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问到xxx的路怎么走?”“您好,顺这条街走到乡政府,再从乡政府对面的小路爬上去就到了。”“到乡政府需要多少时间?”“不长,三四分钟就到了。看您很纠结,要不这样吧,我送您过去。”这是5月29日晚记者在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向边防派出所巡逻民警问路时遇到的感人一幕。在民警的带领下,记者最终得以在约定时间内见到了采访对象。采访结束后,带着感激和探访的心情,记者走进了独龙江边防派出所,和该所教导员张维聊起了近年来、尤其是2014年10月独龙江公路隧道正式贯通后,面对日益增多的客商和游客,派出所在维稳方面所做的工作。
在边防派出所值班室,张维首先向记者讲述了发生在去年11月的一件事。
深夜,在执勤一线忙碌了一天的民警接到报警电话,称有两名外地游客迷了路,已在山中辗转了三四个小时仍找不到回乡政府的路,需要派出所紧急救助。接警后,在所领导的部署下,民警第一时间根据游客在电话里描述的地形和景物沿线进行搜寻,终于在距乡政府所在地孔当10公里左右的献九当村民小组一处偏远地段发现了迷路的游客,并将他们带回派出所进行安顿。
经了解,两名游客来自北京,因向往独龙江神奇迷人的景观,在独龙江公路隧道贯通后相约前来旅游,由于贪恋独龙江美景,不知不觉越走越远,当他们意识到该返程时,才发现迷了路。于是他们首先想到拨打派出所的报警电话求救。“想不到你们真的能出现在我们面前,而且用时那么短,真是太神速了!”安全后的游客感慨地说。
“我们派出所的报警电话,都是公示到各村的,为的是让群众和游客在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能找到警察。”张维说。
对于生活在独龙江畔的群众而言,最熟悉的身影莫过于橄榄绿,因为每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民警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基层派出所没有八小时之外的说法,独龙江边防派出所也是如此,对他们而言,只要群众需要,什么时候都是上班时间。家住王美村的肯姓村民说:“他们(民警)什么都帮我们做,我家的羊找不到了,打电话给他们,不管什么时间,他们也会来帮我们找羊的。反正,只要我们有解决不了的事,找他们,肯定能解决。”
为最大限度地增加群众的安全感,派出所每天晚上9点30分至12点都有两组巡逻民警在辖区内方圆5公里的地方不间断巡逻,以提高见警率。“独龙江社会治安原本就很好,在街面上看到有警察为我们巡逻,感觉又更安全了。”在独龙江经商多年的湖南籍刘女士说。
沟通上的不顺畅,是开展工作时的最大障碍。在支队的协调指导下,派出所在当地特招了2名懂独龙语的辅警,每天早上8点交班之后半小时左右的时间,是官兵们雷打不动的学习独龙族简单日常用语的时间。派出所干事和志华告诉记者,借助手势,加上平时学到的日常用语,如今,他已能和当地群众作简单的交流了。
走近群众,拉近距离,融洽感情,这是派出所工作重点之一。在重大假日、敏感节点,以及赶集日和群众较为集中的地方,民警都会深入群众,采取面对面、心交心的方法,开展法律法规、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边境安宁等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广大群众遵纪守法、爱党爱国爱家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对暂住人口登记造册,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并主动上门服务。“依法执勤、合法执勤、文明执勤是派出所不变的执法理念。”张维说。
点滴见真情,真情变大爱。多年来,为维护辖区安全稳定,支持辖区经济社会发展,一代又一代人的边防官兵,无悔地坚守在独龙江畔,成为这片净土的守护神和独龙族群众的贴心人。(陆娉婷 曾志松)