出书面保证,坚决杜绝其组织他人越境到缅非法开采资源。
这个事件的发生引起了各级的高度重视,腾冲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为了让生活在边境的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从为群众谋福祉的角度出发,创新边境维稳管控工作新模式,形成了“五个工作法”。
一是严抓落实,夯实边境管控责任机制。腾冲市委、市政府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多次组织召开会议,市、乡、村、组、户五级层层签订责任书和承诺书,把边境管控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帽子”工程,并上升到严肃的政治任务来研究部署和开展落实;辖区各部门、各乡镇主要领导及各村社干部率先垂范,亲自带领落实各项措施,组织开展各项工作;形成了“目标不变,力度不减,措施不软”的常态化边境管理工作氛围。
二是严厉打击,遏制涉边违法犯罪。通过组织开展“严厉打击偷越国(边)境违法犯罪”、“严打境外赌博”、“缉枪治爆”等专项整治行动,加大涉边违法犯罪行为专案打击力度,并形成高压严打态势。对非法偷越国(边)境、出境非法开采资源、非法务工的组织者及人员依法从重追究刑事、行政等责任。从严查处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案件12起12人,偷越国(边)境案件71起164人,遣返缅籍非法入境人员183名。
三是严密防范,增强公民出境法治意识。一方面:抓好排查、劝返。组织力量拉网式排查腾冲市在缅务工、经商等企业、人员情况,对已非法出境或出境后非法务工的企业、人员,采取一切措施、坚决劝返。另一方面:抓好宣传教育和中缅双方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依托全市普法办、社区服务中心、宣传文化站、村民会议、法制宣传橱窗、“6995”平台、手机短信、网络媒体、电视广播等公共服务设施,通过张贴标语、发放传单、语音广播、电视公告、网络发布、专题讲座、发送短信、会议座谈、发放告知书等方式,全方位、全覆盖组织开展宣传教育和中缅双方法律法规普法活动。使全市人民进一步熟知边境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深刻认识非法出境务工的危害性,促使全市人民自觉遵守出入境管理、对缅经贸合作以及缅甸法律法规等相关规定,从思想上杜绝到缅非法务工的观念。其次:抓好边境经济扶持发展。立足从根本上消除群众出境务工念头,全市加大农业、旅游业、手工业等边境地区经济产业扶持力度,加大边民互市发展,做活边境口岸经济,实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让群众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四是严格管理,堵塞边境管理漏洞。加强出境办证管理,公安、边防等出入境管理部门加大《中缅边境地区出入境通行证》办理审核力度,采取制作绿色通行卡、填写安全责任书、担保书等方式,对经常出入口岸管控区域的人员和车辆,必须有公司、村社担保,驾驶员承诺,才能办理车辆及人员出入境通行证。同时,实施物理隔断通道。全市在三个边境乡镇采取挖深沟的方式对便道、小路实施了物理隔断,从源头截断偷越国(边)境通道。
五是严紧控制,全力看牢出入境通道。首先,加强边境通道管控。边防、武警、解放军全面强化边境通道、便道、小道巡逻管控、封控查缉等工作,对腾冲全市没有物理隔断的通道、便道,整合联勤联控力量实行全天候24小时封锁控制,并启动智慧边境系统建设,实现了对边境通道的数字化管控。其次,加强中缅双边执法合作,外事、公安、边防等部门加强与缅方对口执法部门的联系交流,深化执法合作,共同加强边境管控,形成双边联合管边控边的格局。
目前,通过“打、防、管、控”一系列措施,切实提升了腾冲市边境管控水平,取得明显成效。
编织平安和谐边境一张网
作为边境线最长的一个镇,猴桥边防派出所所长张根全说:“腾冲边境管理启动智慧边境系统建设,实现了对边境通道的数字化管控。边境管控工作在严厉打击的同时,更要加大宣传力度,让边境居民产生自我约束的意识。”
如今,猴桥镇已经实行党委挂钩责任制,领导班子带头,入户走访,在宣传的同时摸底排查,对境外务工人员进行劝返。深入学校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让学生成为合法出入境的宣传标兵。
边境线长达70余公里的猴桥镇,不仅便道、小道多,就连边境线上都有不少群众居住,针对此类特殊情况,张根全明显感觉到警力不足,要将边境管控工作落到实处就必须依靠群众的力量。
“警力有限,而民力无穷,通过长时间的入户走访和宣传,村委会和各村民小组长已经深深认识到出境务工弊大于利,自发形成‘护村队’,不仅主动宣传,还挑起了日常巡逻的重担。村民也开始与护村队统一战线,在取得合法出境手续以后都会在离开之前到村委会打个‘招呼’作登记,回来以后到村委会‘签到’,整个猴桥形成了一张严密的边境管控天网。”张根全说。
张根全认为,要做好边境管控工作就要让边境居民认识到非法出境的行为不能做、不敢做、不想做,致富不一定要出境,农民有地也有山,只要政府帮一帮,满地油菜泛金黄。猴桥镇大力发展泡核桃产业,农民收入开始增加,不少农户开始养殖与种植两手抓,闲散劳动力投入到生产生活当中,村委会成立合作社种植重楼和草果等林下经济作物,为村民找到了家门口的“致富路”。
滇滩镇辖9个自然村,北面接壤缅甸,镇党委政府牵头,对村实行挂钩责任制,设伏堵卡,对于偷渡行为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对于合法出境务工人员进行劝返。
“滇滩镇专门制定了奖励办法,对于举报偷渡或组织偷渡等行为的一经查实便给予举报者一定奖励。加强了边民出境证件办理审批,到村委会开具证明必须有经手人在加盖公章的基础上签字方可办理出入境相关手续,专人专责。”滇滩镇边防派出所所长李宗伟说,对于发展经济产业,滇滩镇党委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政府出资组织村干部、村民小组长到龙陵县参观学习黄山羊养殖技术,发展烤烟、金银花、三七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推广,完成了主要经济来源从原矿石开采到种植业、养殖业的转型。
“一个党委书记抓好党建、稳定、经济三件事情才算基本称职……”明光镇党委书记刘国庄告诉记者,1•03事件已时过一年,遗留下来的安抚、管控等工作却是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明光镇党委政府对于涉案中人员及被扣车辆,全部进行建档立卡,对家庭困难的给予救助和帮扶,并对其进行多次法制教育,对禁止到境外进行资源非法采伐作了明确要求。党委政府对相关家庭及经济困难家庭劳动力状况作了分析,按照民政相关情况做帮扶,实行法制宣传教育,对于案件中被扣车辆,相关部门积极协商,使涉案人员得到了补偿。对于家中有孩子在上学的,明光镇结合社会公益组织,对在读学生进行补助,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家庭,以稳定为主,制定不同的帮扶计划和法制宣传教育,含涉案人员家庭在内,给予在读大学生38人进行了补助。
刘国庄介绍,镇内积极做好劳动力分类统计,有序组织劳务输出,帮助外出务工者找到打工的地方,镇内积极发展好经济产业,对劳动力进行分类培训。“家有千万,不如一技在手,让群众可以依靠自己的技术发展产业致富,从思想上和能力上解决境外务工的思想问题,‘两条腿走路’才能立足根本,走得更远,只有自己能够依靠技能去谋生才会打消境外务工的念头。”刘国庄认为。
目前,就腾冲市明光镇而言,该镇以“基层政权固边、制度建设保边、联防体系护边、民生保障稳边”的“四边”建设为抓手,构建镇党委政府、边防派出所、各村组基层党组织及边境管控十户联防中心户长四级边境管控信息上下互通网,形成联防联治的工作格局。全年,共约谈涉边代表25人次,座谈3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0余份,在全镇范围内以户为单位签订《严禁到缅非法务工告知书》共9000余份。三年来,外出务工人员开展种养殖、计算机、刺绣等技能培训52期,9032人次;通过曾经出境务工的群众让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和促进产业转型,提高了群众致富本领和创业热情,加快了群众观念的转变。(劳海山 邵维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