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大建设 > 平安建设 > 正文
沧源县推行“流动车轮巡防模式” 切实维护边境社会稳定
发布时间:2015-07-30  

    沧源自治县国土面积2445平方公里,总人口1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93.4 %,佤族人口占85.1%,是一个以佤族为主体,傣、汉、拉祜、彝等20多种民族杂居的边疆民族自治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任务繁重。沧源自治县地处祖国最西南边陲,全境同缅甸掸邦第二特区相连,国境线长147.083公里,占全市的50.5%。全县有22个边境村(社区),边境通道便道繁多,无任何天然屏障,以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跨境而居,同宗同族同言同教,边民往来十分频繁,“黄赌毒”、“涉枪涉爆”管控难度大。同时,随着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和沧源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的加快,以佤文化为核心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2014年国内外游客达115.2万人次,流动人口剧增、治安形势复杂,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维护社会稳定的难度加大

为加快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确保边疆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稳定,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多次专题研究部署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工作。结合实际,创新治安防控体系机制,积极探索推行“流动车轮巡防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推动了全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了边境稳定。

着力挖掘社会潜在治安力量,充分调动机动车驾驶员参与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为切实解决警力不足,社会治安管控点多面广的困难和问题,2014年5月以来,不断探索和创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工作机制,按照“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工作理念和“依靠群众、挖掘潜力,搭建平台、信息互通,发挥优势、加强管理”的工作思路,率先在勐董镇推行了“流动车轮巡防模式”。在这一模式推行过程中,勐董边防派出所严把用人关,遵循“道德好、修养好,守规矩、讲法制”的原则,慎重挑选了70多辆出租车、客运车、公交车的117名热心治安、为人正派、责任心强的驾驶员,作为首批“流动车轮”的巡防队员,又称“巡防司机”,按照“一人一车一档”的方式管理,并签订《巡防责任书》,明确巡防队员利用行驶之便,广泛收集社情民意,留心乘客言行,发现可疑情况,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的职能职责。通过“流动车轮巡防模式”的推行,勐董镇逐步形成了“车车是哨卡,人人是哨兵,信息时时通,全域一张网”的防控管控格局,构建了新时期社会治安群防群治工作的新机制。目前,“流动车轮巡防模式”已在全县推开,巡防队伍已经发展到了138辆车214名机动车驾驶员。

切实发挥巡防司机流动优势,及时发现违法犯罪行为及线索。针对出租车、客运车、公交车数量多,活动区域大,接触人员广,全天候运行,特别是流动性强的特点,充分发挥巡防司机的优势,使之成为维护社会治安的流动岗,发现违法犯罪行为的巡逻哨,收集各类信息的情报员。一年多来,“流动车轮”巡防司机先后提供情报信息1242条,协助查破各类案件948起。其中,毒品案件66起,刑事案件355起,治安案件527起。例如:2015年4月18日14时许,县公安局禁毒大队接到巡防司机举报:有一名罗姓男子伺机将一批冰毒从境外运入我国境内贩卖,数量在10公斤以上。4月19日,禁毒民警经过缜密侦查确定该线索真实可靠,当日13时许,禁毒大队民警在距永和检查站2公里处抓获了涉嫌走私贩卖毒品的嫌疑人,当场缴获毒品冰毒12300克。2015年03月18日07时,县公安局接到沧源县工信局干部报案称:本单位两间办公室被人盗窃,被盗物品为:笔记本电脑3台,手机4部等被盗物品价值人民币35988元。接警后,沧源县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通过视频监控调取了犯罪嫌疑人作案视频,但由于嫌疑人作案时头带鸭舌帽,无法辨认出嫌疑人相貌。3月20日,有一名巡防队员举报,3月18日凌晨2时15分,有一名头戴鸭舌帽可疑男子手提黑色大便携袋从工信局门口打车至佤山花苑小区某栋,根据这一线索,民警对该栋逐一排查,最后锁定犯罪嫌疑人付某,并将其抓获,此案得以成功告破。

为进一步扩大“流动车轮巡防模式”的群众知晓率和参与率,进一步方便群众提供违法犯罪线索,县公安局设计制作了巡防车辆“专用标识”,标识由文字、图片、符号组成,现已在所有巡防车辆上完成粘贴。(沧源县综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