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隆阳始终坚持基础与提升并举、覆盖与规范同行,着力“三抓”、着眼“四实现”,扎实推进“6995”网格化服务管理标准化建设,涌现出河图镇金竹林社区、水寨乡海棠洼社区、永昌街道明强社区、兰城街道易乐上苑等一批示范典型,极大地解决了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治理难题。2015年上半年,隆阳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全省排名上升49位。
抓组织领导,强化工作保障。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网格化服务管理,坚持把它作为深化平安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服务保障民生的重要工作来抓,专门成立由区委书记任组长,有关区级领导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听取全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情况,专项研究制定出台“两方案一通知”,并将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年度综治维稳目标管理责任制进行考核,市区主要领导多次到永昌、水寨等乡镇街道主持召开现场会。同时,将40余万元平台建设资金和30余万元综治系统信息员、网格员通讯费补助纳入区财政预算,推进全区“6995”网格化服务管理标准化建设工作,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综治协调、各级参与“的齐抓共管工作格局,为“6995”网格化服务管理标准化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经费保障。
抓信息支撑,强化高效运转。坚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充分运用云南省社管综治信息系统在区、乡、村三级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中,对实有人口信息、矛盾纠纷信息、社会治安信息、综治工作人员信息等进行采集录入,构建起“覆盖面广、内容详尽、实效性强”的综治工作数据库,为各级党委政府和社管综治部门“分析研判形势、研究制定政策、部署推动工作和考核评估成效”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同时,区信息分析研判中心、乡镇(街道)信息研判分流中心和村(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室通过社管综治信息系统,对治安中心户长、网格员通过“6995“或”96885“收集上报的情况信息进行分析研判,按照职能职责和处置权限对事件进行分流交办,及时跟踪问效和督办反馈,实现了综治维稳联抓、信访问题联处、矛盾纠纷联调、网格化服务管理联动、为民服务联办、信息资源共享。截止目前,全区共收集上报各类信息37080条,各级收集、研判并分流交办群众诉求和服务事项452件,及时办结445件,有效提升了基层综合服务管理效能,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
抓制度建设,强化规范运行。始终围绕网格化服务管理这条主线,构建和理顺相应运行机制,建立起务实管用的“协调联动、走访巡查、民情恳谈、信息报送、分析研判、首问责任、经费保障、定期培训、考核评价、责任追究”等十项制度,规范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通过组织网格员开展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和百家亲的“五百”活动,摸准搞实基础信息,确保居住情况清、人员信息清、区域设施清、隐患矛盾清(“四清”),使网格员真正成为网格内的“活地图、活户籍、活档案”,实现了“上面千条线”和“基层一张网”的无缝对接。同时,把网格服务管理的效果和网格管理员的业绩、奖惩挂起钩来,对因工作失误造成恶劣影响或严重后果的,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分管领导的责任,从而更好地调动网格管理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网格定位,实现管理服务全覆盖。全区以现有行政区划、基层管理格局为基础,根据辖区面积、人口数量、治安情况、地理布局、楼宇街巷、门店商铺、企事业单位等基本要素,在城区将20个社区划分为443个网格,依托社区综治维稳员、治保员、调解员等现有力量,有效整合居民小组长、党小组长、小区物管、单位内保组织以及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和志愿者等力量,为每个网格配备了一名网格员;在农村则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划分出2926个网格,由村民小组长兼任网格员。每个网格内按照就地就近原则,以10至20户为单位,划分15905个“十户联防”治安中心群组,每个群组通过民主推荐产生一名治安中心户长,对上协助网格员开展工作,对下负责组织群组内成员开展治安联防和邻里守望,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管理服务全覆盖。
优化配置,实现网格服务集约化。结合隆阳区“山区多、村(社区)分散、人多事杂”的特点,改变以前单独依靠村(社区)两委班子和居民小组长承担网格责任的做法,把党员、社会志愿者和离退休老干部等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员作为辅助力量充实到网格中,构建起以社区党组织为统揽,村(居)委会为基础、网格员为抓手网格服务管理组织体系。注重发挥网格员来自基层和熟悉居民的优势开展群众工作,逐步将村(社区)工作从自上而下被动式管理转变成网格群众自下而上主动参与治理,为有效开展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形成了“村(社区)两委+网格管理服务团队+志愿服务队”三位一体的组织架构。同时,区、乡镇组建网格管理服务团队,以重点联系和专业化服务为主,充分发挥网格员“基础信息采集、实有人口协管、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化解、安全隐患排查、发动群防群治、推进平安建设、服务联系群众”八项工作职责,有针对性地开展管理服务工作。
强化功能,实现信息技术融合化。坚持以“6995”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和云南社管综治信息系统为依托,建立完善了综合性、集成式、共享性的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将信息网络连通到区、乡镇(街道)和每一个社区(村)。各乡镇(街道)、社区(村)均设立信息站,配备专职信息员,专门从事信息平台管理维护及信息输入、反馈工作。群众诉求以短信、电话或走访收集后输入信息系统,三级平台受理后,并按内容分类和流转程序传递给全区各级、各职能部门,限时办结,办理结果以短信方式或由网格员反馈给当事人,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在基层管理服务上实现一口受理、一网协同,既能让群众及时反映问题、加强群众与网格管理服务团队的交流沟通,又能全面反映受理问题办理情况,使网格管理服务全过程得到有效监督。
上下联动,实现处置问题超前化。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网格民情研判制度,重点研究处理网格团队无法独立解决的疑难问题和关乎民生、民富、民安的普遍性问题。村(社区)一般每月进行一次,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一般每两个月一次到村(社区)集中听取网格管理服务的工作开展情况,如遇重要情况,随时研究处理。对基层和群众反映的问题,一般在乡镇(街道)范围内解决。乡镇(街道)层面无法解决的,逐级上报,寻求上级的帮助和支持,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隆阳区委政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