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施甸县以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目标,在县域2009平方公里方圆内,布控了由治安卡点网、巡逻网、行业场所管控网、技防监控网、基层群防群治社会网“五位一体”的立体化防控“天罗地网”,从源头上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治安问题。今年上半年,公安机关受理报警数同比下降10%,治安案件同比下降16%。
一是突出管控建设,筑牢“治安卡点网”。以县城为中心,以木老元枯柯河、旧城勐波罗河、怒江为临界,布控水长、老麦、何元、姚关、旧城、酒房、木老元7个卡口点,全力构筑社会和谐稳定防护墙,充分发挥了施甸作为保山南北通道的地理优势,从源头上卡紧、封死“枪、毒、拐、赌”和流窜作案,今年上半年,成功破获各类案件53起;今年上半年,通过卡点缴获毒品123.05千克,抓获犯罪嫌疑人123人,较好地发挥了“二线”城镇的防控作用。
二是突出巡防队伍建设,巩固“巡逻网”。在城市,整合巡特警大队、派出所巡逻队、综合执法局等三股力量,组建了1支30余人组成防暴、处突、应急、维稳机动巡逻队伍,扎实开展“网格化”联勤武装巡逻工作。根据施甸城区党政机关、交通站点、学校、医院、繁华商贸区、人员密集广场等重要场所部位分布情况,科学划分1分钟、3分钟、5分钟快速反应核心处置区域,每天24小时全天候进行巡逻,实施巡逻防控和武装震慑,织密城市“一张网”,做到“警车动、警灯闪、警察走、口子扎”。在农村,发展壮大全县保安队伍109人,调整充实治保会129个974人,调委会155个876人,恢复内保组织81个275人、综治信息员1539人,“五股力量”夯实农村“一道岗”,实现了社会治安联防,平安联创。今年上半年“两抢一盗”案件同比下降17 %。
三是突出重点领域管控,建立“行业场所防控网”。在全县15家娱乐服务场所及103家宾馆旅店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831个,在全市率先实现治巡大队和辖区派出所实时通过视频进行远程操作,固定专人加强枪支弹药、爆炸物品、危化物品的管理。2015年上半年,通过行业场所管控,集中清查306家内部单位,查获吸毒人员16名,现场整改24处,停业整改宾馆5家。
四是突出信息化应用,建设“技术防控网”。首先,实行“两条腿”走路,建设全县监控视频系统。一条腿,建设高标准视频监控系统。将300路高清监控探头规划到位,计划年底内建成170路,力争明年建完。截止目前,全县已完成8个点14台卡口抓拍系统以及128路监控探头(高清74台、标清54台)建设,新建的74路高清监控探头现已全部接入“智慧公安”监控平台,视频信号汇聚到指挥中心监控大屏显示,110指挥中心值班民警全天候24小时开展监控和巡查工作,主动开展网上视频巡逻,实现与地面巡控警力遥相呼应,形成社会治安防控“天罗地网”,织密“城市一张网”。另一条腿,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强化农村地区的科技防控措施。把技防措施与集镇、村庄规划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由政府主导,指导督促有条件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村社区、重点行业场所、个体商铺经营户安装社会监控130家1696个监控探头,筑牢农村“一道岗”。其次,探索建立现代化勤务模式。初步建成了以指挥中心为龙头的指挥体系和扁平化勤务指挥调度模式,通过建立和完善了预警信息落地查处、预警对象分类管控等工作机制和情报研判工作机制,对矛盾纠纷进行定期排查、研判,实现了接警快、反应快、处置快的目标。2015年以来,指挥中心提供各种违法犯罪线索32起,提供群众求助17人次,配合交警部门进行交通整治50多次,极大地满足了基层实战部门的工作需求。
五是突出基层治保组织建设,构筑“群防群治社会网”。首先,包保落实规范运作。建立了公安局领导和党委成员与机关部门包保治保会建设机制;派出所领导与社区民警指导治保会建设机制;包保领导、部门与包保乡镇派出所捆绑考核机制;治保会补助工作机制等四项包保治保会建设机制,发挥村级治保组织和人民群众群防群治的作用,为片区民警精细化管理、矛盾化解、安全防范等服务提供帮助。今年以来,治保会委员共协助社区民警采集基础信息46.3万条,实现了发挥作用好、隐患安全防范消除好、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好、法制宣传教育好、维护稳定和服务经济好“五好”的目标。其次,财务保障出成效。县财政坚持每年安排40万元治保经费,由县社管综治委用于指导全县治保工作,开展治安联防、联动、联管、联调、联处。2015年上半年,全县各级治保组织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30起,占总化解数的34.52%,矛盾纠纷同比下降了83.1%,基本做到“琐事出户,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其中勒平村等多个村实现了“零发案、零事故”的目标。 (施甸县政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